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西哥世界遺產
- 外文名:World Heritage inMexico
- 機構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世界遺產:35項(2018年7月)
- 文化遺產:27項(2015年7月)
- 自然遺產:6項(2016年7月)
- 混合遺產:2項(2018年7月)
現狀
遺產數量 | 文化遺產 | 文化景觀遺產 | 自然遺產 | 混合遺產 | 其中 | 跨國遺產 | 瀕危遺產 | 除名遺產 |
Properties | Cultural | Cultural Landscape | Natural | Mixed | Transboundary | In Danger | De-listing | |
35 | 25 | 2 | 6 | 2 | 0 | 1 | 0 |
墨西哥文化遺產
屬州 | 列入時間 | 列入標準 |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 簡介 | 圖冊 |
1.墨西哥城與赫霍奇米爾科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Mexico City and Xochimilco) | |||||
墨西哥城聯邦區 | 1987.12 | ⅡⅢⅣⅤ | - | 墨西哥城與赫霍奇米爾科歷史中心 | |
2.瓦哈卡歷史中心與阿爾班山考古遺址 (Historic Centre of Oaxaca and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onte Albán) | |||||
1987.12 | ⅠⅡⅢⅣ | 375 緩衝區保護範圍:121 | 瓦哈卡歷史中心與阿爾班山考古遺址在1500多年的歷史中,曾先後有多個民族在赫奧爾巴山居住過,他們包括奧爾梅克人、薩巴特克人和米斯泰克人。在阿爾班山考古遺址有許多梯田、水壩、運河、金字塔以及人造山,這些都是在山上開挖修建出來的,是神聖地形學的標誌。在阿爾班山考古遺址附近的瓦哈卡市採用的是縱橫交錯的城市格局,展示了西班牙殖民時期城鎮規劃的一種範例。城市中的建築結構非常堅固,說明這是為了適應當地地震多發的情況而設計建造的。 | 瓦哈卡歷史中心與阿爾班山考古遺址 | |
3.普埃布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Puebla) | |||||
1987.12 | ⅡⅣ | 690 | 普埃布拉城建於1531年,位於墨西哥城東約10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山腳下。那裡保留著許多重要的宗教建築,包括公元16世紀至17世紀修建的大教堂、古老的大主教宮殿和許多用瓷磚(上光花磚)裝飾的房屋。這些新的美學理念來源於歐洲風格、美洲風格與當地特色的融合,這一點可以從普埃布拉地區的巴洛克風格中很好地看出來。 | 普埃布拉歷史中心及其保護範圍圖 | |
4.帕倫克古城和國家公園 (Pre-Hispanic City and National Park of Palenque) | |||||
1987.12 | ⅠⅡⅢⅣ | 1772 | 帕倫克城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瑪雅人的聖地,其鼎盛時期大約在公元500年到700年之間,對整個烏蘇馬辛塔河盆地都具有廣泛影響力。該遺址中典雅精緻的建築和體現瑪雅人神話主題的浮雕都證明了他們是創造文明的天才。 | 帕倫克古城和國家公園 | |
5.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Pre-Hispanic City of Teotihuacan) | |||||
墨西哥城聯邦區 | 1987.12 | ⅠⅡⅢⅣⅥ | 3382 | 聖城特奧蒂瓦坎(“眾神誕生之地”)位於墨西哥城東北部50公里處,該城建於公元1世紀至7世紀,其建築物按照幾何圖形和象徵意義布局,以建築物(特別是羽蛇神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龐大氣勢而聞名於世。作為中美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特奧蒂瓦坎的文化影響力和藝術影響力遍及整個地區,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地域界限。 | 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 |
6.瓜納托歷史名城及周圍礦藏 (Historic Town of Guanajuato and Adjacent Mines) | |||||
