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藤湖南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漢學家,日本京都漢學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蒐集和引用了數百種史料,進行嚴格考證,綜合曆代史家觀點,進行客觀的比較分析,解讀了中國歷史上最大隱士諸葛亮在亂世中生存和崛起的全過程,對諸葛亮的家世淵源、隆中對以及赤壁之戰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諸葛亮
- 譯者:崔金英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75367
- 作者:內藤湖南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142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以諸葛亮前半生經歷為主經線,以重大歷史事件、眾多人物為緯線,不但以諸葛亮為主側重描述了蜀漢集團的英雄人物,在時間、事件、人物、歷史背景方面也完全根據史料,無一虛構。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系列,有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拔都汗》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成吉思汗》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成吉思汗後世子孫》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曾國藩》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慈禧》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溥儀》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孫中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費起鶴和孔祥熙》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系列,有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拔都汗》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成吉思汗》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成吉思汗後世子孫》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曾國藩》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慈禧》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溥儀》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孫中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費起鶴和孔祥熙》
作者簡介
內藤湖南,本名虎次郎,日本近代研究中國學的重要學者,京都學派創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中國上古史》和《清史通論》等。他培養了許多漢學界知名的弟子,如稻田君山、鴛元一、神田喜一郎、梅原末治、矢野仁一、武內義雄等,都出自他的門下。說到底,內藤湖南對世界漢學界聞名遐邇的京都學派的創建和發展功不可沒。
圖書目錄
第一章諸葛亮的出生地及其先祖
第二章諸葛亮幼年、青年時期及躬耕歲月
第三章三顧茅廬得三分之策
第四章赤壁之戰
第五章據有益州
第六章平定漢中與荊州失陷
第七章昭烈正號
諸葛亮年譜
附錄
第二章諸葛亮幼年、青年時期及躬耕歲月
第三章三顧茅廬得三分之策
第四章赤壁之戰
第五章據有益州
第六章平定漢中與荊州失陷
第七章昭烈正號
諸葛亮年譜
附錄
序言
這套書原本分為兩本,第一本綜述了諸葛亮的生平,第二本記錄了前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以及與諸葛亮相關的遺蹟的介紹。可後來我發現,如果把評論和遺蹟的介紹放到一本書中的話,未免顯得太過枯燥無味。所以我便把評論插入到相關的史實之中,反而顯得別致有趣。這樣一來,本書在編排上便有所變動。
因此,當達到第一本的預定字數時,正好到了諸葛亮前半生記事的終結,那么下一本就應該是其後半生的記事了,第二本將會在以後出版。這一本書可以看作是諸葛亮成功的前半生,而下一本書則可以看作是其失敗的後半生①。
