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簡介,世遺評價,建城推測,名字由來,布局謎團,全盛時期,古城元素,黃泉大道,月亮金字塔,太陽金字塔,羽蛇廟,蝴蝶宮,珍貴文物,祭祀面具,精美壁畫,日曆石,精美石雕,手工藝術,考古挖掘,未解之謎,眾神之城,天路標識,名城衰落,
古城簡介
世遺評價
世遺評價:“眾神創造的城市”———聖城“特奧蒂瓦坎”,建於公元1世紀至7世紀,其建築物按照幾何圖形和象徵意義布局,以建築物(特別是
月亮金字塔和
太陽金字塔)的龐大氣勢而聞名於世。
建城推測
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在距墨西哥城以北40公里的墨西哥山谷中,特奧蒂瓦坎曾經是最輝煌的城市文明之都。但是由於缺乏文字記載,這座城市的歷史至今仍籠罩在一片迷霧中。
有一種說法稱,特奧蒂瓦坎始建於公元1世紀末,但是考古發掘工作還不能確切地肯定建城日期,據留存的建築遺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斷,在公元5世紀達全盛時期,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突然消亡。我們不知道它衰敗的確切原因,但有人認為地下水位的變化和隨之而來的水供應問題加速了城市衰退。
名字由來
城市原來的名字已經無從知曉了,
阿茲特克人發現了這片廣闊的廢墟,他們叫它“特奧蒂瓦坎”(眾神之城)。城市方圓40多平方公里,人口眾多,不同時期的居民從10萬到16萬不等,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城市之一。
在
印第安人納瓦語中,特奧蒂瓦坎是"創造太陽和月亮神的地方"。
在印第安傳說中,他們崇拜的第四代太陽不再發光了,地球被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間萬物生靈面臨著毀滅的危險。宇宙的諸神聽到了從地球上傳來瀕臨死亡的人們的恐怖叫喊和痛苦呻吟,從宇宙中飄落到特奧蒂瓦坎,燃起了篝火。地球又一次見到了光明,萬物復甦,生靈獲救。但不久,篝火的火焰越來越弱,最後又被黑暗吞沒,地球上再次陷入黑暗。
為了使地球永見光明,人類永遠歡樂,諸神修築了太陽和月亮金字塔,在兩塔之間,又一次燃起火,熊熊烈火越燒越猛。諸神商定,誰有勇氣,自願跳入火中,就變成第一代太陽,永遠得到人類的崇敬。諸神中低賤的納納瓦特神和高貴的特克西斯特卡爾神表示願意作出犧牲,變成太陽,照耀地球。納納瓦特神首先勇敢地躍身跳進火堆,頓時,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而特克西斯特卡爾卻著害怕了只是在看到納納瓦特神變成太陽後,才下定決心,咬牙跳進已是十分微弱的火堆。似是他失去機會,沒有變成太陽,成為了只能在太陽下山後用暗淡光輝照亮大地的月亮。這就是關於特奧蒂瓦坎地名由來的傳說。
布局謎團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布局特點,主要建築沿城市軸線“黃泉大道”(也稱“死亡大道”、“
亡靈大道”,據說阿茲特克人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是諸神的墳墓,其實並無太多依據)分布;各建築群內部對稱;形體簡單的建築立於台基上等等。
自從1960年特奧蒂瓦坎的首批空拍照片問世後,這座城市特殊而精準的布局,便始終困惑著科學家們。整座城市以中央大道——“亡靈大道”為中心,而呈現嚴謹的格狀結構。然而這條主街並非真正呈南北向,而是向南偏離了15.5度。這一點讓學者困惑不已,多年來也產生各種不同的解釋。
上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科蓋特大學天文學家兼考古學家安東尼·亞凡尼提出,亡靈大道以西90度的一個點,是二十八宿之一的
昴宿星團在特奧蒂瓦坎被發現時落下的位置,而這個星團與古中美洲曆法有關聯。
現已退休的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教授文森·梅爾
史東聲稱,亡靈大道以西90度的點所標示的,是太陽每年兩次(4月30日與8月13日)從“太陽金字塔”正對面落下的地點。而8月13日就是古瑪雅人所認為的“世界初始日”。
關於特奧蒂瓦坎創建者以這種特殊方式制定方位的原因,未有確切解釋。科學家備感困惑,也將繼續尋找線索,解開這個城市的諸多謎團。
全盛時期
特奧蒂瓦坎城在全盛時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據估計,居民有20多萬,面積達20平方公里。當時城市建築結構的嚴謹,為以後阿茲特克人修建特諾奇提特蘭城所效仿。縱貫南北的中央大道全長4公里、寬45米,是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死之大道之稱。金字塔、廟宇、亭台樓閣以及大街小巷、勻稱地分布在死亡大道的兩側。大概由於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曠,沒有任何建築。對中央大道為什麼稱為死亡大道,考古學家們已無從考證。有人解釋說,因當時活人祭神,屍體在大街上火化(特奧蒂瓦坎沒有土葬習慣,全城沒有發現一座墳墓)、死亡大道由此得名。