1988.12 | ⅠⅡⅣⅥ | 2168 | 瓜納托城由西班牙人在16世紀初期建立,到18世紀時,它發展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銀礦開採中心。這段歷史可以從其現存的“地下街”和“地獄之口”得到證實,“地獄之口”指的是當地的一口礦井,其深度竟然達到了600米。瓜納托城礦山鼎盛時期建造了許多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這對於整個墨西哥中部的建築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那裡的兩座教堂——拉科姆帕尼阿教堂和拉巴倫憲阿教堂,被認為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最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瓜納托城同時也見證了改變墨西哥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 | 瓜納托歷史名城及周圍礦藏及其保護範圍圖 | |
7.奇琴伊察古城(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 |||||
1988.12 | ⅠⅡⅢ | - |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是尤卡坦半島最重要的瑪雅文明中心之一。在近1000年的歷史中,許多民族都在此生活過,並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從當地的石制遺蹟和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瑪雅人、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瑪雅人的建築技巧和來自墨西哥中部地區的新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奇琴伊察古城成為展示尤卡坦半島瑪雅-托爾特克文明最主要的地方之一。該遺址中有幾個建築被保留下來,其中包括勇士廟、城堡和被稱為“蝸牛”的圓形天文台。 | 奇琴伊察古城 | |
8.莫雷利亞城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Morelia) | |||||
1991.12 | ⅡⅣⅥ | 390 | 莫雷利亞城建造於公元16世紀,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與中美洲特色相結合產生的城市規劃設計範例。城市設計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山坡地形,最初設計的街道布局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城中的200多座建築都是用粉紅色石頭建造的,頗有當地的地方特色,這些建築向世人展示著莫雷利亞城將中世紀文藝復興特色、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主義理念完美融合後產生的建築歷史。此外,莫雷利亞城還是數位墨西哥獨立之父的誕生地,所以在墨西哥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莫雷利亞城歷史中心 | |
9.埃爾塔津古城(El Tajin, Pre-Hispanic City) | |||||
1992.12 | ⅢⅣ | 240 | 埃爾塔津古城位於維拉克魯斯省境內,它的鼎盛時期從公元9世紀初開始,一直延續到公元13世紀初期。在特奧蒂瓦坎帝國衰敗以後,這裡成為中美洲東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文化影響力沿著墨西哥灣一直到達瑪雅地區和墨西哥中部高原。埃爾塔津古城中的建築以精美的圓柱浮雕和中楣浮雕著稱,在中美洲地區是獨一無二的。著名的“壁龕金字塔”遺蹟體現了古代墨西哥和美洲的建築特色,展示了其重要的天文學意義和象徵含義。埃爾塔津古城遺址證明了墨西哥古美洲文化的偉大和重要性。 | 埃爾塔津古城 | |
10.薩卡特卡斯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Zacatecas) | |||||
1993.12 | ⅡⅣ | 208 緩衝區保護範圍:109 | 薩卡特卡斯城建於1546年,因為當時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銀礦。該城在16世紀至17世紀達到了繁榮頂點。薩卡特卡斯城建造在一個狹窄河谷的陡坡上,周圍環境景色怡人,城中保留有許多古老的宗教建築和民居建築。建於1730年到1760年間的大教堂占據了城鎮的中心位置,它以其和諧的設計以及教堂正面的巴洛克風格而聞名,來自歐洲的裝飾品和當地的飾物被安放在一起,體現出別具特色的美。 | 薩卡特卡斯歷史中心 | |
11.聖弗蘭西斯科山脈岩畫(Rock Paintings of the Sierra de San Francisco) | |||||
