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縛虎

壯士縛虎

出自於沈起鳳的《諧鐸》的一篇文言小說。告訴人們人有所長,寸有所短。能打虎的人不一定能縛貓,反之亦然。應揚長避短,各盡其才,這樣才是聰明的做法。

基本介紹

出自,原文,譯文,閱讀問題,

出自

壯夫縛虎,出自清代沈起鳳文言小說諧鐸》卷八。

原文

沂州山峻險,故多猛虎,邑宰時令獵戶捕之,往往反為所噬。有焦奇者,陝人,投親不值,流寓於沂。素神勇,贊挾千佛寺前石鼎,飛騰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為焦石鼎雲。知沂嶺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輒手格斃之,負以歸,如是為常。
一日入山,遇兩虎帥一小虎至。焦性起,連斃兩虎,左右肩負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眾皆辟易,焦笑語自若。富家某,欽其勇,設筳款之。焦於座上,自述其平昔縛虎狀,聽者俱色變。而焦益張大其詞,口講指畫,意氣自豪。
倏有一貓,登筳攫食,腥汁淋漓滿座上,焦以為主人之貓也,聽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鄰家孽畜,可厭乃爾!”亡何,貓又來。焦急起奮拳擊之,座上餚核盡傾碎,而貓已躍伏窗隅。焦怒,又逐擊之,窗欞盡裂,描一躍登屋角,目耽耽視焦。焦愈怒,張臂作擒縛狀,而貓嗥然一聲,曳尾徐步,過鄰牆而去,焦計無所施,面牆呆望而已。主人撫掌笑,焦大慚而退。
夫能縛虎而不能縛貓,豈真大敵勇小敵怯哉,亦分量不相當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鮮,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懷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鐸曰:“丙吉問牛喘,而兵、刑、錢,谷不對;非不對也,是不能也。於何知之,知之於焦生之縛貓。”

譯文

沂州山勢險峻,所以多有猛虎,縣令經常命令獵戶捉捕它。往往反而被虎所吃。有一個名叫焦奇的,陝西人,投靠親戚沒有遇到,流浪暫時居住在沂州。焦奇一向神勇無比,他夾著千佛寺前面的石鼎,飛騰跳到大雄殿左脊,所以稱他為焦石鼎。焦奇知道沂州山嶺多有虎,每天步行進入大山,遇到老虎總是徒手搏鬥殺死它,背著老虎回家,像這樣是經常事。
一天焦奇進山,遇到兩隻老虎帶著一隻小虎。焦奇性起,連著殺死兩隻虎,左右肩各背負一隻大虎,並且把小虎活捉然後返回。眾人都躲的遠遠的,而焦奇卻談笑自若。有一個富人,欽佩他的勇敢,設筳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講述他平時捉虎的情形,聽的人都變了臉色。而焦奇更加誇大其詞,嘴裡大講特講手上指指畫畫,洋洋得意。突然一隻貓,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滿座上,焦奇以為是主人的貓,聽任它大嚼而去。主人說:“鄰家孽畜,竟然如此討厭!”不一會兒,貓又來了。焦奇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餚全都倒碎了,而貓已跳趴在窗戶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欞全裂了,貓一躍登上屋角,目視眈眈看著焦。焦更加生氣,伸開胳膊拿出擒拿的動作,而貓嗥的一聲,搖著尾巴邁著慢步,跳過鄰居家牆而離去,焦奇無計可施,面對著牆呆呆望著罷了。主人拍手大笑,焦非常慚愧地走了。
能捉住老虎卻不能捉住貓,難道真是遇到大敵勇敢遇到小敵怯懦嗎,也是分量不相當罷了。裝牛之鼎,不能用來烹小魚,千斤之弩,不能用來射鼷鼠。懷材的人應該知道,用材的人更加應該知道了。
鐸說:“丙吉問牛,它為何喘氣,而有關兵、刑、錢、谷的問題卻不答;不是不答,是它不能。他知道什麼,他的知識就好象焦生縛貓一樣。”

閱讀問題

1.第三自然段描寫焦奇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與第二段比較第三段在詳略安排上有何特點?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答:主要採用了行動描寫。第二段對焦奇捕虎的過程略寫,而第三段對焦奇捉貓的過程詳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文章的側重點。
2.這則預言有什麼含義?
答:人有所長,寸有所短。能打虎的人不一定能縛貓,反之亦然。應揚長避短,各盡其才,這樣才是聰明的做法。
3.第6段中探險家給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啟示是什麼?
答: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種精神追求。我們作為一個人有可能達到的從肢體到心靈的雙重強健,強健到超塵脫俗,強健到無牽無掛,強健到無愧於緲緲祖先,茫茫山川。
4.作者把探險家稱作“壯士”原因是什麼?
答:能夠將自己的作品當作遺產交給家鄉,並引起轟動。
5.文章的開頭“倒下時面對著東方,面對著上海”讓我們想到一個成語( ) ,這表達了探險家對故鄉的思念。
答:魂歸故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