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是201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佐藤鐵治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袁世凱
  • 作者:佐藤鐵治郎
  • 譯者:李寧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1日
  • 頁數:19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06830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佐藤鐵治郎編著的《袁世凱》從外國人的視角,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袁世凱,視角新穎、觀點獨特、資料詳實、敘述客觀
袁世凱從一個小混混成長為慈禧太后之下、萬人之上的一代權臣,確實有其過人之處,其經歷更像一部勵志大片
本書出版後,曾引起巨大的風波,風波背後,值得我們對內容一探究竟。
在岌岌可危、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他第一個按照西方的章程、服裝組織練兵,獨立研究了科學理論並編著了《練兵要則》,無愧於清朝著作家之名;他首次創辦了培養軍事人才的學堂,開創清朝開辦學堂的新風氣;他任山東巡撫期間,北方各省均深受義和團之害,只有山東能獨善其身;他設立了警察機構,是清朝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文明之舉;他試辦裁判所、改良監獄、主張立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維護清政府的統治;他被當時權臣稱為“晉末的劉裕、漢末的曹操”,而欣賞他的人,卻說他是德國的俾斯麥、日本的伊藤博文;他從一個小混混成長為慈禧太后之下、萬人之上的一代權臣,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社會背景、用人不當等各方面原因讓他沒能實現鴻鵠大志,但我們看到了他的上下求索!
本書是日本記者佐藤鐵治郎三十年中國、朝鮮觀察的精粹,因為解密了很多晚清民國要人隱私,遭到了袁世凱長子和天津官員的封殺,以致孤本塵封於日本外務省百年之久。書中對於袁世凱朝鮮發跡情況記述頗多,而所抄錄的來信、電稿、筆談等,尤其是天津小站練兵時期的條理規章,新政時期的政令措施,很多內容現在已很難找到。無怪乎日本駐天津總領事也認為“書中所述內容應有可參考之處”。

圖書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朝鮮歲月
第一節來到軍營
第二節備受賞識
第三節伴君左右
第四節大赦還鄉
第五節眾矢之的
第六節中日開戰
第二章大舉練兵
第一節涅槃重生
第二節廣交豪傑
第三節戊戌慘案
第三章崢嶸歲月
第一節平步青雲
第二節力抗聖命
第三節萬人之上
第四節歸鄉葬母
第五節改革為重
第六節碌碌無為
第七節免官風波
第四章晚清改革
第一節罷官前後
第二節練兵歲月
第三節亂黨天敵
第四節警察制度
第五節興辦學堂
第六節心繫學子
第七節用人不善
第八節君主立憲
第九節外交大師
第十節實業救國
第五章革故鼎新
第一節雙面人臣
第二節太后恩澤
第三節聖人之禍
第四節命中注定
第五節錢能通神
第六節曾經滄海
第七節深宮盟友
第八節小站歲月
第九節公使情緣
第六章天之驕子
第一節吾非曹操
第二節放眼海外
第三節比肩前輩
第四節力壓同僚

作者簡介

佐藤鐵治郎,日本記者,報人,曾在中國、朝鮮居住約三十年,20世紀初在天津日租界經營時聞報館。當時不少天津百姓經常向該報館投遞讀者來信,反映天津地方的政俗民情以及百姓呼聲。出於職業的敏感,佐藤鐵治郎將此類資料積累編排。後來他依據這些百姓投書以及他在中國、朝鮮蒐集到的相關資料,撰寫了這部《袁世凱傳》。