1993.12 | ⅠⅢ | 182600 | 大約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間,曾有一個民族居住在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埃爾比斯開諾保護區內的聖弗蘭西斯科山中,儘管這個民族現在已經消亡了,但他們卻給我們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畫之一。由於當地氣候乾燥,而且地理位置幾乎與世隔絕,所以這些岩畫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岩畫上描繪著人類和許多種動物,展示了人類與環境的關係,這些作品顯示出當時這個民族已經擁有了高度發達的文化。這些岩畫的內容、大小、準確的輪廓和豐富的色彩,特別是岩畫的數量,都使得該遺址成為這個獨一無二傳統的最好見證。 | ||
12.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最早的16世紀修道院 (Earliest 16th-Century Monasteries on the Slopes of Popocatepetl) | |||||
莫雷洛斯、普埃布拉 | 1994.12 | ⅡⅣ | 21.56 緩衝區保護範圍:19.08 | 該遺址位於墨西哥城的東南方,包括建於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的14座修道院。這些修道院至今保存完好,它們展示著首批修道士弗朗西斯科、多米尼科和奧古斯廷諾時的風格,他們於16世紀初期到當地傳教,使原住民開始信仰基督教。 |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最早的16世紀修道院 |
13.克雷塔羅歷史遺蹟區(Historic Monuments Zone of Querétaro) | |||||
1996.12 | ⅡⅣ | - | 克雷塔羅這個古老的殖民城,很好地保留了分別由印第安土著人和西班牙占領者所修建的城市街道和建築,彎彎曲曲的印第安人街道與幾何圖形般方方正正的西班牙道路形成了鮮明對照。歐多米人、塔拉斯克人、齊齊美卡人和西班牙人在城裡和平相處,克雷塔羅城於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到達了它的黃金時代,現在我們還能看到許多修建於那個時期的奢華的巴洛克式民居建築和宗教建築。 | 克雷塔羅歷史遺蹟區 | |
14.烏斯馬爾古鎮(Pre-Hispanic Town of Uxmal) | |||||
尤卡坦 | 1996.12 | ⅠⅡⅢ | 87.45 緩衝區保護範圍:3758.64 | 位於尤卡坦的烏斯馬爾瑪雅城建於公元700年左右,當時約有人口25 000人。城中的建築都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年至1000年間,從當地的城鎮布局中我們找到古代天文學思想在其中的體現。西班牙人所稱的“占卜者金字塔”是進行宗教儀式的中心,那裡有許多設計精巧的房屋,這些房屋都裝飾有描寫雨神查克的圖案和雕刻。烏斯馬爾、卡卜、拉巴那以及薩伊爾這些宗教儀式的遺址都代表了瑪雅人藝術和建築的頂峰。 | 烏斯馬爾古鎮 |
15.瓜達拉哈拉的卡瓦尼亞斯救濟所(Hospicio Cabañas, Guadalajara) | |||||
1997.12 | ⅠⅡⅢⅣ | - | 19世紀初期,在瓜達拉哈拉修建起了卡瓦尼亞斯救濟所,用來照顧和庇護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們,如孤兒、老人、殘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這個救濟所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它的設計包含了許多特殊的考慮,以滿足那些生活困難人群的特殊要求。這個救濟所還因為室內外空間的和諧、簡約的設計和它的規模而舉世聞名。在20世紀初期,這裡的小教堂內裝飾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很多現在被認為是墨西哥藝術中的傑作,它們出自當時最著名的墨西哥壁畫畫家何塞·克萊門蒂·奧羅斯科之手。 | 瓜達拉哈拉的卡瓦尼亞斯救濟所 | |
16.大卡薩斯的帕魁姆考古區(Archaeological Zone of Paquimé, Casas Grandes) | |||||
1998.12 | ⅢⅣ | 147 | 大卡薩斯的帕魁姆考古區是大卡薩斯的帕魁姆在公元14世紀至15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它當時作為貿易和文化紐帶連線著現在美國西南部地區和墨西哥北部地區,以及中美洲其他一些高度文明的民族。該遺址擁有大量文物,儘管只有一部分被挖掘了出來,但仍然足以證明當時該地區文化的活力,並且顯示出這一文化與當地的地理經濟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但是,這一文明在西班牙征服時期突然消失了。 | 大卡薩斯的帕魁姆考古區 | |