太陽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美洲的一個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動中心,光輝燦爛的印第安文化之一。它有"諸神之城"的美名。當阿茲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興起時,特奧蒂瓦坎古城已經成為廢墟。人們來到寂靜廣闊的古城廢墟時,看到宏偉壯觀的建築遺蹟,不禁肅然起敬。
古城元素
高大的太陽金字塔位於死亡大道的東側。在太陽金字塔旁屹立著月亮金字塔,城堡後面有羽蛇神廟。從月亮金字塔頂向南望去,筆直寬闊的死亡大道通向遠處。
月亮廣場以西是古城最豪華的"蝴蝶宮"。
黃泉大道
黃泉大道縱貫古城南北,長約3公里,寬40米,兩旁的建築錯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設計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級台階和一處平台,給人以直逼雲天之感。大道東側是太陽金字塔,塔高65米,底為四邊形,逐層向上收縮,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共有5層,其上建有太陽廟。它的體積要比舉世聞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人們認為它們存在著一些聯繫。在大道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陽金字塔晚建了150年,高46米,它前面的月亮廣場是當時宗教儀式的舉行場所。
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於墨西哥,坐落在特奧蒂瓦坎古城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
月亮金字塔位於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於太陽金字塔,頂部已經坍塌。月亮金字塔比太陽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規模也不及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於建在比太陽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兩塔頂端的高度處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階梯陡峻,從底下向頂端仰望,塔頂高聳人云;從頂部往下俯瞰,視野廣闊。由於階梯已經修復,一般遊客都喜歡從這裡登高。同太陽金字塔一樣,月亮金字塔內也有好幾層結構,屬於不同時期的建築。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廣場。廣場從南到北共204.5米,由東往西137米。月亮廣場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奧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儀式都在這裡舉行,月亮廣場的建築講究對稱,給人寬廣宏偉的感覺。
月亮金字塔從特奧瓦坎的遺址中可看到它精湛的壁畫、雕刻和彩繪陶器,這是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寶。在“農業神廟”的殘壁上描繪著盛大的宗教祭祀的情景,畫中人物神態各異,排列成7行,人物口中吐出花紋,據歷史學家說,這可能是托爾蒂克人的象形文字元號,發掘出水神石雕像栩栩如生。它們用幾塊巨石精心拼砌。水神頭戴冠冕,兩耳佩帶耳環,面容嚴肅端莊,兩目平視,身體粗壯,衣袍上雕刻著幾何圖案,出土三足鼎立的彩繪陶罐類似中國古代的
陶罐。 公元650年至700年間,特奧蒂瓦埃遭到外族入侵,原有古城建築幾乎毀壞殆盡,人們只得遺棄了這座“諸神之都”。能看到的許多建築物,都是經過後來整修過的。
太陽金字塔
與墨西哥的月亮金字塔相對應的有墨西哥的
太陽金字塔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是舉行宗教儀式的祭壇。太陽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它建築宏偉,呈梯形,坐東朝西,正面有數百級台階直達頂端。塔的基址長225米,寬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層,體積達100萬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體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
等邊三角形,底邊與塔高之比,恰好也等於圓周與半徑之比。內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從下到上各台階外表都鑲嵌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著五彩繽紛的圖案。緣階而上達塔頂是一座