序言

筆者乃日本社會下層人士,缺乏涵養且見識粗陋,三十年來往返於中、日、朝三國之間。依照如今的東亞形勢,清政府已不得不未雨綢繆。至於清政府之隱患的由來,一方面是因為清政府專制,民眾已習慣於依附強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人們盲目秉承古人的教化,而一味抵制新鮮事物,以致閉目塞聽,造就了大批昏庸無能的官僚。前英國使臣威佗瑪曾這樣說道:“眼下的清政府,就好比五十年未被清洗的馬廄。”此番話多么一針見血!我心念中方與日本乃友好鄰邦,願付諸一腔熱血,喚醒麻木而愚昧的天朝民眾。
世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人們一步步完成了從洞穴到宮室、獸皮到衣帽、井田到阡陌、封建制到郡縣制、專制到立憲制和共和制的變遷。歐美的主流趨勢是追求世界大同,他們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紛紛設立了海牙公會。近來,學者們又在極力倡導兵制的廢除。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發展的關鍵在於與時俱進。如果擁有五千年輝煌文明的清政府廢除現行的腐朽制度,轉而去效仿他國維新變法,誰會批評清政府欺師滅祖呢?不過,變法一旦只停留於表面,而未觸及根本,抑或是時常改變而難以長久維繫,那么便會事倍功半。這就好比身在無舵之船,時刻讓人感覺危機四伏!回顧清政府二十多年來的內政外交,我們可以羅列出以下幾件關乎其生死存亡的大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入京、五大使臣週遊歐洲列國及袁世凱主張立憲。
以上幾件事先後發生,且存在因果關係。一位歐洲學者曾說過:“一番動盪之後,新的紀元也將接踵而至。”不過,清政府的歷史卻恰恰相反,僅甲午一戰,就已讓清政府自亂陣腳。筆者絕無炫耀本國軍事實力之意,而是對臨近友邦的兵戎相見深表遺憾。如果不是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這場慘劇又怎會發生?
兩國達成和談後,清政府的官員們依舊夜夜笙歌,絲毫不知滅國之災已近在咫尺。只有南方人士康有為預見到了國家的危險,他極力倡導維新變法,並贏得了光緒帝的青睞和賞識。數月以來,變法讓人們耳目一新,以往昏庸腐朽的事物似乎都有所改觀。可惜,隨後政變的失敗讓譚嗣同等六人身首異處,康有為也只能狼狽逃竄至海外。這場悲劇在清朝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光緒帝親政後沒多久,他勵精圖治的夢想便化為泡影。康有為的弟子梁啓超因國事而滯留於橫濱期間,用滿腔熱血出版了《新民叢報》,渴望能喚醒民眾的靈魂。可惜,朝野上下儘是冥頑不化的舊勢力,他們對康有為和梁啓超恨之入骨。他們希望能將康有為和梁啓超押送回國,而這一念頭有悖國際公法。他們又打算刺殺二人,但無人願意為他們賣命。保守派們的憤慨化為昏庸,昏庸又化為偏執,使得他們愈發排斥外來事物。他們明知國力不濟,卻寧願相信歪門邪說,將希望寄托在義和團身上。氣數已盡的天朝,竟然有了對抗列強的荒唐念頭,甚至打算清除一切異己。清政府的當權者,真是比法國的拿破崙還要野心勃勃。不料八國軍隊一到,京津兩地便先後陷落,兩宮太后狼狽逃往西部,民間也是生靈塗炭。聯軍並未傾巢而出,而是很快與清政府達成了協定,獲得了四億兩白銀的賠款。雖然庚子事變最終和平解決,但留給清政府的陰影,卻久久揮之不去。
和談成功後,京津兩地被歸還給清政府。隨著八國聯軍的撤兵,皇帝也回到了紫禁城。但在此時,俄國開始對清政府虎視眈眈,東北三省開始岌岌可危。隨後,日本為清政府仗義出手,用難以計數的日本士兵的犧牲,換來了清政府的領土主權。與此同時,清政府有了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日俄協定簽訂後不久,日本又開始與清政府談判。無計可施之下,清政府只好命五位使臣出國考察,袁世凱抓住機會,開始倡導君主立憲。袁世凱的倡導,就好比鳳鳴九霄,驚得鳥兒們收攏翅膀;又好比虎嘯山林,驚得萬獸無不俯首稱臣。曾有人評價道,我們在康有為變法之前便已預見到,清政府恐怕要再次遭受打擊,如今看來果不其然。如果當年種下的是善因,最終收穫的必然是良果。如今,人們渴望能有天命之人力挽狂瀾,但不久之後,袁世凱下台的悲劇注定難以避免。
我由此深深嘆惋:閉關鎖國幾千年,經歷了多次興亡衰敗,卻還能秉承封建傳統而巋然不動的,唯有清朝。提及進化論,大家都會將其中心指向歐洲。在16世紀以前,暴君污吏們無不獨斷專行,殺人如草。從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經歷了從宗教競爭到君命競爭的跌宕起伏。而從19世紀到20世紀,歐洲又經歷了從科學競爭到通商殖民競爭的峰迴路轉。競爭愈發激烈,社會便愈加文明。唯一亘古不變的,只有氣數將盡的清政府。在清政府的統治下,官吏們驕傲自大如聖人,民眾們卻比螻蟻更卑微,當權者與老百姓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打著“天朝大國”的名號,清政府卻與文明背道而馳。即使帝王能痛下決心改革,也會遭到王公大臣、大小官吏們的阻撓,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定會全力維護舊制。無論是康有為還是袁世凱,都企圖憑藉著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最終卻畫地為牢,將自己打人了萬劫不復之地。筆者憑藉著二十多年的新聞記者經驗,以及自己耳聞目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