17.塔拉科塔潘歷史遺蹟區(Historic Monuments Zone of Tlacotalpan) | |||||
韋拉克魯斯 | 1998.12 | ⅡⅣ | 75 緩衝區保護範圍:320 | 塔拉科塔潘城建於公元16世紀中期,位於墨西哥灣沿岸,是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一個內河港口城市。該城古老的城市建築得到了很好保護,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那裡有寬闊的街道、風格色彩各異的帶柱廓房屋以及公共場地和私人庭院中的參天古樹。 | 塔拉科塔潘歷史遺蹟區 |
18.霍齊卡爾科的歷史紀念區(Archaeological Monuments Zone of Xochicalco) | |||||
莫雷洛斯 | 1999.12 | ⅢⅣ | 708 | 霍齊卡爾科曾是當地的政治、宗教以及商業的中心,它經歷了公元650年至900年間那段動盪時期而仍然保存完好。當年,許多中美洲國家,如特奧蒂瓦坎、蒙特阿班、帕倫克和蒂卡爾紛紛分崩離析,帶來了公元650年至900年時期的動盪。 | 霍齊卡爾科的歷史紀念區 |
19.坎佩切歷史要塞城(Historic Fortified Town of Campeche) | |||||
1999.12 | ⅡⅣ | 181 | 坎佩切城是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新世界時期的典型港口城市,該歷史要塞保留了其外牆和防禦體系,這些防禦工事是這個加勒比海港口為抵禦海上襲擊而修建的。 | 坎佩切歷史要塞城 | |
20.克雷塔羅的謝拉戈達聖方濟會修道院 (Franciscan Missions in the Sierra Gorda of Querétaro) | |||||
克雷塔羅 | 2003.7 | ⅡⅢ | 103.73 | 謝拉戈達的5座聖方濟會修道院建於公元18世紀中期,它是基督徒最後傳入墨西哥中部地區時建立的,同時,它也是基督教在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田納西州傳播的重要證據。教堂裝飾華麗的外觀展示了傳教士與當地人非凡的創造力,教堂周圍的鄉村聚居地則保留著它們本身的地方特色。 | 克雷塔羅的謝拉戈達聖方濟會修道院 |
21.路易斯·巴拉乾故居和工作室(Luis Barragán House and Studio) | |||||
墨西哥城聯邦區 | 2004.7 | ⅠⅡ | 0.12 緩衝區保護範圍:23 | 該建築於1948年在墨西哥城郊建造,設計師是路易斯·巴拉乾,它是二戰後建築創意工作的傑出代表。這幢混凝土結構的建築面積共有1161平方米,有一個底層外加兩層樓,還有一個私人小花園。巴拉干將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本國與流行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風格。這種風格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在當代花園、廣場以及風景設計方面尤其如此。 | 路易斯·巴拉乾故居和工作室 |
22.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大學城的核心校區 (Central University City Campus of the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UNAM) | |||||
墨西哥城聯邦區 | 2007.7 | ⅠⅡⅣ | 177 緩衝區保護範圍:1102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大學城的核心校區集中了校舍、體育設施和開闊地,建於1949年至1952年,60多名建築師、工程師和藝術家參與了這項工程。校園體現出獨特的20世紀現代風格,融合了城市化、建築、工程、景觀設計和藝術,同時借鑑了當地傳統,特別是前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沿革。校園具備突出的社會和文化價值,獲得廣泛讚許,並躋身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現代建築和城市規劃原則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縱觀全球,能夠全面落實這些原則的建築工程為數寥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大學城就是其中之一。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大學城的核心校區 |
