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鎮,全稱浙江省縉雲縣壺鎮區公所。
壺鎮區地處壺鎮平原(約32平方公里)與臚膛盆地 (約6.5平方公里),耕地資源非常豐富,再加上 好溪及其支流的灌溉,一直都是當時的農業第一大區。當時區政府駐地壺鎮也是縉雲第一大鎮,鎮區商店林立,異常繁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壺鎮區
- 外文名:無
- 全稱:浙江省縉雲縣壺鎮區公所
- 地區:浙江
性質,大事記,
性質
舊行政單位
1949年7月22日,縣人民政府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目前建立鄉村政權暫行組織的指示》頒布訓令,行政區域沿用舊制,全縣仍為4個區,24個鄉鎮。
當時的東區(壺鎮區):區人民政府駐地壺鎮鎮。轄壺鎮鎮、溪西、漳溪、金溪、雁門、長合6個鄉鎮。
同年9月開始,重新劃分行政區域。
壺鎮區:區人民政府駐地壺鎮鎮。轄壺鎮鎮、景雲、漳溪、東金、三溪、溪西、雁門、長合8個鄉鎮。
1950年初,壺鎮區:區公所駐地壺鎮鎮。轄壺鎮鎮、漳溪、景雲、三溪、東金、白隴、括麓、嶺背、赤岩、上王、雅湖、雁門、新民、潘潭14個鄉鎮。
1951年5月,壺鎮區:壺鎮鎮、白六(白隴、括麓)、三溪、三合(景雲、漳溪、石井)、東金、三聯(雅湖、上王、赤岩)、雁嶺(雁門、嶺背)、新民8個鄉鎮。
1958年9月,撤銷區鄉鎮建制,壺鎮(幸福)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駐地壺鎮鎮。轄壺鎮、白六、三合、三溪、東金、三聯、雁嶺、新民8個管理區。
1960年1月,五雲、壺鎮2個管理區改為縣直屬鎮。1961年6月,貫徹《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壺鎮區公所:轄壺鎮鎮、白六、三合、三溪、東金、三聯、雁嶺、新民、東方9個人民公社。
壺鎮區公所轄區最大時的情況,轄區達到385.6平方公里。這也是壺鎮方言的範圍。
1962年5月以後,部分區、鎮、公社設定變動:壺鎮區:壺鎮、白六、三合、三溪、東金、東方、三聯、雁嶺、新民9個公社
1984年6月,撤銷公社建制,恢復鄉、鎮建制,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壺鎮區:區公所駐地壺鎮。轄壺鎮鎮、白六、括蒼、浣溪、前路、三溪、東金、臚膛、靖岳、三聯、雁門、唐市、白竹13個鄉鎮。
1992年6月,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撤區擴鎮並鄉工作的指示,撤銷城郊、壺鎮、新建、盤溪、大洋5個區,全縣46個鄉鎮合併為9個鎮,15個鄉。壺鎮區撤銷為:東方鎮,壺鎮鎮,三溪鄉,前路鄉等。
大事記
1951年,壺鎮個體醫生成立縣內第一個聯合診所。
1952年6月,縣農場在壺鎮上王建立,1959年冬遷金梅亭。
1953年6月30日,以24時為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間。全縣61474戶,222322人。
1956年2月,壺鎮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年底基本完成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10月1日,石柱至壺鎮公路通車。
1958年1月22日,縣委在臚膛召開全縣四級幹部大會,“大躍進”運動開始。
9月7日,東方人民公社成立。月底,以區為單位成立紅旗、幸福、紅星、衛星、英雄、上游6個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3日,縣城至壺鎮公路通車。
1963年2月6日,壺鎮冷水村發生大火,燒毀房屋146間,受災71戶277人。
1964年縣委組織工作組,在壺鎮、三聯兩個公社開展“小四清”(清帳目、清物資、清現金、清工分)運動。
7月1日,以零時為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標準時間。全縣68572戶,263572人。
1967年春,括蒼山林場首次進行飛機播種造林。
8月,縉雲棉紡織廠在壺鎮動工興建,1969年9月投產。凝灰岩條石首次用作牆體材料建築廠房。
1968年10月26日,紅聯總、革聯總兩派成員在壺鎮姓汪發生武鬥。
1月初,有人在壺鎮左庫發現巨鱉,縣內外轟動,前往觀看者日達萬人。
1972年6月,我國首次在縉雲發現天然沸石,後探明儲量1.19億噸。
11月開始,省地質隊勘探天井山、保華山、老虎頭珍珠岩礦,探明儲量3370萬噸。
1977年12月13日開始,縣革委會規定農曆逢三、八為全縣統一集市日,各地舊集市日期取消。
“誠以律己”(真實無妄),“勤以治事”(自強不息)、“愛以達人”(愛國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