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阻是漢語辭彙,拼音為yōnɡ zǔ,意思是堵塞。出自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壅阻
- 拼音:yōnɡ zǔ
- 解釋:堵塞
- 出自: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
壅阻是漢語辭彙,拼音為yōnɡ zǔ,意思是堵塞。出自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
壅阻是漢語辭彙,拼音為yōnɡ zǔ,意思是堵塞。出自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解釋堵塞。出處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夏潦時至,山水奔迸,交集於河。下流壅阻,放洩之不及,坌溢泛濫。”1...
壅,漢語二級字 ,讀作壅(yōng),形聲。從土,雍聲。本義指塞。阻塞;阻擋 。詳細釋意 ①塞:壅阻 會乃率眾於州東築堰,壅汴水以浸其城。(《舊五代史·梁書》)②障蔽;遮蓋: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戰國策·齊策》)...
濕熱壅阻型是一個病症名稱。主症 胃脘熱痛,胸脘痞滿,口苦口黏,頭痛重著,納呆嘈雜,肛門灼熱,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滑數。病機 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升降失常。治法 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藥 連朴飲合半夏瀉心湯...
壅,障也。——《廣雅》雍,隔也。業貫萬世而不壅。——《淮南子·主術》川壅而潰。——《左傳·宣公十二年》則民病血壅腫,目不明。——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又如:壅防(堵塞);壅阻(堵塞);壅淤(淤塞;不流通)...
痰濕阻肺,病證名。指痰濕壅阻於肺,使肺氣不得宣降。症見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滿悶、動則咳嗽加劇、氣喘痰鳴,舌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臨床表現 咳嗽痰多,質黏色白易咯出,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
痙病·邪壅經絡證 痙病·邪壅經絡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邪氣壅阻經絡,以頭痛,項背強直,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肢體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語,四肢抽搐,苔薄白,脈浮緊等為常見症的痙病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痰熱郁肺也稱痰熱阻肺,痰熱伏肺。多由外感熱邪或外感風寒,郁而化熱,熱灼肺津,煉液成痰,痰與熱結,壅阻肺絡所致。少數患者也可因痰濕日久,郁而化熱導致痰熱郁肺。常見有咳嗽和氣喘,其痰稠黏、色黃甚至帶血,咳時不爽...
熱毒火盛證,又稱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徵。中醫稱為痄腮,民間亦有稱為“鸕鶿瘟”、“蛤蟆瘟”。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簡介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
”若違背了這一規律,則內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九竅功能障礙;外致肌肉壅阻而不滑利,衛氣不固而腠理疏鬆,則邪氣為害,正氣削弱,疾病叢生而短折壽。基本介紹 1.以人與自然相類比的方法,運用陰陽學說闡述生氣通天論的整體觀,並從...
粟瘡多因脾胃濕熱,復感外邪,壅阻胞瞼而為病,雖與風、熱、濕三者相關,但總以脾胃濕熱為主要病因。病機 病變位於胞瞼內面,在髒屬脾。急性發作期,屬實證熱證;慢性證不明顯。脾胃濕熱內蘊,或濕邪郁久化熱,上攻胞瞼;脾胃濕熱,復...
止痙,解除肢體拘急,治療項背強硬,手足或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等病證的方法。引起痙證的原因有外感與內傷兩個方面。外感多為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壅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或風毒之邪侵入破傷之處,或邪熱熾盛,引動肝風。止痙能...
實喘病久傷正,由肺及腎;或虛喘復感外邪,或夾痰濁,則病情虛實錯雜,每多表現為邪氣壅阻於上,腎氣虧虛於下的上盛下虛證候。喘證的嚴重階段,不但肺腎俱虛,在孤陽欲脫之時,亦可導致心氣、心陽衰憊,鼓動血脈無力,血行瘀滯...
鶴膝風起於稟賦體虛、調攝失宜、足三陰虧損,風邪外襲,陰寒凝滯,濕熱壅阻,或濕流關節。因其稟賦不足、三陰虧損、督脈經虛,風寒濕邪結於經絡、血脈不流,而導致筋縮而股瘦。或因邪蘊化熱、則濕熱流注關節,引起關節紅腫熱痛、...
舌強,證名,是指舌體伸縮不自然、談吐不利的現象,病因為外感熱病熱入心包,內傷雜病,熱盛傷津或痰濁壅阻。病因 外感熱病熱入心包,內傷雜病,熱盛傷津或痰濁壅阻。臨床表現 舌體伸縮不自然、談吐不利。中經絡:神志清楚,言語不...
痰瘀生風 痰與瘀血壅阻經絡,阻礙氣血,使臟腑功能失常而引動內風的病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