太陽神廟,現已被毀,據18世紀西班牙歷史學家考證說,當初這座廟金碧輝煌,高大的太陽神像站立在神壇中央,面對東方,端莊嚴肅,胸前佩帶著無數金銀、寶石的飾物,當陽光射入廟堂時,周身閃射著耀眼的光芒,使人肅然起敬,當年就在這裡殺人以祭祀太陽神。
其天文方位使人驚駭:
天狼星的光線,經過南邊牆上的氣流通道,可以直射到長眠於上層廳堂中的死者的頭部;而
北極星的光線,經過北邊牆上的氣流通道,可以直射到下層廳堂。建塔技術的高超也是驚人的,由下而上層層堆疊而又逐漸縮小,就像一個玲瓏精緻而又碩大無比的坐日蛋糕。塔的四面共有91級台階,直達塔頂。四面共364級,再加上塔頂平台,不多不少,365級,這正好是一年的天數。九層塔座的階梯又分為18個部分。這又正好是瑪雅歷一年的月數。
瑪雅人
崇信太陽神,他們認為
庫庫爾坎(即帶羽毛的蛇)是太陽神的化身。他們在
庫庫爾坎神廟朝北的台階上,精心雕刻了一條帶羽毛的蛇,蛇頭張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卻藏在階梯的斷面上,只有在每年
春分和秋分的下午,太陽冉冉西墜,北牆的光照部分,
稜角漸次分明,那些筆直的線條也從上到下,交成了波浪形,仿佛一條飛動的
巨蟒自天而降,逶迤遊走,似飛似騰,這情景往往使
瑪雅人激動得如痴如狂。類似的奇觀還出現在南美叢林。這種融天文知識、物理知識、建築知識於一體所造成的藝術幻覺,即使用現代水平來仿製,也是非常困難的。科學家試圖探測這些金字塔的內部結構,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用同一設備,對金字塔內的同一部位進行X射線探測,得到的圖形竟無一相同。 在太陽金字塔旁屹立著月亮金字塔,它坐落在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它的建築風格和太陽金字塔一樣,只是規模較小,比太陽金字塔晚200年建成。它坐北朝南,址長150米,寬120米,塔高46米,也分5層,外部疊砌的石塊上繪有許多色彩斑斕的壁畫,塔前的寬闊廣場可容納上萬人。逝者大街長約2.5公里,寬達40米,它的南端通往長方形城堡遺址。城堡後面有羽蛇神廟,古印第安人稱它為克祭爾夸特神廟。臨行前他發誓要返回故土。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竟假借這個神話把他們對墨西哥的侵占說成是克祭爾夸特返歸故土。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為四邊形層疊平台,每層向上收縮,當神殿和祭壇之用。祭司在塔頂祭祖太陽神、雨神和戰神。另外,這裡還舉行犧牲儀式,祭司把活人綁在"犧牲石"上,剖胸取心奉獻給太陽。
全盛時期的特奧帶瓦坎是阿茲特克人的聖地1971年在太陽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證實了這個觀點。人們在金字塔的中心發現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羽蛇廟
沿黃泉大道南行,大道的另一端終點是古城第三座紀念性大建築物——城堡。城堡內有神廟、住宅、凹陷的廣場及其周圍的15座金字塔式平台,顯然是個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著名的“奎扎科特爾神廟”就坐落在廣場中心。
其實,所謂的奎扎科特爾神廟,是後來的考古學家給這座建築取的名字。奎扎科特爾即阿茲特克語中的“羽蛇之神”,而這座建築物最為鮮明的特徵是西面牆上的羽蛇頭像,為了突出這些羽蛇頭像,就給它起名為“奎扎科特爾神廟”。
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話動物,因為身體是蛇,但長著克沙爾鳥羽毛而得名。但在印第安人的古代傳說中,奎扎科特爾又是一個來自遙遠的太空的神靈,據說他身穿白袍,長著長鬍子,降臨在特奧蒂瓦坎,向人們傳授各種知識和律法。他教會人們這些知識之後,就乘上一隻飛船,返回神秘的星空去了。印第安人相信,將來他還會重新回來。
有人認為,特奧蒂瓦坎整個城市的建立,可能是為了讚美羽蛇神創造一個使天地聯繫更密切的新世界。根據阿茲特克人的納瓦特爾文字記載,羽蛇神的原文由兩個詞拼合而成。一個是鳥名,表示上天和精神活力,一個本義是蛇,表示大地和物質力量。羽蛇神是一個代表宇宙的創造,說明天地交匯、精神與物質融合的象徵。
人們猜測,正如當初的阿茲特克人把這座古城命名為“特奧蒂瓦坎”(眾神建造的城市)想法一樣,阿茲特克人也許相信,那些建築特奧蒂瓦坎的人以及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都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在宇宙間的明確任務、自己的來源以及死後升天的命運。
羽蛇神廟是城堡內最雄偉壯觀的建築,可是它早已倒塌,只剩下神廟的底座——一座六層造型優美的稜錐形建築,但僅僅這一個底座的豪華精美和雍容華貴就已使專家們驚嘆不已。它的每一層都有眾多的羽蛇頭像和雨神頭像石雕間隔排列。蛇身是淺浮雕,蜿蜒在石板上。雕刻風格粗獷,形象栩栩如生,其工藝的精緻就像一個模子鑄出來的一樣,使人無法相信這是些僅僅靠使用石制工具加工的產品。廟基上還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和怪異的象形文字,但至今學者們仍然無法譯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義。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羽蛇神廟是座單純的宗教建築。然而,20世紀80年代對這座建築物的考古發現,改變了人們的想法。有人認為,它也許是特奧蒂瓦坎的強大軍事力量的祭祀中心。
