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力恕

夏力恕,字觀川,晚號澴農。學者稱為農先生,孝感人,清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與理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力恕
  • :觀川
  • 籍貫孝感
  • 年代:清代中期
  • 職業:文學家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夏力恕,字觀川,晚號澴農。學者稱為農先生,孝感人,清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與理學家。據孝感學者夏桂清先生考證,夏力恕是孝南區祝站鎮鳳港夏氏人士。據光緒《孝感縣誌》記載,該支夏氏在清朝出過進士5人、文武舉人(含進士)10多人(族譜記載進士7人、舉人14人)。當時號稱湖北近世文化四家之一:即孝感夏氏、蘄春顧氏、廣濟劉氏、漢陽蕭氏。他的生平事跡在《光緒孝感縣誌》里記載得最為詳細,該書卷十五《人物·理學傳》云:
夏力恕,字觀川。父策謙,見《方正傳》。力恕三歲能以意字旁,得其音義。稍長,於書無所不讀。弱冠,讀宋五子書(註:北宋五子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窮日夜不倦,遂有所得。康熙庚子(1720年)中鄉試第一,明年(1721年)與兄立中成進士,並選庶吉士(註:明太祖洪武初年,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時號“二夏”。以掌院(註:明清兩代翰林院掌院學士的省稱)薦授編修。癸卯(1723年)充京闈同考官(註:指明、清鄉試、會試中協同主考或總裁閱卷之官,因在闈中各居一房,又稱房考官,簡稱房官),甲辰(1724年)充山西正考官,纂修《明史》。忽心動曰:母念我也,即日告歸。督撫聘修《湖廣通志》。母卒,侍父於蘄水學署,請終養,許之。力恕屏跡林下三十年,未嘗一日廢學,其論學務在窮理,隨事體驗,以求自得。故其為教也,平易和樂,不立異同,眾人易從,而賢知者終身由之,無複流弊。主講江漢書院,負笈至者歲數百人,循循皆由禮法。或問為學之指,第教之立志,而歸於因文以見道。是時場屋(註:科舉考試的場所)之文浮麗,力恕謂制藝正則人心正,而學術有所從出。自為課藝,輯題解,引申推廣而窮極其本,於是學者翕然知返,楚中文風大振,乃恕功也。乾隆丙辰(1736年)舉鴻博(註:清代科舉設博學鴻詞科,亦稱鴻博),丁卯(1747年)舉經學,皆固辭。居母喪,哀毀骨立。父年高,事之益謹,膳非親嘗不進。晚年布袍竹杖,往來閭里,望若神仙。年六十五,無疾卒。
又據同書同卷《方正傳》所載,他的曾祖名元瑞,祖名光湘,父名策謙都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前期的名人,其父曾任寶慶(註:邵陽,舊名寶慶)教授,卒時九十一歲。可見,其家世頗具文風。
力恕與其兄力(又作立)中同舉進士,同改庶吉士,更是一時傳為美談。《孝感縣誌》卷廿《雜誌》云:“夏力恕,康熙辛丑與兄立中同舉進士,同改庶吉士,同時儲氏、何氏、馮氏,皆兄弟並捷,夔颶(註:馮詠,字夔颶,江西金豁人。)有‘五色光芒三月句,四家棠棣一時開’之句。”夏力恕的事跡也載入《湖北先賢》之中。

