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斑枯病

夏季斑枯病可以侵染多種冷季型禾草,其中以草地早熟禾受害最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季斑枯病
  • 別名:夏季斑
  • 病原拉丁學名:Magnaporthe- poae
  • 英文名:Summer spot blight
分布與危害,症狀表象,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夏季斑枯病是夏季高溫高濕時發生在冷季型草坪草上的一種嚴重病害,尤其在生長較密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上。夏初開始表現症狀,發病草坪最初出現環行的、生長較慢的、瘦弱的小斑塊,以後草株褪綠變成枯黃色,或出現枯萎的圓形斑塊,直徑約3-8cm,斑塊逐漸擴大。典型的夏季斑為圓形的枯草圈,直徑大多不超過40cm左右,但最大時也可達80cm。在持續高溫天氣下(白天高溫達28~35℃,夜溫超過20℃),病情迅速發展,草坪多處呈現不規則形斑塊,且多個病斑癒合成片,形成大面積的不規則形枯草區。

症狀表象

在翦股穎和早熟禾混播的高爾夫球場上,枯斑環形直徑達30cm。在一般綠地草坪上,病斑開始在草坪上出現彌散的黃色或枯黃色病點,很容易與高溫逆境、昆蟲危害及其他病害的症狀相混。典型病株根部、根冠部和根狀莖黑褐色,後期維管束也變成褐色,外皮層腐爛,整株死亡。仔細檢查這些病組織,可以發現典型的網狀稀疏的深褐色至黑色的外生菌絲,或將病草的根部沖洗乾淨,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也可見到平行於根部生長的暗褐色匍匐狀外生菌絲,有時還可見到黑褐色不規則聚集體結構。

發生規律

病害主要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中。當夏季持續高溫(白天高溫達28~35℃,夜溫超過20℃),病害就會迅速發生。 病菌以菌絲體在植物的病殘體和多年生的寄主組織中越冬。在人工控制的環境條件下,病菌在21~35℃溫度範圍內均可侵染,並在寄主根部定殖,從而抑制根部生長,病害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8℃。在田間,病菌在春末土壤溫度穩定在18~20℃時開始侵染。據觀察,當5cm土層溫度達到18.3℃時病菌就開始進行侵染,此時只是侵染根的外部皮層細胞。以後,病菌可沿著寄主植物根和匍匐莖的生長而在植物間移動。以後,隨著炎熱多雨天氣的出現,或一段時間大量降雨或暴雨之後又遇高溫的天氣,病害開始明顯顯現並很快擴展蔓延,造成草坪出現大小不等的禿斑。這種病斑不斷擴大的現象,可一直持續到初秋。由於禿斑內枯草不能恢復,因此在下一個生長季節禿斑依然明顯。該病還可通過清除植物殘體的機器以及草皮的移植而傳播。 另外,夏季斑在高溫而潮濕的年份、排水不良、土壤緊實、低修剪、頻繁的淺層灌溉等養護方式的地方發病嚴重;使用砷酸鹽除草劑,速效氮肥和某些接觸傳導型殺菌劑也會加重病害。據研究報導,土壤的pH值不影響夏發病率;另外,雖然高溫逆境對病害的發生過程起著重要作用,但乾旱一般與發病關係不大。在合適的條件下;病原菌可沿著根、冠部和莖組織蔓延,每周可達3cm。

防治方法

1.養護防治措施 由於夏季斑是一種根部病害,所以凡是能促進根生長的措施都可減輕病害的發生。避免低修剪(一般不低於5—6cm),特別是在高溫時期。最好使用緩釋氮肥,如含有硫黃包衣的尿素或硫銨。要深灌,儘可能減少灌溉次數。打孔、疏草、通風,改善排水條件,減輕土壤緊實等均有利於控制病害。
2.抗病草種混播 選用抗病草種(品種)或選用抗病草種(品種)混合種植,改造發病區是防治夏季斑枯病的最有效而經濟的方法之一。不同草種間抗病性的差異表現為:多年生黑麥草>高羊茅>匍匐翦股穎>草地早熟禾(由高到低)。如:在高爾夫球場上以翦股穎屬草替換草地早熟禾;種植多年生黑麥草,高羊茅或草地早熟禾的抗病品種等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病率。
3.化學防治
(1)藥劑拌種、種子包衣或土壤處理 通過對多種藥劑篩選,初步認為下列藥劑品種的拌種對夏季斑枯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如:草病靈3號、2號、4號、乙磷鋁一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通常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0.3%;也可用種子包衣劑;有條件的單位可用溴甲烷、棉隆等熏蒸劑處理土壤。
(2)成坪草坪的藥劑噴霧或灌根 內吸傳導性殺菌劑可作為防治夏季斑枯病選擇的主要藥劑種類,有草病靈3號、2號、4號、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乙磷鋁可濕性粉等。防治的關鍵時期,應基於以預防為目的的春末和夏初土壤溫度定在18—20C之間時使用。使用濃度、次數和間隔時期視病情而定。一般使用濃度在500-1000倍,間隔20天左右,使用2-3次即可。同時,為了提高防治效果,要求儘量將藥液噴灑到植株根頸部,每平方米最少用藥液量300mL左右。灌根時藥液量還可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