當時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學研究所在對其多次發掘時發現,建築物的下方和前面有墓坑,這些墓坑裡共葬有100多人。這些人好像為了獻祭活動而死的,死者都穿著相似的士兵服裝,屍體被堆在多個墓穴里,扭曲著身體,雙手被捆綁在身後,其中有的佩戴一串串類似人牙的貝殼項鍊,其後腰處則有用黃鐵礦石裝飾的圓石板。人們發現,幾個世紀之後的阿茲特克士兵們也佩戴這種用黃鐵礦石裝飾的圓石板。
蝴蝶宮
月亮廣場以西,聳立著古城最豪華的建築——“蝴蝶宮”,此宮從前是祭師的住所。宮殿里的壁畫完整無損保持著原來的鮮艷色彩。中央大廳的圓柱上刻著蝶翅鳥身的浮雕。兩邊圓柱上雕刻著一隻美麗飛鳥,雙翅齊展,仿佛迎面飛來。蝴蝶宮的住房結構典型地反映出當時特奧蒂瓦坎城的建築特點: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房子中間都有一個四方形的天井。
蝴蝶宮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發現的特奧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築,稱為“羽螺廟”,其牆上畫有許多用美麗羽毛裝飾的海螺。在離羽螺廟不遠的地方,是“美洲豹宮”,它的門口牆上畫著兩隻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頭飾羽毛,虎視眈眈,前爪握著一隻海螺,在嘴邊吹奏。
有人認為,特奧蒂瓦坎的正統藝術,除了發揮裝飾功用以外,同時還想要表達出一套有關宇宙創造的宗教信仰來。很可惜,現代學者還無法譯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義,所以,對在古城中發現的幾百幅壁畫,還是感到不可理解。能夠肯定的是,這些壁畫的設計和製作過程,肯定花費了驚人的精力,但對於他們的意義,我們知道的實在有限。
城內有一座叫做特勒米密勞蓬的住宅,至少有175個房間,分別圍住21個天井和5個大院。考古學家在發掘這些住宅時,時常在天井或房間的地面,發現一些小圓坑,直徑和深度都是一碼左右。這是一些墳墓,裡面還保留著骸骨,有些燒得半焦,有些洗得很乾淨,有些不按人骨的原形,另行排列。
珍貴文物
祭祀面具
在特奧蒂瓦坎古城挖掘由大量的面具,它們大多用石頭雕刻而成。特奧蒂瓦坎城的工匠擅長石器、玉器和陶器的製作,這件石制面具是特奧蒂瓦坎人祭祀時的用品。
精美壁畫
太陽金字塔是特奧帝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大約建於公元2世紀。它坐落在被稱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東側。太陽金字塔用土和石頭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四個坡面從底部到頂端共有5層,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當時的特奧蒂瓦坎人並沒有掌握鐵制工具,可以想像工程是何等艱巨。用來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並不規則,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黃黑的,所以整個金字塔是一種渾厚深沉的暗色調。金字塔表面從前抹著石灰,上面有鮮艷的壁畫。經過千年的風吹雨打,壁畫已經剝落殆盡。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階梯直達頂部,階梯最寬處為17米,每個台階高度相固。金字塔的四面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午太陽的光芒直射塔頂;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金字塔的頂部原有一座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從塔的底部,經一地道走進塔內,可以看到一座小金字塔,形狀像四葉草,四葉表示大地的四個地窯或嘴孔。大金字塔是在這座金字塔的基礎上建成的。在太陽金字塔側旁的廣場右邊,有一片獨具特色的住房群,供管理太陽金字塔的祭司們居住。在廣場北端,有一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宮殿內的壁畫色彩鮮艷。是古城遺蹟中迄今發現的最精美的壁畫之一。
日曆石
這塊日曆石,不是真正的日曆,而是阿茲特克人用石塊記錄下的對宇宙的認識,描繪了他們想像中的第五個太陽時期的景象。
精美石雕
月亮廣場以西,聳立著古城最豪華的建築—— "蝴蝶宮"。這是宗教上層人士和達官貴人居住的地方。宮殿里的壁畫完整無損,保持著原來的鮮艷色彩。中央大廳的圓柱上刻著蝶翅鳥身的浮雕。西邊圓柱上雕刻著一隻美麗飛鳥,雙翅齊展,仿佛迎面飛來。
手工藝術