個人作品


夏力恕的著作,除《杜詩增注》外,據《孝感縣誌》等書記載,尚有《易說》二卷、《四書札記》二卷、《菜根堂札記》十二卷、《古文》四卷。他又曾纂修《明史》,主修《湖廣通志》。
《菜根堂札記》是他在乾隆己未(1739年)至辛酉(1741年)在武昌書院(指江漢書院)時與諸生講授《四書》所作。據《四庫提要》中說,初名曰《題解》,蓋專為制藝言之,已授梓矣。丙寅(1746年)以後,又取程、朱之說參校同異,勒為此編,至戊辰(1748年)而脫稿。其父以此事不止關係時文,“題解”之名不佳,乃改題今名。見於力恕《自序》。而《題解》舊《序》亦並存之於卷端,不沒其始也。原書本十八卷,其後六卷,別題曰《證疑備覽》,則皆考辨《四書》中名物典故者。孝感學者夏桂清先生認為,力恕中進士時,其母沈宜人,以菜羹充飢,故力恕築菜根精舍,菜根堂系他的學堂名,其族以“菜根”為堂號。
夏力恕《杜文貞詩增注》二十卷現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古泉精舍(註:系他的書齋名)刻本。(註:杜甫諡號文貞公;這是元人封的,明人不提)。卷首《杜文貞詩增注自序》中言:“殆為此與注杜千家未易枚舉,得後起諸巨公所謂無一字無來歷,搜羅向盡矣,密於徵事則疏於命意,其憂國憂民而轉去轉遠。”可知,夏氏因“注杜千家”於詞句典故“搜羅向盡”,“密於徵事”(註:徵引故事),但“疏於命意(指作文主題)”,故此書註疏少而箋意多,只檢有發明有心得者評註之,此即為“增注”之含義也。夏力恕又有《讀杜筆記》一卷,刻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是與《杜詩增注》相輔相成之作,與《菜根堂論論文》合訂刊行,又收入夏力恕的《農遺書》中。
在浩如煙海的杜詩注釋評點著作中,夏力恕的《杜詩增注》堪稱獨樹一幟。他在自序中論述杜甫的學術思想 ,“根柢出入老佛 ,而孔孟次之”,這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時代,是頗為標新立異的。他對於詩歌的評點,都能深入淺出,時有獨到之見。當代學者鄭慶篤等撰寫的《杜集書目提要》即稱“是書傳世甚稀”,周采泉《杜集書錄》內編卷五也說:“是書傳本較少,編者所見為上海圖書館所藏,因其傳本少,以往論杜者竟無一引及。在清代乾隆以後杜詩學寢衰之際,是書殆可首屈一指,殊值得推薦也。上海館現已無此書。”可見,其書價值甚高,可惜的是傳本甚稀 。
他著有《菜根精舍詩集》,其詩頗有文學價值。他在《出廬山作用十二兒韻》中寫道:“舊遊廬山南,今過廬山北。山光兩腋間,忽忽生羽翼。初行尚晴明,青蒼無氣力。雲重倏黯然,遙天卷虛白。雨腳穿雲根,四圍不可劃。石級水生波,溟濛入澤國。燎衣茅店中,粗糲供晚食。黃昏到古寺,寂寂簾影黑。佛火猶未然,碑碣杳難識。踏石尋歸路,張鐙望素壁。中有絕妙辭,粉落字半蝕。酬唱坐欷歔,一例天涯客。拳手暫支頭,萬竅號枕側。窗外有星芒,起行望山色。山盡雨亦休,回首浩無極。”他看了王荊公故址後感嘆:“巍巍公輔地,乃在城東隅。春風為慘澹,野鳥相招呼。宋朝享祀配尼父,數百年來委殘土。此心致主豈有他,學古無權空滅古。遺櫱重生嘆末流,黨人名姓石工羞。皋夔稷契亦已矣,讀書執拗乃如此。”他讀昌黎詩後慨嘆:“韓子戛戛去陳言,文章既得萬口喧。我愛韓子好詩句,戛戛更覺陳言去。金鐘大鏞聲九天,罷考弛擊仍鍧然。赤手捉蛇足履虎,緩帶輕裘文不武。才大踏翻騷客壇,躡空走漠相盤桓。李唐一代詩如蝟,機同錦繡鼎同味。其先厥有陳子昂,後來韋柳繼孟王。仙風太白絕塵表,少陵之詩詩獨老。自余支派非不多,眾流焉許肩江河。下視元白艷且忄耎,驅馳籍湜驂郊賀。公不步人人步公,縱肖其形神弗充。學者莫作雕鏤想,言以氣浮須善養。”他的隱居生活也充滿情趣,在《程季靜齋中同諸子即事》中寫道:“屐齒累累索酒杯,君家兄弟疊相陪。一株花底殘更坐,百舌聲中曉夢來。老眼湖山歸澹泊,舊牆風雨上莓苔。瀾翻那記通宵語,正欲題詩墨瀋催。”他的詩也記錄了當時的民風民俗。他的《菜根舍詩草》卷一二《掇南粵風景為竹枝詞》:“一爐金鴨女兒香,萬手蒲葵玳瑁光。咀嚼不須臨案食,繞庭紅雨是檳榔。”這首詩記錄了嶺南的民俗。他的《田家詩》竹枝詞描寫了孝感地區人們善於墾殖種地,女子從小也受其影響的情景:“楚地蠶無越地桑,種綿雖矮白如霜,小姑尚未諳鋤耨,冒暑擎來瓦缶漿。”這些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為我們了解當時當地的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人物評價


八股是清代科舉考試的重要文體,那么,八股取士的衡文標準是什麼呢?雍正、乾隆兩帝多次強調科場文體當以清真雅正為宗,但未闡發其內涵。“清真雅正”包含了理與辭兩個方面。所謂清真,指義理之當;所謂雅正,指文辭之當。兩者相輔相成,不可缺一。夏力恕的《菜根堂論文》:“為文之的,雅正清真,包括無餘矣”,“雅正以立其本,清真以致其精”,“必交相為用,其義始全”。其論文的理論對於今天開展文藝批評仍具有指導意義。
夏力恕還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墨寶。紫陽書院,位於漢口,清康熙三十三年旅居漢口之徽州商人創建,祀朱熹。夏力恕題了對聯:“三綱底柱全史;千古成在六經。”他寫的對聯“英雄幾見稱夫子,豪傑如斯乃聖人”至今懸在湖北孝感關帝廟裡。江漢書院系明代提學葛寅亮主持創辦,以江、漢二水為楚地之望而定名,內建有十賢祠、德教堂,祀周敦頤濂溪、朱熹考亭、張栻南軒、程顥、程頤、趙復、張載、陳良、公孫龍、任不齋等。他在江漢書院題有“到南渡後,誰知孔聖人尚存,即今日仰廟貌於黃鶴樓前,無非是秋陽江漢;便北朝中,也問朱先生安在,想當年學規寄於白鹿洞口,何處尋汴水錢塘。”此聯陳述委婉,表意含蓄,意旨深遠,耐人尋味。今天,他的遺墨成為人們追念他的重要載體。
夏力恕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理學家,其著作值得人們認真地加以研究,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尚沒有得到世人的關注,讓這位先賢泯滅久矣,此為孝感人之一大憾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