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剪應力(skin friction)是1993年公布的力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壁剪應力
- 外文名:skin friction
- 所屬學科:力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壁剪應力(skin friction)是1993年公布的力學名詞。
壁剪應力(skin friction)是1993年公布的力學名詞。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力學名詞》第一版。1...
壁剪應力 skin friction, frictional drag 壁剪下速度 friction velocity又稱“摩擦速度”。摩擦損失 friction loss 摩擦因子 friction factor 耗散 dissipation 滯後 lag 相似性解 similar solution 局域相似 local similarity 氣體潤滑 gas ...
為局部剪應力,u為局部流速,為局部流體密度 在管壁上的剪應力和壓力的損失有關,算法是將壁剪應力乘以管壁面積(若流體流過一圓管,管壁面積為 ),再除以管子截面積(若流體流過一圓管,管子截面積為 )。因此 。摩擦揚程損失和...
血液動力學數值模擬和體外細胞實驗證明了在內皮表面有著與剪下力和半滲透性相關的大分子滲透和沉積。基於非線性應力應變關係的數學模型能夠描述粥樣動脈硬化血管管壁特性,結合一維血流模型可以分析粥樣動脈硬化血管對心血管循環系統血液流動的...
管壁剪下應力的計算式為τ=ΔpD4L,而管流剪下速率(簡稱剪下速率)的計算式為﹒γ=8v/D,其中,v=4Q(πD2)-1。式中,Δp為實驗管路兩端壓差;D為管路內徑;L為實驗管路長度;Q為實驗流量,由質量流量計測取;v為管路內油樣...
一方面斑塊使管腔減小,流速加快,管壁剪下應力增大。正常內皮感知剪下應力的增大並釋放血管活性物質,結果就是正常管壁向外擴張。另一方面斑塊細胞釋放某些酶,使深面的管壁結締組織分解,管壁連同斑塊向外擴張。兩方面共同作用使冠脈增粗...
高血壓引起血流速度減慢,模擬顯示血管壁剪下力、壓力、變形及應力均降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頸內動脈瘤雙向流固耦合建模與仿真,明確動脈瘤瘤體血流呈漩渦樣,瘤體部流速較瘤頸部慢;血流引起動脈瘤壁的形變、壁面剪下力、壓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