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骨折

診斷要點,治療建議,癒合過程,救治方式,

診斷要點

一旦發生外傷或暴力事故時,在受傷的肢體可產生疼痛、腫脹和瘀斑。傷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嚴重可產生畸形,如縮短、旋轉、扭曲等,當檢查時可發現在不應該活動處可產生活動(即假關節),當移動患肢偶爾也可聽到骨斷端相互摩擦的聲音,這些都是有不完全和完全性骨折的症狀。
此時,更應關注的是檢查患者的神志、心跳、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徵以確定是否存在大出血、休克等嚴重徵象,以及骨折是否會引起臨近器官的損傷,導致併發症,如盆骨骨折並發尿道膀胱或直腸破裂;肋骨骨折並發氣胸、血胸;肢體骨折可並發大血管、神經斷裂等,然後再檢查局部傷情。

治療建議

發現嚴重的外傷事故應及時打電話求救,檢查生命體徵,必要時採取臨時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傷肢臨時固定,傷口止血,有大出血的骨折套用乾時不可隨意搬動患者,以免出現脊神經損傷而癱瘓,正確的方法是由幾個人一起托起放在平整的木板擔架上,儘快送醫院急診處理。
如發生較輕的外傷,懷疑骨折時應到醫院骨科檢查,醫生會根據肢體的活動情況和X光片的結果確定是否發生骨折,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
比較簡單的閉合骨折(沒有傷口)可以即刻進行治療,骨科醫生通常用手法復位可以糾正大多數骨折,要求兩個骨折端接觸對位良好,並在軸線關係上對線良好;而後將復位的斷骨固定固定住,固定的方法有石膏、小夾板、牽引等外固定方法,金屬釘、針等內固定方法。固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復的位置,並保證骨折癒合過程能夠正常進行。
功能鍛鍊是促使骨折痊癒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療骨折不能缺少的。骨折部位不同,其鍛鍊方法也不同。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內收及大前臂旋轉等活動。下肢骨折,主要是踝關節伸屈及小腿肌肉和股四頭肌的收縮,膝關節伸縮和抬腿、髖關節活動。

癒合過程

注意事項
飲食調養對促進骨折組織癒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保證充足的營養。宜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的飲食,可多吃瘦肉、雞、魚、蛋、奶、豬牛排骨、豆製品以及新鮮水果。另外,在骨折修復時需要大量鈣,故還應多食含鈣質較多的食品,如豆類、奶類和海產的魚、蝦、蟹、貝類及海帶、紫菜等。
具體飲食搭配再根據骨折時間長短而選取用。初期宜清淡富有營養的食品,不宜吃骨頭湯之類飲食。後期患者因長期臥床,體質虛弱,可採用生曬參片含服或煎湯,同時服用白木耳或同時套用杜仲、牛膝、女貞子、桑寄生等補益之品。

救治方式

首先,要積極搶救病人,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注意合併損傷的治療,如果有軟組織創傷,應先進行清創處理。有出血時。要先壓迫止血,包紮傷口,再將骨折固定。
上肢骨折
用兩塊夾板(或木板)分別在上肢內外兩側,加上襯墊(棉花、衣、布)等後,用三角巾(或布條、繩於)綁好固定,再用一條長三角巾(布)將上肢前臂屈曲懸吊固定於胸前。
下肢骨折
受傷者仰臥。小腿骨折時,用長短相等的兩塊夾板(從腳跟到大腿中部),加討墊後,在骨折處上下兩端、膝下和大膽中部分用布帶纏緊,在外側打結。腳部用“8”字形繃帶固定,使腳與小腿成直角。如為大腿骨折,可用一塊腋窩到腳跟長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健肢移向傷肢並列,夾板加襯墊後,用布條分段固定傷肢,腋窩和大腿上部分別圍統購、腹部固定。腳部固定也同小腿骨折。包紮固定後,將受俺者輕輕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抬送醫院進行急救處理。在運送途中,要避免搖擺、振盪
急性腰扭傷的處理
急性腰扭傷多由絆躍、運動、彎腰過度或因勞動姿勢不當、下樓跌閃或突然轉身等,將附著在關節外面的關節囊、韌帶或肌腱撕裂所引起,並可累及肌肉、筋膜、腰部疼痛、腰硬、行走困難等,在咳嗽時腰痛加重。發生腰部扭傷時,應選擇一個舒適的體位,安靜地躺在硬板床上休息,冷敷腰部及局部敷貼傷濕止痛盲。在疼痛難忍時,可服止痛藥,如消痛靈、舒筋靈或消炎痛等藥物。休息幾天后可按摩和熱敷來活血消腫。如果懷疑有骨折或推間盤脫出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