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瓦斜鄉莊科村夏家寨子,自先祖夏佛寶於明洪武二年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居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瓦斜鄉莊科村夏家寨子以來,已歷六百四十餘年,二十六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秉承“耕讀並重,禮儀傳家”之家訓,形成了個性鮮明,特色突出的家族風格。
基本信息,後世影響,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家族。夏氏家族現分南北兩個房頭,截止2010年21月底,合族共有人口504人,男丁265人,女性239人。其中,北頭房頭共有剃去280人,男丁155人,女性125人;南頭房頭共有224人,男丁110人,女性114人。
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昔年,夏氏家族出現了有三次朝王、五次見駕之榮幸的夏克緒之子,有貞婦烈女夏克緒之妻劉氏,有保治百病的夏神手——阿捆微備夏仲先。當代,夏氏家族有共Cd地下黨員夏步學,有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夏懷德,有與胡錦濤曾經交往甚密、多次受到黨和樂凝姜拘嬸祝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共青團中央第十屆中央委員夏廣成,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牧漁業部授予農牧漁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稱號的夏興茂,有甘肅省勞動模範夏廣忠,有慶陽市“十大名老中醫”夏興雲,有運用奇精異方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夏興昌,有北海艦隊譯電員夏廣傑,有農民企業家夏興運,有書法名人夏興生,有省級教學能手劉巧惠,有國有企業高管夏涵文、夏興鵬,有大學教授廉麗娜……
是一個開拓奮進的家族。在夏氏宗族的發展歷程中,族人們總是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為後嗣奠定長久之途徑,闖就輝煌之今朝。康乾盛世時期,“一些先祖因人口眾多,農田欠缺,從什社夏家寨遷往太樂堡、寨子莊、夏家澇池、慶陽城內等地居住”(夏家澇池家譜),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民國初年,夏有堂獨身在定邊創天下,如今,其後代人丁興旺,生活幸福。夏步升移居夏家坳,開創了一片新天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栽植烤菸;九十年代,務作果樹,使夏氏族人家道殷實,生活富足。
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家族。“和為貴”、“家和萬事興”,這些儒家治家理念早已深入夏氏族人的骨髓之中。族內團結,家內和諧;尊敬老人,愛護幼子;兄弟默契,夫婦相親,是夏氏族人一貫的行為準則。在文化大革命那個非常年月,夏家寨沒有人被帶四類分子的帽子。大善人夏懷德樂善好施,人所共知。夏廣忠老年傷子,弟、侄合力資助,發展生產,修建房屋,埋葬其妻。袁靜傾力出資為身患殘疾的弟弟夏涵博娶妻,為鄉鄰稱道。持齋念佛者較多,8人皈依佛門,成為俗家弟子。
是一個耕讀並重的家族。歷代夏氏族人在勤務農桑的享乃樂同時,教子以詩書,傳之以禮儀。明萬曆朝夏克緒之妻劉氏以孱弱之軀,撫育三個孩子成長,苦供他們上學讀書,聲名遠揚。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利用在本村慈雲寺開辦夏家寨初級國小的有利條件,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的念過書。族人對學成歸來的學子,拉馬迎接,披紅戴花,以示表彰。六十年代,村上已有多名高中畢業生。七十年代,小孩個個入學讀書,高中畢業生一批接著一批。通過讀書,許多人跳出農門,成為國家幹部。目前,全族共有大專以上學歷36人,有48人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有正式工作。
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家族。常言道:家有萬貫,不如薄藝在身。夏氏家族就是一個以藝養身、多才多藝的家族。目前,全族有醫生6人,瓦工26人,烤菸技術員3人,汽車司機18人,紙活匠5人,石匠6人,木匠7人店匪拜灶。
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家族。在夏氏家族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明末變亂、同治回亂、清光緒二十七年大旱、民國九年海原大地震、民國十八年饑饉、1960年自然災害、文革動亂、1972年6月特大冰雹襲擊等各種天災人禍,致使田園荒蕪,餓殍載道,離鄉背井者尤多,四方逃生者不少。每當在這關係著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歷代夏氏先祖以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以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竭盡全力,挺身自救,苦渡饑寒凶荒,恢復農業生產,子孫復俱繁衍。
後世影響
夏家寨永遠是夏氏族人的故鄉,不管他們走多遠,看過多少地方的雲,臭朵邀走過多少地方的橋,喝過多少地方的水,愛過多少地方的人,他們的根永遠在這裡。即使離開了,他們的魂,依然飄在這片土地上。
全面、系統地總結族人的奮鬥歷史,傳遞和延續家族文化,必將激發和提高宗族自豪感,增強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建設美好的家園,使夏氏宗族更加強大、富足。
後世影響
夏家寨永遠是夏氏族人的故鄉,不管他們走多遠,看過多少地方的雲,走過多少地方的橋,喝過多少地方的水,愛過多少地方的人,他們的根永遠在這裡。即使離開了,他們的魂,依然飄在這片土地上。
全面、系統地總結族人的奮鬥歷史,傳遞和延續家族文化,必將激發和提高宗族自豪感,增強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建設美好的家園,使夏氏宗族更加強大、富足。
地圖信息
地址:慶陽市慶城縣一零五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