23.蒙聖米格爾保護的城鎮和阿他托尼科的拿撒勒人耶穌聖殿 (Protective town of San Miguel and the Sanctuary of Jesús Nazareno de Atotonilco) | |||||
瓜納華托 | 2008.7 | ⅡⅣ | 44.1 緩衝區保護範圍:44.45 | 聖米格爾保護的城鎮最早建於16世紀,設有防禦工事,目的是保護內陸的皇家道路。在18世紀時達到了鼎盛時期,聖米格爾的特定宗教和特殊建築使得它成為一個墨西哥式巴洛克風格。當時修建了許多具有明顯的墨西哥巴洛克風格的宗教建築和民居,其中一些建築是從巴洛克風格向新古典主義風格過渡時期的傑作。 基督聖殿距離這座小鎮14公里遠,也修建於18世紀,是巴洛克藝術和新西班牙建築的極品之一。聖殿中包括一座大教堂和幾座較小的禮拜堂,都裝飾有當時知名畫家的油畫和繪製的壁畫。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阿連德的蒙聖米格爾保護小鎮成為了西班牙人、克里奧爾人以及美洲印度安人進行文化交流的場所,而阿他托尼科的拿撒勒人耶穌聖殿也成為歐洲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相互交流的傑出典範,其建築和內部裝飾均體現了聖依納爵·羅耀拉學說的影響。 | 蒙聖米格爾 |
24.皇家內陸大幹線(Camino Real de Tierra Adentro) | |||||
2010.7 | ⅡⅣ | 3102 緩衝區保護範圍:268057 | “皇家內陸大幹線”,又以“白銀大道”而著稱。這一遺產包括55處遺址,此外,它還包括5處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長度達1400公里的的遺址。總長 2600公里的大幹線,從墨西哥北部一直延伸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境內。16至19世紀時,這條道路主要用於運輸薩卡特卡斯、瓜納華托和聖路易斯波托西等地出產的白銀及從歐洲進口的水銀。儘管建設及加固這條道路主要是為了滿足採礦業的需要,但實際上它也促進了各地之間,特別是西班牙與美洲之間社會、文化與宗教的聯繫。 | 皇家內陸大幹線 | |
25.騰布里克神父水道橋,十六世紀水利設施(Aqueduct of Padre Tembleque Hydraulic System) | |||||
墨西哥州、伊達爾戈 | 2015.7 | ⅠⅡⅣ | 6540 緩衝區保護範圍:34820 | 騰布里克神父水道橋這座十六世紀的水道橋位於墨西哥中部高原的墨西哥州和伊達戈之間,這個傳統灌溉水系包括一個儲水區,山泉、運河,分水槽,和帶拱廊的水道橋。這裡有現存水道橋上最高的單層拱廊。在聖方濟各教派騰布里克神父的倡議下,當地社區合力修建了這些水道橋。這座水利設施體現了歐洲羅馬水利工程建設傳統和傳統中美洲建築技巧的融合,例如土磚的套用。 | 騰布里克神父水道橋 |
文化景觀遺產
屬州 | 列入時間 | 列入標準 |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 簡介 | 圖冊 |
1.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的古代工業設施 (Agave Landscape and Ancient Industrial Facilities of Tequila) | |||||
哈利斯科 | 2006.7 | ⅡⅣⅤⅥ | 35019 緩衝區保護範圍:51261 | 在特基拉火山腳和格蘭德河河谷間有一個面積34 658公頃的遺址,它是廣袤的藍色龍舌蘭生長地的一部分。這裡因龍舌蘭的種植而發生改變。自16世紀以來,人們就用這種植物生產龍舌蘭酒。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人們用它釀造各種飲料,並用來織布。該景觀內有很多釀酒廠仍在生產,反映了19世紀和20世紀全世界龍舌蘭酒消費量上升的趨勢。現在種植龍舌蘭已經成為墨西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該遺址擁有一大片生機盎然的龍舌蘭種植地,同時也是特基拉、阿雷納和阿瑪提坦城的城市聚落。很多大型釀酒廠在這裡釀製和提取龍舌蘭“鳳梨”。列入《名錄》的遺產包括龍舌蘭種植地、釀酒廠、工廠(包括仍然開展生產的和已經停產的)、酒坊(西班牙統治時期的非法釀酒廠)、小鎮和塔木西蘭 考古遺址。遺產中還有很多農莊,即不動產,有些可以追溯到18世紀。工廠和農莊都是石磚和土磚結構,牆上塗有赭色石灰,建築內有石拱、榫子和窗上裝飾物,以及設計整齊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或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品。這些建築反映了前西班牙統治時期釀製龍舌蘭酒的傳統與歐洲提取工藝的融合,以及當地技術與從歐洲和美國引進的技術的融合。該遺產還包括見證塔棲蘭文化的考古遺址。從公元200年到900年,特基拉地區就因塔棲蘭文化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主要表現在修造梯田以促進農業發展,建造房屋、廟宇和用於紀念儀式的土墩及球場。 | 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的古代工業設施 |
