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墾草
- 拼音:kěn cǎo
- 注音:ㄎㄣˇ ㄘㄠˇ
- 釋義:開墾荒地
《管子·小匡》:“墾草入邑,闢土聚粟。”《戰國策·秦策三》:“ 大夫種 為 越王 墾草創邑,闢地殖穀。”《商君書·更法》:“於是遂出《墾草令》。” ...
《墾草令》是商鞅向秦孝公提出的變法預案,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此令。三年後商鞅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開始在秦國全國範圍內進行變法。...
草,漢語一級字,讀作cǎo,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櫟實,櫟樹的果實,即《說文》:“草,草斗,櫟實也。”又是春天最先萌芽生長的植物,也可以指草本植物。引申...
墾草創邑,闢地生粟。——《韓非子·外儲說》又如:草甸子(方言。長滿野草的低濕地);草窪(低洼積水,野草叢生的地方);草間(民間);草茅危言(百姓對國政的剴切...
草萊,漢語辭彙。拼音:cǎo lái釋義:雜生的草;荒蕪之地;鄉野;平民。...... ①《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萊。” ②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
《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13] 。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戶籍制度 [14]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
頒布墾草令主條目:墾草令變法之爭結束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其主要內容有: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
詞語信息sī tián ㄙㄧㄊㄧㄢˊ 司田詞語釋義管理農務的官。《管子·小匡》:“墾草入邑,闢土聚粟,多眾盡地之利,臣不如 寧戚 ,請立為大司田。”晉 ...
2015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農業部在河北等12個省區的37個縣(團、場)組織開展了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