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顏子辨》是唐代皇甫湜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壽顏子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皇甫湜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壽顏子辨
土與水、火、風,雜為千品萬殊:大凡太虛之中,形而有者,皆主於土;揮而動者,皆主於風;液而通者,皆主於水;躍而養者,皆主於火。天地之與稊米,醯雞之與應龍,雖殊大小,必質四者。具四者之性,然後為一物。抑四者能為質,不能為知者也。動焉四,不動焉四。四者能質不能知,有虛而靈者合焉,以為物知。凡四者之合而有也,而合乎是為知,若角若鱗,若飛若走,舉為其屬;不合於是為無知,若草若木,若金若石,舉為其屬。最靈者人,人之中為心,心之知為神。人之生也,質乎土、風、水、火,而心乎知。其於死也,氣旋於虛,而反於土、風、水、火之性,各旋其所,質固化而無矣;若心之知,則未知其處焉。而人見其質之化也,謂知亦從而亡,豈不愚甚矣哉!彼繇心所以知者虛而靈,其不可為無也較然矣。其質也,游冥而化遷者也。夫心猶水也,水清則撓而濁者不存,存則不清;心猶鏡也,鏡明則塵埃不止,止則不明。聖與愚,受於初一也,聖人瑩其心而窒其誘,是以能照天下之理,故其心清而定,愚者負其心而薄於外,是以閉天下之理,故其心塵而結。清而定者,離其質也,玲瓏乎太虛之中,動而合,則為文王、仲尼,順而安,則必始終天地。塵而結者,離其質也,狂攘兮太虛之中,轉而合於有,則為禽為獸,其於人也,為愚為凡,於草木者,無所不為矣,雖欲少安,得乎?推是而言,則彭祖為夭,而顏子為壽,盜跖為殺,而比干為終。
作者簡介
皇甫湜(約777~約830),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人。唐代散文家。元和元年(806)中進士,授陸渾(今湖南嵩縣東北)縣尉。官至工部郎中、東都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