2.瓦哈卡州中央谷地的亞古爾與米特拉史前洞穴 (Prehistoric Caves of Yagul and Mitla in the Central Valley of Oaxaca) | |||||
瓦哈卡 | 2010.7 | Ⅲ | 1515 緩衝區保護範圍:3860 | 坐落在亞熱帶氣候的瓦哈卡州特拉科盧拉山谷中,此一遺產由兩處西班牙統治前的考古遺址,以及一系列史前洞穴和人類居住的岩石庇護所組成。在一些庇護所中發現的考古證據與岩刻藝術,見證了史前人類從遊牧式的打獵採集者向定居農業人口的轉變進程。在吉拉納蒂茲洞穴中發現的一萬年前的葫蘆種子,被認為是美洲大陸上最早進行植物栽培的證據,而同一洞穴發現的玉米穗殘粒則被看作是最早的人工栽培玉米的證據。亞古爾與米特拉洞穴的文化景觀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紐帶,這一紐帶不僅導致了北美洲人工種植的產生,並且推動了中美洲文明的發展。 | 中央谷地的亞古爾與米特拉史前洞穴 |
墨西哥自然遺產
屬州 | 列入時間 | 列入標準 |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 簡介 | 圖冊 |
1.聖卡安(Sian Ka'an) | |||||
1987.12 | ⅦⅩ | 528000 | 古代瑪雅人曾在這個地區居住過,在他們的語言裡,聖卡安是“天之源”的意思。這一生物保護區位於尤卡坦半島東岸,內有熱帶森林、紅樹林和沼澤地,還有被礁石分割開的海產區。這個自然保護區為大量的動物和植物提供了生活場所,其中包括300多種鳥類,以及大量當地特有的陸地脊椎動物,這些動物在這個多樣性的環境裡共同生活,形成了一個複雜的水文學系統。 | 聖卡安 | |
2.埃爾比斯開諾鯨魚禁漁區(Whale Sanctuary of El Vizcaino) | |||||
南下加利福利亞 | 1993.12 | Ⅹ | 369631 | 埃爾比斯開諾鯨魚禁漁區位於埃爾比斯開諾保護區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中部地區,那裡有許多重要的生態系統。地處奧霍德列夫雷和聖伊格納西奧的沿海環礁湖,是灰鯨、港灣海豹、加利福尼亞海獅、北方海象以及藍鯨的重要繁殖地及越冬地。環礁湖還為四種瀕於滅亡的海龜提供棲身之地。 | 埃爾比斯開諾鯨魚禁漁區 |
3.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Island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the Gulf of California)現瀕危遺產項目 | |||||
2005.7 | ⅦⅨⅩ | 688558 緩衝區保護範圍:1210477 | 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位於墨西哥東北部的加里福尼亞群島,包括244個島嶼、小島和海岸區。科斯特海和它的島嶼被稱為研究物種形成的自然實驗室,而且,為幾乎全部的海洋領域的海洋科學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研究場所。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由懸崖和沙地海灘構成的給人深刻印象的自然美環境,與綠水環繞和沙漠形成強烈對比。這裡是695個動植物物種的產地,它比世界遺產列表中任何的海生和海島物產都要多。同樣,還有891種魚類,其中90種是地方特有的。不僅如此,這裡還包含世界海生哺乳動物總數的39%和世界上鯨種類的1/3。 | 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及其保護範圍圖 | |
4.黑脈金斑蝶生態保護區(Monarch Butterfly Biosphere Reserve) | |||||
米切肯 | 2008.7 | Ⅶ | 13552 緩衝區保護範圍:42707 | 該生態保護區面積為56259公頃,位於墨西哥城西北部約100公里 處密林叢生的崎嶇山區。每當秋季來臨,數以百萬甚或數以千萬計的黑脈金斑蝶從北美的廣大區域返回該地,聚集在這一森林保護區的小塊林地上,它們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把樹木點綴成了橘黃色,樹枝都被這些蝴蝶的重量壓彎了。春季到來時,這些蝴蝶又開始為期8個月的遷徙,飛往加拿大東部然後再返回,在此期間有四代蝴蝶出生和死亡。它們如何找到返回越冬地的道路仍然是一個謎。 | 黑脈金斑蝶生態保護區 |
5.厄爾比那喀提和德阿爾塔大沙漠生物圈保護區 (El Pinacate and Gran Desierto de Altar Biosphere Reserve) | |||||
