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壯族土俗字
- 主題詞:民俗,壯族土俗字,平果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唐代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五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平果縣
簡介壯族土俗字又稱方塊壯字或者古壯字,是壯族一些受漢文化教育的文人、巫師等為了書寫壯語而藉助漢字或漢字的造字部件創造的,壯語叫做sawndip,意思是“未成熟文字...
歷史上,曾仿漢字創造了方塊壯字,稱“土俗字”。解放後,創製了拉丁字母的壯文,並逐步推行。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從壯族聚居的柳江、來賓等地發現大量原始...
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先民長期保留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方言土語和文化傳統,...壯族音樂敘事歌 壯語稱“倫考波”、“詩太排”等,意為詠古。民間有土俗字唱...
後來,隨著漢文化在壯族地區的廣泛傳播,壯族先民又吸取並仿造漢字六書的構字方格,創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這就是史籍所稱的"土俗字",又叫"方塊土俗字"或"...
古壯文:壯族先民創造的文字。大約在唐代,部分地區的壯族先民曾利用漢字有關形、音、義的規律,模仿漢字“六書“的造字法,創製了一種與壯族語音相一致的“方形狀字...
壯語,壯族的語言,分布於廣西西部、雲南文山,使用人數約1500萬。 壯語源於古代嶺南原住民的語言,屬於壯侗語系,與傣語、布依語、侗語、臨高話和岱依語(越南)是親緣...
其間穿插的聽歌手對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壯族歌圩場景,用壯族土俗方塊字編寫的《二十四孝》、《金倫和銀倫》、《三國演義》、《水滸傳》、《布洛陀》等長詩...
歸朝是一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是富寧及至雲南壯族古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歸朝鎮民俗 編輯 “那”文化“那”(音nā)為壯族方塊字(又稱土俗字),...
師公的經書唱本,都是世代相傳的民間手抄本,約有120部,每部的篇幅有500行至5000行不等,文體為五言或七言的押腰韻山歌體,用壯族的方塊土俗字寫成,主要包括...
壯族“土俗字”的現狀和前景桂西訪古記訪日散記胡起望教授專著、文章目錄……參考資料 1. 胡起望:民族學研究集錦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9-01-09] 2. 胡起...
公元六世紀以後的唐、宋時期,居住廣西的壯族先民稱為俚、僚、土人。唐、宋...(Sawndip),或稱作古壯字、土俗字,廣泛用於民間的宗教典籍、歌謠記事、書信帳單...
如朝鮮半島新羅時起有“鄉扎”、“吏讀”,日本奈良時代有“萬葉假名”,中國的壯族、瑤族有“土俗字”,納西族有“哥巴文”,南詔、大理有“僰文”(今白族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