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學(第二版)

夏商周考古學(第二版)

《夏商周考古學(第二版)》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井中偉、王立新。

本書為吉林大學考古與文博專業“夏商周考古”課程的教材,系統介紹了夏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的主要時空框架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專題研究,展示了夏商周考古的知識主脈及其在史學研究領域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該書第一版出版於2013年,此為第二版。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重新調整了部分章節結構,擇要新增了近年重大考古發現,歸納了最新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商周考古學(第二版)
  • 作者:井中偉、王立新
  •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57350 
  • 版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吉林大學考古與文博專業“夏商周考古”課程的教材,系統介紹了夏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的主要時空框架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專題研究,展示了夏商周考古的知識主脈及其在史學研究領域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該書第一版出版於2013年,此為第二版。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重新調整了部分章節結構,擇要新增了近年重大考古發現,歸納了最新研究成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對象與學科特點 001
  一、夏商周考古涉及的時空範圍 001
  二、夏商周時期在技術發展史中的位置 002
  三、夏商周考古與中國社會史研究的關係 006
  第二節 夏商周考古研究簡史 009
  一、夏商周考古學與金石學 009
  二、1949年以前的夏商周考古學 010
  三、1949年以後的夏商周考古學 012
  第三節 夏商周考古研究成果與展望 017
  一、研究成果概覽 017
  二、未來工作展望 019
  第二章 二里頭文化 021
  第一節 文化命名、分期與年代 021
  一、文化命名 021
  二、分期與年代 022
  第二節 王都與城邑 026
  一、偃師二里頭遺址 026
  二、鄭州大師姑城址 029
  三、新鄭望京樓二里頭文化城址 029
  四、鄭州東趙二里頭文化城址 031
  五、平頂山蒲城店二里頭文化城址 032
  第三節 文化分布與區域類型 033
  一、文化分布 033
  二、區域類型 034
  第四節 禮制與信仰 036
  一、宮室建築 036
  二、墓葬特徵 040
  三、祭祀占卜遺存 043
  第五節 生產與經濟 045
  一、農業、家畜飼養與漁獵業 045
  二、青銅器冶鑄業 046
  三、玉石器加工業 047
  四、漆器製造業 048
  五、陶器燒造業 049
  六、骨角蚌牙器製作業 049
  七、制車業 050
  八、紡織業 050
  第六節 文化成分與形成機制 050
  一、文化成分分析 050
  二、文化形成機制 056
  第七節 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的關係 060
  一、夏文化概念與夏商分界問題 060
  二、早期夏文化與“新砦期”遺存 066
  附:東下馮文化 069
  一、發現與命名 069
  二、分期、年代與分布 070
  三、主要文化特徵 070
  四、源流與性質 070
  第三章 二里岡文化 074
  第一節 文化命名、分期與年代 074
  一、文化命名 074
  二、分期與年代 074
  第二節 王都與城邑 075
  一、鄭州商城 075
  二、偃師商城 081
  三、鄭州小雙橋遺址 086
  四、夏縣東下馮商城 087
  五、垣曲商城 089
  六、黃陂盤龍城商城 090
  七、焦作府城商城 091
  八、新鄭望京樓商城 092
  第三節 文化分布與區域類型 096
  一、文化分布 096
  二、區域類型 098
  第四節 禮制與信仰 103
  一、宮室建築 103
  二、墓葬特徵 109
  三、祭祀占卜遺存 113
  四、文字元號 117
  第五節 生產與經濟 118
  一、農業、家畜飼養與漁獵業 118
  二、青銅器冶鑄業 120
  三、玉石器加工業 123
  四、漆木器製造業 124
  五、陶瓷器燒造業 124
