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省略表述,直譯為“直接郵寄廣告”,即通過郵寄、贈送等形式,將宣傳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家裡或公司所在地。亦有將其表述為Direct Magazine advertising(直投雜誌廣告),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強調直接投遞(郵寄)。DM廣告的載體主要有產品彩頁、產品卡、優惠卡、產品手冊、產品清單等。
概念,優點,做法,要點,分類,
概念
外包裝載體DM是共升.傳媒提出的一個概念,核心思想是以商品作為載體,在商品的包裝物上印刷另外一種商品的廣告,通過載體商品的市場流通渠道,為另外一種商品進行宣傳的廣告形式。共.升傳媒的經典案例包括:在某知名牙膏廠家的牙膏管包裝上,為一個知名的牙科診所做宣傳;在某知名飲料的飲料瓶上為某電影的上映宣傳造勢;在某兒童食品的包裝上,為某兒童城的盛大開業做宣傳;把某知名公司的產品海報,發布在某知名服裝品牌的T恤上,等等。這些經典的廣告案例都使各個戰略合作夥伴最大限度的受益。
優點
1、變潛在客戶的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傳統的DM都是乾巴巴的宣傳單、宣傳冊等,人們都知道裡面的信息除了廣告就是廣告,很少有人願意去主動閱讀。產品載體廣告卻不一樣,在使用商品載體的過程中,潛在消費者肯定會驚喜的發現廣告信息,並仔細閱讀,而且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2、不需要印刷單獨的產品宣傳單、宣傳冊,節省成本。外包裝載體DM的形式,只需要把宣傳信息印刷在載體商品的包裝物上,需要做的就是變化一下載體包裝物的印刷模板,極其節省廣告製作成本。
3、極其節省廣告發布成本。傳統的DM要么需要郵寄的方式寄出,要么通過報刊、雜誌、派發等形式發放,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很多的投遞和發放成本,而外包裝載體DM是通過商品載體自發的市場流通手段,將廣告信息傳遞給潛在消費者,不需要產生中間成本。
4、閱讀率更高。相比於其他形式的廣告,DM廣告的閱讀率是最高的,但是外包裝載體DM的閱讀率更高,是因為每個人買了載體商品就會使用,只要消費者使用就一定會閱讀載體廣告,所以外包裝載體DM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做到100%有效閱讀率的廣告,也只有北京共升.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可以做到這一點。
5、粘性更高。人們拿到DM的時候,如果廣告信息沒有用的話,就會扔到一邊,再也不管了,而且再也想不起來了。外包裝載體DM就非常不同了,只要產品載體還在,潛在消費者隨時都可以回來查找廣告信息。
2、不需要印刷單獨的產品宣傳單、宣傳冊,節省成本。外包裝載體DM的形式,只需要把宣傳信息印刷在載體商品的包裝物上,需要做的就是變化一下載體包裝物的印刷模板,極其節省廣告製作成本。
3、極其節省廣告發布成本。傳統的DM要么需要郵寄的方式寄出,要么通過報刊、雜誌、派發等形式發放,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很多的投遞和發放成本,而外包裝載體DM是通過商品載體自發的市場流通手段,將廣告信息傳遞給潛在消費者,不需要產生中間成本。
4、閱讀率更高。相比於其他形式的廣告,DM廣告的閱讀率是最高的,但是外包裝載體DM的閱讀率更高,是因為每個人買了載體商品就會使用,只要消費者使用就一定會閱讀載體廣告,所以外包裝載體DM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做到100%有效閱讀率的廣告,也只有北京共升.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可以做到這一點。
5、粘性更高。人們拿到DM的時候,如果廣告信息沒有用的話,就會扔到一邊,再也不管了,而且再也想不起來了。外包裝載體DM就非常不同了,只要產品載體還在,潛在消費者隨時都可以回來查找廣告信息。
做法
共升傳媒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產品載體廣告概念的單位,也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以這種廣告形式為主要業務的廣告公司。“共.升”兩個字是從“共生”兩個字引申而來。眾所周知,自然界存在著非常普遍的共生現象,兩種或者多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在每種生物都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為另外一種或多種生物提供了便利,這種生物之間的互相依存關係,我們稱之為共生。如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的過程,蜜蜂和花朵都是受益者。產品載體廣告,實質上是廣告界的一種共生現象,媒體商品得到了廣告宣傳費用,他們降低了產品的分攤成本,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被宣傳的商品,得以用較低的成本進行渠道宣傳,不但可以精準的找到目標客戶,還不需要建立專門的行銷渠道,可謂一舉兩得。
要點
外包裝載體DM形式是媒體發展的最高階段,通過市場流通手段、以商品為載體,能夠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極其精準的達到目標客群,能夠達到史上最高的廣告信息有效閱讀率,且不產生額外的載體消耗和能源消耗、不增加環境污染,同時,還能促進商品載體的銷售,達到多贏的目的,這種廣告形式在未來勢必得到轟轟烈烈的發展。
分類
全世界都在強調低碳、全世界都在控制污染,同時,全世界也在不停的製造媒體垃圾,共.升傳媒雖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我們相信,有了眾多投資人的堅定支持,有了廣大合作夥伴的認可與信任,我們已經把共.升傳媒的事業當成一種責任,對環境的責任、對生態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甚至是對全世界、全人類的責任,在這條路上沒有盡頭,我們深知前路坎坷、任重道遠,我們卻不會做任何的憂鬱和停留,因為責任不可以完全用利益來衡量,而我們的投資人和合作夥伴,也並不十分關注短期利益,如果為了責任我們可以把利益放到其次的位置,世界上還有何事不可做,還有何事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