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學名:Monachus schauinslandi)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臨滅絕物種清單中屬於極危物種。夏威夷僧海豹是唯一一種全年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正如名字一樣,該物種僅生活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島和環礁上。

基本介紹

分布區域,生存習性,形態特徵,繁育信息,種群動態,保護級別,

分布區域

夏威夷僧海豹分布區域夏威夷僧海豹分布區域
僅分布於太平洋中東部的夏威夷群島
主要種群有六個聚集點:夏威夷島西北部的庫雷環礁島、中途島、珍珠港愛馬仕礁、麗莎斯科島、萊桑島以及法屬護衛艦淺灘。

生存習性

除過繁殖季節,夏威夷僧海豹通常獨來獨往,偶爾會小群生活。它們夜間活動,用大量時間在海上覓食,飽餐一頓後返回岸上睡覺。通常,活動區域靠近出生島嶼,僅有10%的僧海豹移居他島。像其他鰭足目動物一樣,夏威夷僧海豹沒有旋轉後的能力,因此,它們用前鰭在陸地上移動,但在水中非常敏捷,用腳蹼自如控制梭狀身體。
不做大範圍洄游,通常在75~90米深的珊瑚礁斜坡捕食,能潛水5~14分鐘,最深下潛500米。以鰻魚比目魚章魚龍蝦裸胸鱔等魚類和頭足類為食。

形態特徵

成年海豹頭部很圓,且被細密的短毛,看起來很像和尚頭,因此得名。吻部膨大突出,須光滑,直而軟。左右鼻孔間隔較寬。體黑棕色或栗色,背側毛髮色深,腹面稍淡,無斑紋。齶骨後部呈V形,齒數32,頰齒寬大。雌性體長略大。吻端寬闊,嘴周圍有稀疏筆直而柔軟的觸鬚。左右外鼻孔間隔較寬,中間有一直溝。絨毛稀疏。仔獸被黑色軟毛,哺乳期結束時蛻落。前肢爪發達,後肢爪退化,外側趾最長。成年雄獸平均長2.1米,重169公斤。雌獸稍大一些,平均長2.25米,重203公斤。
註:夏威夷僧海豹圖冊圖片來源。

繁育信息

交配期很長,開始於3月,4~5月為高峰期,8月結束,每年交配一次生育一胎,繁殖場在夏威夷群島的背風列島上。雌獸妊娠期11個月,其中包含3個月的延遲著床期。生育時,雌獸離開海洋,在海灘上尋找最近的繁殖點。幼獸出生時重14~17公斤,斷奶後約重50到100公斤。哺乳期5~6周,斷奶時,雌獸突然放棄幼崽返回大海,等待3至4周后再次進入交配期。夏威夷僧海豹是三種撫育後代的鰭足類動物之一(其它兩種是灰海豹北象海豹),雌性在培育幼獸方面很有耐心,相隔一段距離時,它們會一直尾隨幼獸。兩性性成熟期在5~10歲年齡段。幼獸若在體重較高時斷奶,通常會有更多的生存機會和提早的性成熟期。

種群動態

1983年對其種群豐度估算約為1,488頭,對比2007年的數字,24年降低了37%,從1999年起,其種群就以每年4.1%的速度遞減。過去,人類捕獵夏威夷僧海豹是為獲取肉、毛皮和油脂。進入21世紀,人類和家犬在這些島嶼和環礁上的活動,導致夏威夷僧海豹被迫離開首選棲息地,遷往他處。雖然該物種當前受到了保護,但由於食物資源匱乏、海洋廢棄物和漁具纏絆以及鯊魚捕食,導致其數量不斷下降。加之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以及珊瑚礁酸化等,都不斷威脅著它們的生存。
在有人類居住的夏威夷主要島嶼上,需採取進一步努力來減少人類和夏威夷僧海豹之間的相互影響。有關部門正考慮對夏威夷西北部島嶼的生態系統進行控制,使之更適合夏威夷僧海豹居住。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2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物種(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