外國志怪小說選(下)

外國志怪小說選(下)

《外國志怪小說選(下)》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馬耶。

基本介紹

  • 書名:外國志怪小說選(下)
  • 作者:安·馬耶
  • 譯者:趙丹霞
  • 出版時間:2006年
導言,目錄,作品信息,

導言

這一組小說寫得都有些怪,或可稱為“怪異”,或可稱為“魔幻”,姑且叫它“志怪”。
其實,小說本來就是虛構,就是幻想。當虛構得比較逼真,迫求某種真實性,體現出某種現實生活的典型性時,評論者往往就以“現實主義”冠名之。而當想像得出了格,虛構得離了譜時,甚至人物與情節都脫離了現實生活的桎梏,進入了仙魔之境時,作品也就有了童話、神話的意味,往往就被人稱作“魔幻”或“志怪”。
另外,出格的想像力往往密切依託著一定的文化傳統,中國日本的“狐祟”,西方的“狼人”,就充分體現了各自的民間文化因素。而各種動物作為小說的“人物”出場,也使作品有了類似“成語典故”、“睿智寓言”的特色。
加拿大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安托妮娜·馬耶(Antonine Maillet)生於1929年,於1950年和1959年先後在蒙克頓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並於1970年在萊弗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在萊弗大學和蒙特婁大學教授文學和民間傳說,並擔任蒙克頓加拿大廣播的撰稿人和主持人。馬耶是位多產的作家,迄今已有三十多部作品問世。她的小說曾獲得加拿大文學大大小小多個獎項,並於1979年因小說《拉大車的佩拉吉》獲得龔古爾文學獎,成為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位外國籍作家。
馬耶的家鄉新布倫瑞克毗鄰著布多什灣,是加拿大一座風光秀麗、民風古仆的小鎮,是阿卡迪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馬耶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她的文學創作主要是從阿卡迪亞文化的歷史地理、語言、民間傳說和傳統中汲取素材和靈感。她筆下的人物多是一些貧窮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能在困境中保持堅強和幽默的性格。馬耶善於編織離奇而又合理的情節,常以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收尾,令人回味無窮。她慣用白描式的散文化手法來寫作,並往往在其中夾雜著議論,使得文風顯得簡潔冷靜又不失溫情。由於馬耶作品在歐美的成功,她所極力推廣的阿卡迪亞文化和語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振興。馬耶的作品還沒有被大量地譯介到中國,這裡選擇了作者於1972年在加拿大勒梅阿克出版社(Editions Lemeac)出版的故事集《父親家的後花園》(Par-derrière chez mon père)中的兩篇。
克拉波斯(外一篇)》:彼得·凱里(Peter Carey, 1932),澳大利亞作家,兩次英語小說布克獎得主。著有短篇小說集《歷史上的胖子》(The Fat Man in History, 1974)和《戰爭的罪惡》(War Crimes, 1979)。7其短篇通常採用黑色幽默和魔幻現實主義技巧,曲折反映現實問題。《克拉波斯》(Crabs)和《剝皮》(Peeling)均選自小說集《戰爭的罪惡》,為凱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
老狐物語》:海音寺潮五郎(1901—1977),日本小說家,歷史小說創作成就尤為突出。曾以《天正女大戰》、《武道傳來記》榮獲直木獎(1936年)。《武將列傳》、《惡人列傳》開拓了史傳小說的新領域;《兩棵銀杏》、《火山》、《風鳴樹》是取材其故鄉薩摩的力作;晚年移住京都,寫了大量以鎌倉為背景的歷史小說和隨筆。1977年,在《西鄉隆盛》創作途中離世。
蒲松齡《聊齋自序》說自己“才非乾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不論古今,“雅愛搜神”、“喜人談鬼”是人類共同的喜好。但是,歷史上曾經流行過相當長時期的鬼狐故事,在科學昌明、文化發展的今天,已經失去了舊時代民間信仰固有的神奇色彩,實際上很難再寫出新意了。
所謂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海音寺潮五郎的《老狐物語》,偏偏就是一篇在古老的狐狸作祟故事的框架下,寫出了一番新氣象的佳作。在傳統的狐狸作祟故事後面,作者次第安排進狡獪的利長、老謀深算的家康等多層背景,把傳統志怪小說結構為全新的篇章。這篇《老狐物語》,不僅立意高,而且從文學層面上看,人物設計、情景描寫、故事推進都很老到;描寫委曲,敘次井然,可以說是一篇非常好的志怪新篇。
本文譯自日本講談社1975年版的海音寺潮五郎短篇歷史小說集《戰國兄弟》。
臉譜》:派通·譚亞,泰國作家,1956年出生於泰國博他侖府,在西納格林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利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堆沙》、《青春飛揚》等多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多篇作品獲亞洲優秀文學創作獎,該獎是泰國文學作品最高獎項。《臉譜》就是其中的一部,選自《1989—1994年泰國優秀短篇小說選》。
作品描寫了一個知識分子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更換自己的假面具——臉譜的經過。在作者的筆下,現實社會小的每個人都戴著一個臉譜,並根據社會的潮流不斷進行更新,否則就會“變得落伍和不討人喜歡”。隨著世態的變化,出現了電子臉譜,出現了能變換上千種表情的政治家的臉譜,還有能變換八百多種表情的知識分子的臉譜。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那些樸實、自然的臉譜卻不再生產,已有的產品被禁止出售,如果購買還要犯法。最後迫不得已,作者購買了孩子的臉譜,卻發現就連孩子的臉譜也失去了純真的笑容,缺乏生機,充滿了裝腔作勢的造作。作品沒有離奇複雜的情節,沒有曲折動人的故事,也沒有尖銳激烈的矛盾衝突,卻真實地反映丁社會現實,給人以深刻的衝擊和啟迪。
驢子是我的朋友》:阿卜杜·法塔赫(1927—)全名阿卜杜·法塔赫·阿卜·米迪。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內志。中學畢業,自學成材。五十年代曾擔任《光明報》社社長和《先驅周刊》主編,以後在國家報業公司任職。任過吉達市文學俱樂部主席,在選拔文學新人、幫助他們出版作品方面有突出貢獻。主要作品有雜文集《波光與浪花》(1958)、《為生活而拼搏》(1982)、《生命就是旅行》(1983)等。
本故事是阿卜杜·法塔赫的一篇諷刺小品,發表在《阿拉伯人》1988年的9月號上。世間究竟有無神鬼,古今中外說法不一,於是裝神弄鬼者層出不窮,專門騙人。膽大者從來沒有見過神鬼,而膽小人則說“親眼”見過鬼和神,且認真地說:“嚇得我毛髮倒豎,魂不附體。”故事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小知識分子遇見“神驢”時的形象。老人的一句話:“孩子,這是一頭平平常常的毛驢。只是餓了,想找人給它餵草料啊……”給人留下關於神鬼有無的美妙結論。

目錄

士兵比多士(外一篇)
作者:〔加拿大〕安·馬耶譯者:趙丹霞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2006年第5期
克拉波斯(外一篇)
作者:〔澳〕彼·凱里譯者:彭青龍 王浩 方海霞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2006年第5期
老狐物語
作者:〔日〕海音寺潮五郎譯者:秦嵐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2006年第5期
臉譜
作者:〔泰國〕派·譚亞譯者:李健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2006年第5期
驢子是我的朋友
作者:〔沙烏地阿拉伯〕阿·法塔赫譯者:李唯中
首次發表:《世界文學》2006年第5期

作品信息

頁數73頁
標籤小說(238)/志怪小說(1)/外國文學(67)/彼得·凱里(1)/海音寺潮五郎(1)
開售時間2012-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