索諾拉 | 2013.7 | ⅦⅧⅩ | 714566 緩衝區保護範圍:354871 | 此處面積達714566公頃的遺址包含明顯不同的兩個部分:東邊有休眠火山“比那喀提黑盾”、紅色岩漿流以及沙漠礫石表層,而西邊則是德阿爾塔大沙漠,該沙漠裡的沙丘千變萬化,能達到200米的高度。此處景觀對比強烈,具有顯著的線性特徵。星球與圓屋頂狀的沙丘和數座光禿禿的花崗岩山丘(其中一些能有650米高),就像沙海里的島嶼那樣,為獨特且高度多樣化的野生動植物提供庇護所。受益的野生動植物包括本地獨有的淡水魚類和索諾蘭沙漠麋鹿,而這種麋鹿只有在索諾蘭省西北部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南部才有。十個又大又深、幾乎完美的圓形火山口被認為是由火山噴發和崩塌綜合形成的,並且造就了該處遺址無與倫比的美,其特殊的綜合特徵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該地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 | 厄爾比那喀提和德阿爾塔大沙漠生物圈保護區 |
6.雷維亞希赫多群島(Archipiélago de Revillagigedo) | |||||
科利馬 | 2016.7 | ⅦⅨⅩ | 雷維亞希赫多群島這片群島位於太平洋東部,由四座島嶼及其周邊水域組成:聖貝內迪克托、索科羅、羅卡帕蒂達和克拉里翁島。群島是海底山脈的組成部分,露出水面的海底火山頂就是島嶼。群島為海鳥等許多野生物種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島嶼周邊水域中生活著巨型鬼蝠鱝、鯨魚、海豚和鯊魚等豐富多樣的大型淺水物種。 | 雷維亞希赫多群島 |
自然混合遺產
屬州 | 列入時間 | 列入標準 |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 簡介 | 圖冊 |
1.坎佩切卡拉科姆魯瑪雅城 (Ancient Maya City and Protected Tropical Forests of Calakmul, Campeche) | |||||
坎佩切 | 2002.12擴展: 2014.7 | ⅠⅡⅢⅣⅥⅨⅩ | 331397 緩衝區保護範圍:391788 | 卡拉科姆魯,建立在墨西哥南部的鐵拉斯巴扎斯的熱帶森林深處的一個重要的瑪雅遺址,在這個地區十二個多世紀的歷史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雄偉的建築結構及其獨特的整體布局保存得非常完好,給世人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古瑪雅首都的生活畫面。 卡拉科姆魯瑪雅遺址,位於南坎佩切森林中心,離瓜地馬拉邊界只有30公里。它是最大的瑪雅遺址之一,也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它始建於公元514年,占地大約70平方公里,在鼎盛時期擁有50,000人口。卡拉科姆魯市中心的北方有堅固的城牆,大概是最重要的政治防禦建築。考古學家還發現這個遺址被運河和小河等大約22平方公里的水貌包圍著。遺址主要古蹟有:千柱廣場,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可見此建築物之大。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9層高30米的呈階梯形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以及聖井(石灰岩豎洞)和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稱“蝸台”。 | 坎佩切卡拉科姆魯瑪雅城 |
2.特瓦坎-奎卡特蘭山谷:中部美洲的原始棲息地 (Tehuacán-Cuicatlán Valley: originary habitat of Mesoamerica) | |||||
普埃布拉 | 2018.7 | ⅣⅩ | 1.薩波蒂特蘭-奎卡特蘭遺產區:136587.52 緩衝區保護範圍:344931.68 , 2.聖胡安拉亞遺產區:6106.64 , 3.普隆遺產區:2561.04 | 特瓦坎-奎卡特蘭山谷位於中部美洲地區,是北美(含中部美洲)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遺產地由3個部分組成,是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嚴重瀕危狀態的仙人掌科植物的主要多樣化中心之一。山谷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柱狀仙人掌森林,其中還有龍舌蘭、絲蘭和橡樹,這些植物共同構成獨特的景觀。考古遺蹟證明了這裡的技術發展水平和農作物早期馴化狀況。山谷有由運河、水井、取水點和大壩組成的該大陸最古老的水利系統,為農業定居點的出現提供了支撐。 | 特瓦坎-奎卡特蘭山谷:中部美洲的原始棲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