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暗鶇

夏威夷暗鶇

夏威夷暗鶇,Myadestes myadestinus (Stejneger, 1887) 是鶇科孤鶇屬的一種細小及深色的鳥類,原住於夏威夷的考艾島。它們長8呎。夏威夷暗鶇在峽谷密林中出沒,很多時會不動的停留在下木上。它們主要是吃水果和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夏威夷暗鶇
  • 拉丁學名:Myadestes myadestinus (Stejneger, 1887)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鶇科
  • :孤鶇屬
  • :夏威夷暗鶇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特點,

外形特徵

夏威夷暗鶇(Myadestes myadesitinus)是一種細小及深色的鳥類,原住於夏威夷的考艾島。它們長8呎。雄鳥及雌鳥外觀相似,上身呈深褐色,下身呈灰色,雙腳黑色。它們是夏威夷考愛島暗鶇及褐背孤鶇的近親。
夏威夷暗鶇夏威夷暗鶇
鶇科(Turdidae)鳴禽,約300種。或視為東半球鳥類鶲科(Muscicapidae)的一個亞科。一般認為鶇與東半球的鶯科(Sylviidae)和鶲科近緣。鶇科有幾個屬是它們的中間等級。鶇科有時分成石即鳥亞科(Saxicolinae)和鶇亞科(Turdinae)。喙細長,跗蹠具靴鱗(下腿前面覆以單片長鱗,而非多片短鱗)。幼鳥的初羽常有點斑,每年換羽一次。石即鳥類(如西藍鴝〔Sialia mexicanus〕)較小,腿細,喙薄,喙基須少,羽色鮮豔。鶇體長1330公分(5ㄢ2吋)。羽色不鮮豔,但許多種的素色羽衣有鮮明的黃、紅或藍色塊斑。鶇為世界性分布,但東半球(尤其非洲)種類最多。北方種是強健的候鳥。鶇占據樹上和地上一大片棲所,食昆蟲和果實,少數吃蝸牛和蚯蚓。築敞口的杯形巢(少數石即鳥占洞為巢),產36個灰白(常呈淡藍)色卵。
鶇是比椋鳥稍大一些的鳴禽,為著名的食蟲鳥類,它們雖也吃一些漿果和植物種子,
但主要以昆蟲為食。在遷徙及越冬季節,常集成大群在林間活動,尤其喜歡在草叢中穿行覓食枯枝落葉層內所隱藏的害蟲,人們根據這種生活習性,稱之為“穿草雞”或“竄兒雞”。成群的鶇類對消滅田間害蟲地老虎玉米螟幼蟲等有突出的貢獻。有人飼養一隻14日齡的雛鳥,發現它全天竟吃掉68條蛆,其重量比它的體重還要重41%。由於鶇的肉味鮮美,在非繁殖期又有集群的習性,常成為狩獵對象,應該加以限制。我國常見的鶇類有紅尾鶇烏鶇等。

生活習性

夏威夷暗鶇在峽谷密林中出沒,很多時會不動的停留在下木上。它們主要是吃水果和昆蟲

特點

夏威夷暗鶇現已滅絕。於1800年代末,它們是考艾島最普遍的鳥類,差不多在整個島上都可以看到它們。不過清除林地及蚊帶來了殘瘧原蟲而令它們大量減少。另外入侵的動物,如野生的豬及大家鼠,以及鳥類之間的競爭亦是令它們滅絕的兇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