湯淺常山②在《常山雜記》中說道:“自古以來便有一種人,這種人有使他人心悅誠服的力量,中國漢代的孑L明,日本的熊澤大夫都是這樣的人。朱熹曾經說過,明道的人會讓人心服。所以陸子靜③官名並不顯赫,學術也無師承,卻依然使人嘆服。看來朱熹所說確實有些道理。”這種人活著的時候便被其敵人尊重,逝世之後,後世對其讚揚之言更是不計其數,不絕於耳。
他們能有如此聲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本書立足當時的形勢,從諸葛亮的卓然品性及其用舍行藏①等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因本人能力所限,文章不足之處,敬請見諒。同時,這本書我還沒有寫完,等下一本完成之時,希望可以得到您的指正。
本書曾將三國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如果用這種分法來劃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話,那么,從嘉永癸丑②之後到文久③末期這一段時間,可以稱作第一階段。藤田東湖④,佐久間象山⑤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既有封建士大夫的遺風,又對改革充滿希望。
第二階段是從慶應⑥時期至今,西鄉南州⑦、大久保利通⑧、木戶松菊⑨等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相當於周瑜、魯肅這一類人。而現在這些英雄人物也早已經像曹劉諸氏一樣逝去了。當然,這樣的對比可能並不一定恰當。
從明治初年開始的十七八年間,士人往往是從大局著眼來考慮.而不拘泥於細枝末節,例如馬場辰豬④,就是這些士人中的一個。說到當時士人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井上梧蔭②了,他的才能可以說是在諸葛孑L明與荀文若之間。
現在正是第一階段已經過去,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度的時間,伊東二郎丸、林銑十郎、犬養毅③也不過是呂蒙、龐統、法正之類的人物,他們所效忠的也不過是像曹丕、孫權這一類的人物而已。三國時期中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諸葛亮、陸遜等人,日本像這樣的人至今還沒有出現過。這個比喻看起來毫無用處,然而離開了自己切身實地的感受,論古之快是難以體會到的。所謂“尚友古人”④,便是這個意思了。所以我在這裡做了這樣一個牽強的比喻。
四
本人曾經走遍了中國南方荒涼遙遠的地方,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跋山涉水,如果能遊覽與諸葛亮相關的遺蹟,有幸站在三足鼎立,千秋人物曾經龍爭虎鬥之地,那么我會把當時的感悟作為這本書的補充寫入下一本書中。
五
在二十七歲時,那年早春,我曾經前往一處遺址,憑弔過鎌倉幕府⑤的建立者源賴朝⑥,還去祭拜了大塔宮⑦的墳墓。苔蘚冷澀,濕氣襲人,鶴崗武侯祠前,有一大棵銀杏樹,葉子已經全都落盡了,在夕陽下露出稀疏的影子,海風時而輕輕鳴唱。同來的人告訴我:“早晨的時候,陽光會灑遍這裡”。此情此景,讓我不禁慨然而泣下。源實朝和大塔宮都是在二十八歲時去世,然而他們都憑著自己的雙手完成了雄圖霸業,現在我們在閱讀《金槐和歌集》①時,仍然可想像到他們當時的英雄氣概。
像我們這樣的後世之人,才疏學淺,實在是難以比得上古人啊。所以我在看到他們的遺蹟時,不由得心神為之一振,猶如燈下看到了寒霜一樣明晃晃的刀刃。這時候,哪怕膽怯的人都可以精神為之一振。晚上回到旅館,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之後,這我便寫出這本書,並寄給正在大磯養病的呂泣,總共有幾十萬字,想問問他的意見。
有一年,我在讀關於諸葛亮的書時,想到諸葛亮在草廬躬耕之時,曾經自比為管仲、樂毅,然而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這個被徐庶、崔平州都推崇的人才,唯一經歷了三國三個階段的人物,還會有人識得他的王佐之才嗎?人的命運果然是由際遇決定的嗎?
古往今來,世上還會再有諸葛亮,然而如果沒有劉備的話,即使有王佐之才,也不過是一個隴畝之間的匹夫罷了。就像葉公好龍一樣,當真的龍下凡時,反而會有人被嚇得暈過去。世上總是不缺等著被人發現的豪傑,而有的人遇到了賞識他的人,有的人卻迎面錯過了賞識他的人。多么遺憾啊,不知道有多少王佐之才埋沒在隴畝之間。因此,諸葛亮能遇到劉備,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現在,本書的這篇序言即將脫離鎌倉等人,沉浸在今昔之感,往來之懷中,不能自拔。因為時間關係,我便將評閱的任務託付給在大磯養病的呂泣,相信他在讀後,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感慨。
