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和鍅

壺和鍅

壺和鍅,此器寬腹細嘴,底承圈足,肩負雙系,器作蛙形,新穎獨特,紋飾精細流暢,為清代佳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壺和鍅
  • 解釋:盛酒器和水器
  • 年代:商至漢代
  • 尺寸:高29·5厘米
壺,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壺使用的年代較長,式樣也很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扁方形貫糊葛祝耳和圈足的壺大多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長頸鼓腹的圓壺。西周壺除承襲商代式良辯樣外,多設有圈頂壺蓋,蓋可倒置用作杯。求多幾樂耳多為半環耳或獸首銜環狀耳。春秋壺造型較商周壺輕巧,多為扁圓厚姜盼壺或方壺。許多壺蓋上端做成蓮瓣形,也有一些在壺蓋或壺身外表裝飾鶴、龍、璃虎等立體動物形象。戰國相漢代的壺由垂腹改為鼓腹,下腹部內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穩重,顯得秀麗靈巧。這一時期也有提梁壺,提梁用數十節銅鏈串接而成,便於外出攜帶。弧形壺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造型為長頸,圓腹,腹旁有鑒,姜只局平底或圈足。壺頸向一側傾斜,形狀類似瓢瓜。
鍅,酒器,即方壺。戰國末年改稱鍅,多為素麵,流行於戰國末期至漢代。造型為方身,長頸,大腹,圈足,帶蓋。少數器身有花紋,花紋不用銅器傳統圖案蘭辨局夜,多用欠道歸菱形或三角形等幾何紋飾。
銅蛙形雙系壺 清 高29·5厘米
此器寬腹細嘴,底承圈足,肩負雙系,器作蛙形,新穎獨特,紋飾精細流暢,為清代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