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夏代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夏代器物。1984年秋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該物件 通高16.5,寬11cm。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鑄好牌形框架, 然後有數百枚方、圓或不規則的綠松石粘嵌成突目獸面。 這件牌飾出土於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飾品。是目前發現最早 也是最精美的鑲嵌銅器,可以說他的發現開創了鑲嵌銅器的先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代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 類別:金玉器,工藝品,玉石
  • 年代:夏代
  • 文物出土:1984年出土於偃師二里頭遺址
  • 文物現狀:洛陽博物館收藏
基本信息,藏品介紹,文物賞析,

基本信息

【名稱】: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類別】:金玉器,工藝品
【年代】:夏代
【尺寸】:長度16.5厘米、寬度8厘米~12厘米。
【文物出土】:1984年出土於偃師二里頭遺址
【文物現狀】:洛陽博物館收藏

藏品介紹

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夏代時期的器物。該物件以青銅鑄成主題框襯,四角純圓,略呈亞腰形,上部略寬,下部內收,兩側各有對稱環紐,框線內呈鏤空、抽象的獸面圖案,獸面之間鑲嵌著21行共數百片綠松石。這些石片以中間的一行最大、最規整,構成牌面的軸線。整個牌面微凸,顯得非常協調、對稱。以綠松石為襯托的獸面圖案十分醒目,大體分為上下兩區。上區略寬,最上部如一擎柱,兩側各有一鳥形物相對守護,其下飾勾連紋,直斥框線,剛勁、張揚,充溢著穿透掙脫的力量;下區飾勾形眉、橄欖形眼,球形眼珠灼灼逼視。整個圖案高度抽象,富有張力,具有視覺的壓迫感,幽綠的光澤氤氳著神秘、深遠的氣象。

文物賞析

夏代“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這件設計精美、鑄作精湛、鑲嵌精緻、圖案精妙的銅牌飾,歷經三四千年依然完好無缺,數百片綠松石絲絲入扣,無一鬆動脫落,即使以今天的工藝技術標準來衡量,也當之無愧地堪稱高超絕倫。穿越數千年歷史迷霧,來到鐵器尚未發明的夏代,就會知道玉器不是雕刻的,而是利用高硬度的金剛砂、石英等“解玉砂”,藉助水力研磨成玉石,再用木竹器、骨石器等簡陋工具琢磨輾制的。
該器物就在於其主題圖案獸面紋飾上,其功用在於神道設教,溝通天地,宣揚教化。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特質就是具備繁瑣、成熟的禮儀性,祭天祀地的觀念發達。世界被分成天、地、神、人等不同的層次,這些層次間的溝通,需藉助特殊秉異的巫覡,巫覡與天神地袛的聯繫常藉助某些動物尤其是猛獸的力量,因而就有了中國早期廟堂禮器上各種動物的紋飾和圖案。這些圖案既表示對祭禮的重視,又是溝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載體。同時,中國也是一個崇拜玉的國度,玉的一些屬性被抽象、放大,賦予強烈豐富的人文內涵,使玉具有通靈性。這種靈性與神性的融合,便具有了崇拜的宗教性。明白了這些意識的因子,也就廓清了這件銅牌飾具有溝通天、地、神、人的法器功能和意蘊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