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和鍅,此器寬腹細嘴,底承圈足,肩負雙系,器作蛙形,新穎獨特,紋飾精細流暢,為清代佳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壺和鍅
- 解釋:盛酒器和水器
- 年代:商至漢代
- 尺寸:高29·5厘米
壺和鍅,此器寬腹細嘴,底承圈足,肩負雙系,器作蛙形,新穎獨特,紋飾精細流暢,為清代佳品。
壺和鍅,是清代文物。壺,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壺使用的年代較長,式樣也很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扁方形貫耳和圈足的壺大多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長頸鼓...
鍅fāng是一種古代儲酒器具。呈方口四曲棱形,青銅製。最大特徵是鍅上任何地方的橫切面都呈方形。漢代銅鍅 發掘過程 鍅作為儲酒器具主要流行於戰國至秦漢時期,《說文》一書寫道:"鍅方锺也,"锺是儲酒器,鍅亦為儲酒器,鍅的最大特徵是鍅上任何地方的橫切面都呈方形。2003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一...
銅胎,器形系仿戰國和漢代時期的青銅器方壺,或簡稱為鍅的形制,原為盛酒之器。方口垂腹外撇的方形足,器側鑲一對鋪首環耳。器內露胎,器表藍地,口沿下方、肩及腹下方各有一圈飾朵花的帶紋,頸飾轉枝番蓮,腹四方於雲紋錦地間裝飾不同的花卉(牡丹、蠟梅、繡球等)、鳥、蝶和湖石等,外侈的足上飾...
中山王方壺即通常所謂的鍅,肩飾四條夔龍,腹兩側各有一鋪首,通高63厘米,腹徑35厘米,腹的四面刻銘文450字。圓壺為短頸鼓腹,兩側有二鋪首,圈足,有蓋,蓋飾三鈕,通高44.5厘米,腹徑32厘米,腹與圈足皆有銘文,腹部銘文59行、182字。中山王鼎、壺的銘文內容相似,主要是讚頌相邦率師伐燕而建立的功勳,並...
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見到方壺。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大壺,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蓮瓣,中立一鶴。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圓形壺到漢代稱為锺,方形壺則稱為鍅了。
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見到方壺。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大壺,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蓮瓣,中立一鶴。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圓形壺到漢代稱為锺,方形壺則稱為鍅了。
壺為古代盛酒或盛水器,最早出現在商代早期。壺的形制在商代多為圓形、扁形、瓠形三類,周代以後又增加了方形、橢圓形等。戰國以後,大腹的圓壺自名為鐘,漢代時方壺自名鍅,扁壺在戰國時自名為鉀。綯索龍紋壺是春秋晚期的盛酒器,原器通高44.6厘米,寬26.6厘米,傳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現藏於美國弗利爾...
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見到方壺。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春秋大壺,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蓮瓣,中立一鶴。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圓形壺到漢代稱為锺,方形壺則稱為鍅了。
酒器類中變化較為明顯的是壺,有方壺、扁壺、環耳圓壺等等。中山王墓出土的還有鑲嵌的方壺,工藝非常精湛。方壺或鍅這一類器是這一時期內具有時代特徵的器物。壺的新型式樣還有許多種,如細長頸多鈕壺、小口短頸大圓腹壺、蛋形壺等。罍器有做成方形的,可稱為方罍。三門峽上村嶺5號墓出土的有鑲嵌方罍,形體較...
漢代漆器,在戰國時期生產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漢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 壺、鍅、樽、盂、 卮、杯、盤等飲食器皿,奩、盒等化妝用具,幾、案、屏風等家具,種類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飲食器皿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還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壺、漆鍅等,並出現了漆禮器,以代替銅器。漢墓出土...
卣、壺、尊、盉等是盛酒器,盛於商周。卣,園形或橢園形,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商代壺多扁園,周代壺多園形、大腹,春秋時的壺扁園,長頸,也有方壺,戰國時有壺有園形、方形和瓠形等。盉的式樣較多,一般是深臍圓口,前有流(即壺嘴),蓋和鋬有鏈相連線。鐘、鍅等為貯酒器。鍅即方形壺,鐘即...
商代的壺多是扁圓形,大腹、貫耳(耳象筒子)、圈足。西周的壺圓形長頸,大腹有蓋,兩旁有耳,作獸頭銜環。春秋時的壺,鼓腹長頸,肩上有兩個伏獸;新鄭出土的一件作扁圓形,圈足下有伏獸,蓋上裝飾著蓮瓣並有一隻立鶴,和周初的壺已大不相同。戰國的壺更接近於後來的瓶子。這時有方壺,是漢代鍅的始祖,...
6.【綯索龍紋壺】壺為古代盛酒或盛水器,最早在商代早期出現。壺的形制在商代多為圓形、扁形、瓠形三類,周代以後又增加了方形、橢圓形等。戰國以後,大腹的圓壺自名為鐘,漢代時方壺自名鍅,扁壺在戰國時自名為鉀。綯索龍紋壺是春秋晚期的盛酒器,原器通高44.6厘米,寬26.6厘米,傳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
廣東地區秦漢時屬南海郡,常用陶器有瓮、雙耳罐、提、四聯罐和五聯罐、瓿、小瓿、壺、匏壺、溫壺、鍅、 盒、敦、 小盒、三足盒、三足罐、三足瓿、四聯盒、 碗、盆、 甑、釜、鼎、豆、三足格盒等。生活用具中灰白色的印紋硬陶占多數, 有的還戳上印記,多為容器,炊器只有釜、 鼎、甑 3種。造型...
(2)西漢中期至東漢早期(西漢武帝至東漢章帝)是漢代青銅器最發達的時期,也是漢代青銅器新風格最終形成的時期。這時期最多見的青銅器是鼎、壺、鍅、鋗、鍪、洗、甗、尊、勺、耳杯、盤、焦斗、燈、奩、博山爐、熨斗、鎮、帶鉤、銅鏡等。(3)東漢中晚期(和帝至獻帝)青銅器又有了新的變化。此時使用較多...
而最為常見的食器是鼎、鐘、壺和鍅。鐘、鍅、訠、鍪、険斗等器物是漢代的新創。用具中銅燈成了十分流行的器物,而且品種多,器形美,河北滿城漢墓中的長信宮燈則是典型的代表。弩機作為銅兵器,漢代十分常見。秦漢時度量衡器普遍使用。銅尺、量和權都十分精確。銅鏡作為日常生活用具發現很多。漢代以後,除銅鏡等...
該壺銘文云:“擇燕吉金,鑄為彝壺,節於禋〓,可法可尚,以饗上帝,以祀先王。”意即選擇燕國優質銅,鑄造銅壺,按照禋祀的禮儀規定裝酒,用於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銘文中說該器叫做彝壺,用來盛祭祀上帝、祖先的酒。到了漢代,人們給這種方體銅壺起了個專名叫做“鍅”。中山王厝壺(方壺)銘文大約刻於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