  六、骨角蚌牙器製作業 125
  七、制車業 126
  八、商業 126
  第六節 二里岡文化源流與先商文化 127
  一、淵源與流向 127
  二、先商文化探索歷程 128
  三、下七垣文化 129
  第四章 殷墟文化 134
  第一節 殷墟發掘與分期年代 134
  一、發現與發掘 134
  二、分期與年代 135
  第二節 殷墟的範圍與布局 137
  一、殷都的形成過程 137
  二、小屯宮殿宗廟區 141
  三、西北岡王陵區 146
  四、普通族邑居址 152
  五、手工業作坊 154
  六、族墓地 154
  第三節 文化分布與地方重要發現 157
  一、文化分布 157
  二、地方重要發現 158
  第四節 禮制與信仰 169
  一、宮室建築 169
  二、墓葬特徵 173
  三、祭祀占卜遺存 176
  四、文字 177
  第五節 生產與經濟 179
  一、農業、畜牧業與漁獵業 179
  二、青銅器冶鑄業 180
  三、玉石器加工業 182
  四、漆木器製造業 184
  五、骨角蚌牙器製作業 186
  六、編織與紡織業 186
  七、制車業 188
  八、商業 190
  第六節 殷墟文化與二里岡文化的關係 191
  一、殷墟文化與二里岡文化之間的過渡期 191
  二、過渡期中的重要考古發現 192
  三、商文化的考古編年序列 197
  第五章 西周文化 200
  第一節 分期年代與文化分布 200
  一、分期年代 200
  二、文化分布 203
  第二節 西周都邑遺址 203
  一、周原 203
  二、豐鎬 212
  三、洛邑 216
  第三節 西周地方重要發現 219
  一、西方地區 219
  二、北方地區 228
  三、東方地區 251
  四、南方地區 260
  第四節 禮制與信仰 268
  一、宮室建築 268
  二、墓葬特徵 270
  三、禮樂器物 274
  四、文字 276
  第五節 生產與經濟 277
  一、農業 277
  二、青銅器冶鑄業 279
  三、玉石器加工業 280
  四、漆木器製造業 282
  五、陶瓷器燒造業 283
  六、骨角蚌牙器製作業 283
  七、紡織業 284
  八、制車業 285
  九、商業 286
  第六節 西周文化的淵源與“先周文化” 287
  一、西周文化的淵源 287
  二、“先周文化”的探索 288
  第六章 東周王畿與列國文化293
  第一節 王畿地區的東周文化 293
  一、東周王城 293
  二、東周成周 297
  三、東周墓葬特徵 299
  第二節 東周晉文化 304
  一、侯馬晉都新田 305
  二、太原晉陽故城 309
  三、邯鄲趙國故城 311
  四、新鄭鄭韓故城 314
  五、夏縣魏都安邑 319
  六、平山中山靈壽 320
  七、東周晉文化特徵 324
  第三節 東周燕文化 327
  一、燕都臨易與易 327
  二、燕上都薊 328
  三、燕中都竇店古城 328
  四、燕下都武陽 330
  五、東周燕文化特徵 335
  第四節 東周齊、魯文化 338
  一、齊文化 339
  二、魯文化 348
  三、莒文化 356
  第五節 楚文化 359
  一、楚都探索 359
  二、楚墓特徵 365
  第六節 秦文化 373
  一、甘谷毛家坪遺址 373
  二、禮縣大堡子山遺址群 375
  三、鳳翔秦都雍城 377
  四、閻良秦都櫟陽 382
  五、鹹陽秦都故城 383
  六、秦墓特徵 386
  第七節 東周時期的生產經濟與文字 389
  一、農業 389
  二、青銅器冶鑄業 392
  三、鐵器冶鑄業 395
  四、玉器、琉璃器加工業 396
  五、漆器製造業 398
  六、紡織業 399
  七、商業 400
  八、文字 402
  第七章 周邊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 405
  第一節 東方地區 405
  一、山東半島地區 405
  二、安徽江淮地區 408
  三、蘇北淮海地區 411
  第二節 東南地區 415
  一、寧鎮—皖南地區 415
  二、衢江—杭州灣區 422
  三、贛江—鄱陽湖區 430
  四、閩江—九龍江流域 439
  第三節 南方地區 443
  一、江漢平原區 444
  二、鄂東南區 446
  三、湘江—洞庭湖區 448
  四、嶺南地區 454
  第四節 西南地區 460
  一、峽江及漢水上游區 460
  二、川西平原區 464
  三、雲貴高原區 471
  第五節 西北地區 477
  一、河湟—隴東區 477
  二、河西走廊區 484
  三、柴達木盆地區 487
  四、新疆地區 487
  第六節 北方地區 496
  一、河套地區 496
  二、晉陝高原區 503
  三、冀北—燕山南麓區 510
  第七節 東北地區 514
  一、遼西地區 514
  二、遼河平原區 523
  三、松嫩平原區 530
  四、遼東地區 534
  五、西流松花江流域 538
  六、圖們江—牡丹江流域 540
  第一版後記 543
  第二版後記 54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