因此,當達到第一本的預定字數時,正好到了諸葛亮前半生記事的終結,那么下一本就應該是其後半生的記事了,第二本將會在以後出版。這一本書可以看作是諸葛亮成功的前半生,而下一本書則可以看作是其失敗的後半生①。
湯淺常山②在《常山雜記》中說道:“自古以來便有一種人,這種人有使他人心悅誠服的力量,中國漢代的孑L明,日本的熊澤大夫都是這樣的人。朱熹曾經說過,明道的人會讓人心服。所以陸子靜③官名並不顯赫,學術也無師承,卻依然使人嘆服。看來朱熹所說確實有些道理。”這種人活著的時候便被其敵人尊重,逝世之後,後世對其讚揚之言更是不計其數,不絕於耳。
他們能有如此聲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本書立足當時的形勢,從諸葛亮的卓然品性及其用舍行藏①等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因本人能力所限,文章不足之處,敬請見諒。同時,這本書我還沒有寫完,等下一本完成之時,希望可以得到您的指正。
本書曾將三國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如果用這種分法來劃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話,那么,從嘉永癸丑②之後到文久③末期這一段時間,可以稱作第一階段。藤田東湖④,佐久間象山⑤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既有封建士大夫的遺風,又對改革充滿希望。
第二階段是從慶應⑥時期至今,西鄉南州⑦、大久保利通⑧、木戶松菊⑨等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相當於周瑜、魯肅這一類人。而現在這些英雄人物也早已經像曹劉諸氏一樣逝去了。當然,這樣的對比可能並不一定恰當。
從明治初年開始的十七八年間,士人往往是從大局著眼來考慮.而不拘泥於細枝末節,例如馬場辰豬④,就是這些士人中的一個。說到當時士人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井上梧蔭②了,他的才能可以說是在諸葛孑L明與荀文若之間。
現在正是第一階段已經過去,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度的時間,伊東二郎丸、林銑十郎、犬養毅③也不過是呂蒙、龐統、法正之類的人物,他們所效忠的也不過是像曹丕、孫權這一類的人物而已。三國時期中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諸葛亮、陸遜等人,日本像這樣的人至今還沒有出現過。這個比喻看起來毫無用處,然而離開了自己切身實地的感受,論古之快是難以體會到的。所謂“尚友古人”④,便是這個意思了。所以我在這裡做了這樣一個牽強的比喻。
四
本人曾經走遍了中國南方荒涼遙遠的地方,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跋山涉水,如果能遊覽與諸葛亮相關的遺蹟,有幸站在三足鼎立,千秋人物曾經龍爭虎鬥之地,那么我會把當時的感悟作為這本書的補充寫入下一本書中。
五
在二十七歲時,那年早春,我曾經前往一處遺址,憑弔過鎌倉幕府⑤的建立者源賴朝⑥,還去祭拜了大塔宮⑦的墳墓。苔蘚冷澀,濕氣襲人,鶴崗武侯祠前,有一大棵銀杏樹,葉子已經全都落盡了,在夕陽下露出稀疏的影子,海風時而輕輕鳴唱。同來的人告訴我:“早晨的時候,陽光會灑遍這裡”。此情此景,讓我不禁慨然而泣下。源實朝和大塔宮都是在二十八歲時去世,然而他們都憑著自己的雙手完成了雄圖霸業,現在我們在閱讀《金槐和歌集》①時,仍然可想像到他們當時的英雄氣概。
像我們這樣的後世之人,才疏學淺,實在是難以比得上古人啊。所以我在看到他們的遺蹟時,不由得心神為之一振,猶如燈下看到了寒霜一樣明晃晃的刀刃。這時候,哪怕膽怯的人都可以精神為之一振。晚上回到旅館,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之後,這我便寫出這本書,並寄給正在大磯養病的呂泣,總共有幾十萬字,想問問他的意見。
有一年,我在讀關於諸葛亮的書時,想到諸葛亮在草廬躬耕之時,曾經自比為管仲、樂毅,然而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這個被徐庶、崔平州都推崇的人才,唯一經歷了三國三個階段的人物,還會有人識得他的王佐之才嗎?人的命運果然是由際遇決定的嗎?
古往今來,世上還會再有諸葛亮,然而如果沒有劉備的話,即使有王佐之才,也不過是一個隴畝之間的匹夫罷了。就像葉公好龍一樣,當真的龍下凡時,反而會有人被嚇得暈過去。世上總是不缺等著被人發現的豪傑,而有的人遇到了賞識他的人,有的人卻迎面錯過了賞識他的人。多么遺憾啊,不知道有多少王佐之才埋沒在隴畝之間。因此,諸葛亮能遇到劉備,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現在,本書的這篇序言即將脫離鎌倉等人,沉浸在今昔之感,往來之懷中,不能自拔。因為時間關係,我便將評閱的任務託付給在大磯養病的呂泣,相信他在讀後,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