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羅缽底,南海古國名。即 墮和羅國 。 暹羅 古都 大城 梵名音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墮羅缽底
- 讀音:duò luó bō dǐ
- 注音:ㄉㄨㄛˋ ㄌㄨㄛˊ ㄅㄛ ㄉㄧˇ
- 出處:《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真臘》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真臘》:“水 真臘國 ……西至 墮羅缽底 國,南至小海,北即陸 真臘 。”
該國南與盤盤國(今泰國南部萬倫灣沿岸一帶)接壤,北與迦羅舍佛國交界,東與真臘國毗鄰,西部臨海。國王和官吏居城中,一般平民居城外,約有萬餘戶。國王的衛士只有 100多人。國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出產稻、麻、豆、麥,畜養象、牛、羊、豬,並以墮和羅犀聞名於當時。國中居民以農商為業,以象、馬為主要交通工具。商業比較發達,全國有六個貿易集市,買賣皆用銀錢,其大小有如榆葉。墮羅缽底國的使者曾於638和649年兩次訪問中國唐都長安,送來象牙、火珠、白鸚鵡等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