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錠

墨錠

墨錠,拼音mò dìng,是文房四寶之一,因其產地不同,又分為:瑞墨徽墨絳墨等。墨錠是將墨團分成小塊放入銅模或木頭模後,壓成墨錠作為書畫類用品的。其精緻的樣式、文字、圖繪、刻工、塑鑄及外表裝飾等,無一不體現出具有東方氣質的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錠
  • 拼音:mò dìng
  • 英文名:INKCAKE
  • 別稱:玄香、烏玦、黑松使者
  • 又名:墨丸、墨塊
基本信息,製作方法,收藏價值,鑑別技巧,墨錠賞析,

基本信息

【中文名】墨錠【類別】文房類用品
【拼音】mò dìng
【英文名】 INKCAKE
【別稱】墨丸、墨塊、玄香、烏玦、黑松使者
【性狀】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半月形、圓柱形、鳥獸型等
【用法】硯台里加水研磨後,用於書寫及繪畫

製作方法

傳統制墨工藝有煉煙、和料、製作、曬乾、描金等(古代松煙制墨圖)。煉煙包括油煙和松煙的煉製,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炱黑度、細度、油分、灰分;和料先將膠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攪拌,杵搗均勻,製成坯料;製作時壞料經過反覆錘敲而粘糯滋潤,各種原料分散均勻,按規格搓拓成渾然無縫隙的墨果,壓入墨模成型;成型墨有平放、入灰、扎吊3種方法晾乾。平放晾乾的初期,墨要不斷翻轉,使乾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恢復平整。要嚴格控制晾墨環境的溫度、濕度,吹風、太陽直曬、烘烤、高溫乾燥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不均勻而產生坼裂和碎裂,濕度過大會產生霉變。墨乾後按墨面已有的款識紋樣描金填彩。色彩以金銀色為主,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
製作墨錠的模具製作墨錠的模具

收藏價值

墨錠,歷來備受文人、書法、繪畫家們的喜愛,並加以收藏。自宋以後,名墨就逐漸成為文人書案上的陳設、欣賞品。要求墨質精良,而且追求形式與裝飾美觀,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種工藝美術門類,成為人們珍藏的藝術品。
墨錠墨錠
歷代文人大多有藏墨之好,據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操以及宋代司馬光都愛收藏墨錠。這種藏墨鑑賞之風,至嘉靖、萬曆時期更加盛行,並開始出現了成組、成套的叢墨。這一時期,墨的裝飾圖案更是千變萬化。
古墨收藏難度很大,因為墨是古代文人書畫必用的消耗品,極易損壞,存世數量有限,價格相對穩定。按用途劃分可分為實用墨和觀賞墨。實用墨注重實用性,觀賞墨則注重形狀、色彩和裝潢。好的觀賞墨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制墨工藝於一身。收藏那些精美的觀賞墨至今已很不易,且價格不菲。早在1995年,北京翰海就曾有乾隆《御題西湖十景詩彩墨》(十錠)拍出套墨的最高價———55萬元。1996年,該公司又拍出的《御製天府永藏璽墨》,成交價46.2萬元,創造了單錠墨的最高紀錄。中國嘉德拍出的清乾隆《春華秋實御製墨》,以9.35萬元成交;清《琅繯仙館墨》(八方),以1.98萬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拍賣的清乾隆《御製龍紋墨》,成交價為9.9萬元。
在拍賣會或古玩市場中,除了關注那些歷史上著名墨家制的好墨,還應有意識地留意一下與墨錠相關的周邊品種,比如“墨床”,即擱墨用的小案架,雖然它在市場上的數量和價值都不及筆筒、臂擱,但藏墨之人一定會對“墨床”感興趣,因此在市場上瀏覽“墨床”的價格也是很有益處的。

鑑別技巧

我們在選擇墨錠時,首先要辨識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
:墨錠是否光滑細潤,是否有開裂、變形、殘缺,以及墨錠彩繪是否均勻有光彩。
:墨錠香味是否純正撲鼻,墨以有惡臭的煤,易腐的動物膠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點香料,但是含量也需適中,太多會降低煤與膠之成分,太少又不能達到功效。
:手指輕彈墨錠聽其聲是否清脆,聲音發悶的質量要差些。
:用手掂掂墨錠是否堅實,質地堅硬,浸水不易化為佳。

墨錠賞析

墨錠
此錠墨錠長5.7厘米,寬0.9厘米,厚0.9厘米。四面分別寫有“景室真香”、“查森山處造”、“曹振鏞選煙”及“嘉慶己巳制”,頂款為“貢品”二字,勻為楷體。
此錠瑞墨形制小巧,色澤墨亮,製作規矩,稜角清晰,字型分布合理有度,為時任工部尚書(後任太子太傅)的曹振鏞請查森山制墨作坊精製進呈給嘉慶皇帝的貢品墨。
因為是進貢給皇帝御用之品,所以“景室真香”的“真”字少一橫,意指謙遜、在天子面前不可托大之意;又另含“無一不真”之意。
清光緒年間,胡開文墨莊為文人墨客定製玉簪形制的硃砂墨。墨錠長33.4厘米,寬6.6厘米,厚2厘米,重0.75千克。玉簪兩端為如意頭飾,正反內鐫變形龍圖案。
墨錠
玉簪正面紋飾為蕉林叢中,樓台側角,立一仙鶴,養鶴人仰首張望,仙鶴頭頂高處懸老槐樹的茂盛枝葉。人物形態樸質,場景生動多姿。畫風別具一格,畫作極為精緻,畫面正是取自清末海派著名畫家任伯年的《群仙祝壽圖》。
玉簪背面中央陰識篆書“仙鶴延年”,鈐“胡開文制”陽識篆書印一枚。
墨錠的圖案所突出的長壽的仙鶴,正好與民間健康長壽的願望相吻合。這類吉祥如意的題材,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