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心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橫崗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堤心村,位於橫崗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乾米。與新光村、和悅村、塘坑村相您,始建於請的癱年間,李姓兄弟率族人由今廣東五華遷此建村。因村中田地上有一條田壩,故取名壩心村。該村處於梧桐山脈東麓北面的丘陵地帶,附近觀音山海拔108.6米;還有塘坑背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壩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橫崗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中部
清朝,屬舊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橫崗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何2姓。第一大姓為李姓,清乾隆元年(1736年)遷移到此地。第二大姓為何性,清乾隆元年從廣東興寧遷移到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99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59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88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5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2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s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花生,兼種植薯類、豆類、甘蔗等,養豬、家禽。舊時村里人利用靠近橫崗老墟鎮的地理優勢,將種植的蔬菜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補貼家用。改革開放後,生產經營方式發生重大改變。1995年,該村建成一棟10層高的統建樓(華富大廈),成為當時橫崗鎮最早的村民統建樓之一。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及管理、商貿服務為主。村民出租自有房屋、務工,部分村民經商、創業。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傳統節慶食品主要有春節的年糕,清明節的雞屎藤結、艾粄、粗葉粄,冬至的蘿蔔粄等。該村交通便捷,深圳捷運3號線、龍崗大道、惠鹽中路、松柏路、悅民路為主要進出通道。20世紀50年代通電,1957年通電話,80年代初通自來水,1993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96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名雅、華明星兩所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共480人、教職工共50人。村中文體設施較為齊全,有全民健身設施、籃球場、桌球室、村民黨群活動中心、橫崗社區公園和橫崗社區服務中心。
村中有一家民營醫院龍翔醫院。村中存有《防火防盜公約》,1956年制定;還有《壩心居民小組村規民約》,2014年11月制定。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僅存1座,無人居住。曾有李氏宗祠,建於清末民初,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45平方米,磚木瓦結構;在民國時期重修過,1992年拆除。
舞麒麒是壩心村的傳統特色技藝。傳承人是村民李玉華。麒麟舞多在喜慶日演出,如春節、婚禮、慶典、祭祖等大型活動。舞麒膨的整體表演套路按照麒麟一天的生活習性來演繹,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尾,配合默契,在傳統鑼鼓樂器的伴奏下表現出麒麟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等形態。舞蹈全過程約20分鐘,包括8個部分,麒麟上場,先拜師;麒麟威猛出洞,拜四門;單腳跳—舔足—轉頭—舔鱗—舔尾;繞場一周后,麒麟開始打瞌睡,麒麟尾將其觸醒,麒麟頭與麒麟尾嬉戲;麒麟采青(青是一種樹葉),這是整個舞麒麟表演的核心部分,走大圈一尋青(四處找食物)一采青(摘下食物)一玩青(做出各種動作,如探、踢、拔、瞄等,然後又將“青”傳給麒麟尾,舞尾者亦用“青”來逗戲麒麟頭,此時一頭一尾配合默契,表現麒麟的威猛和無拘無束的秉性)一吃青;游花園,吃飽之後,麒麟開始在它表演的周邊遊玩、戲耍,包括高興地游圈、舔腳舔臉、翻滾等動作;收場,麒麟向觀眾三拜,隨著鑼、鼓、鑔、嗩吶的伴奏舞動全身,緩緩退場;拜師,結束時還要向師傅恭敬地再一次行禮,麒麟頭向著樂隊中間的鼓樂演奏者三拜後退場。
嬰兒出生第三天要“洗三朝”;第十五天做“糯月”,至親女眷道賀,主家設宴答謝。滿月之日,若是男嬰必擺滿月酒席,頭胎更不能例外,俗稱“做滿月”或“做出月”。親戚朋友備賀禮,送嬰兒衣物服飾;嬰兒的外婆送親手縫製的衣服、背帶、帽子及小銀項、小手鐲、小腳鐲等滿月禮。食物禮品一般包含蔥(寓小孩日後聰明)、蒜(寓小孩日後會算多謀)、雞蛋(客家人稱雞蛋為春,寓日後生活無憂)等。嬰兒滿月時,長輩給嬰兒取名字,來賓問及,便可告知。此後還有賀百日、賀周歲等小型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