特奧蒂瓦坎最早的居民來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灣的納瓦人和托托納卡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奧蒂瓦坎文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最後遍及整個美洲高原地區。特奧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手工業,特奧蒂瓦坎的手工藝品美觀大方,富有想像力。特奧蒂瓦坎的陶器已經利用模子大批生產,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類似景泰藍的琺瑯彩釉等不同的製作方法。農業也有相當水平,能修築梯田,挖渠灌溉,種植玉米、蕃茄、南瓜、可可、棉花和菸草等作物。由於城市經常舉行宗教儀式,朝聖者從四面八方湧來,商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外地的棉花、紡織品、玉石、硃砂和黑耀石等商品在市場上隨處可以買到。
剝皮神科塞普·托特克穿著一位犧牲者的人皮。每年春分,祭司們穿著這樣的人皮表演獻祭儀式,以確保土壤重新獲得神的恩賜,更加肥沃。
考古挖掘
第一次挖掘始於1884年。1905年到1910年間修復了一些紀念物。在修復太陽金字塔時,建築師萊奧波爾多·巴特雷斯蠻不講理地又加了一個第五層。1917年到1920年間發現並修復了“城堡”。
從1962年起,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協調了各方的考古研究工作,對遺址進行了更系統的發掘,找到了魁扎爾鳥蝶宮和其它一些建築。在70年代初,人們在太陽金字塔下面發現了一個洞穴,裡面分為眾多房間,有隧道相通。這是舉行某種儀式的地點,其象徵性作用在特奧蒂瓦坎宗教中非常重要,但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也許它象徵著神話中的創世中心吧。
墨西哥在1980年啟動的"特奧蒂瓦坎考古工程"是一次廣泛的挖掘和加固運動。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的魯文·卡夫雷拉指導下,600人工作了兩年時間。這項工程的重點是挖掘死者大道的南側,人們找到了特奧蒂瓦坎文化之後的一些文化遺蹟。
對羽蛇金字塔的挖掘工作(1917、1925、1939和1982年)使人們發現了一些內有骸骨和陪葬品的墳墓,其中有黑曜岩製品、硬石小雕像和刻有花紋的貝殼。從1988到1989年,墨西哥和美國考古學家共同發起了“魁扎爾科亞特爾神廟工程”,勘查了從未研究過的城堡。1994到1995年間,墨西哥展開了另一項運動,揭開了晚於特奧蒂瓦坎的地層遺蹟。人們在金字塔的正中間、地板下和角落裡的墳墓中共找到約200個墓穴。
作為特奧蒂瓦坎繪圖工程的一部分,羅切斯特大學(美國)的勒內·米永在1973年開始繪製整個遺址的地圖。他認為月亮金字塔里可能有一個內部結構,但迄今尚未破解這座紀念物的秘密。
2013年2月,考古學者在研究古老王國特奧蒂瓦坎周圍古老供水系統時意外發現了一個活人獻祭地點。在這個遺址工作的考古學家迄今(2013年2月5日)已發掘出150個頭骨,只有一兩根椎骨連著頭骨,這表示他們是被斬首的受害者。這些頭骨的時間可追溯至公元600到公元850年。
未解之謎
眾神之城
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約40公里處,是公元1世紀至7世紀建造的聖城,有著“眾神之城”的美稱。古城以幾何圖形和象徵性排列的建築遺址及其龐大規模聞名於世。
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爾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山坡谷底之間,面積250公頃。據留存的建築遺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斷,在公元5世紀的全盛時期,特奧蒂瓦坎是墨西哥的聖城,是西半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城市之一。公元6~7世紀,該城居民可能多達20萬左右,他們創造了光芒四射、輝煌燦爛的文化。高聳的金字塔、華麗的宮殿、宏大的建築、排列整齊的寬闊的街道和高度發達的文化。舉世聞名的太陽神金字塔和月亮神金字塔,更是對當地後來的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城市原來的名字已經無從知曉了。公元12世紀時,阿茲特克人到達這裡,發現它已是一座空城。他們把這片廣闊的廢墟叫做特奧蒂瓦坎。在印第安語中,這裡是“眾神信徒得道之地”,或者說是“眾神之城”,在他們的神話傳說中,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偉的城市,而諸神就在這裡升起了第五個太陽,世界就是在這裡被創造出來的。
如今遊客們看到的遺蹟,也只不過是特奧蒂瓦坎當年壯麗面貌的一小部分。其實,整個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奧蒂瓦坎的電腦復原圖,即使與當代最先進的大都市設計圖相比也毫不遜色,以至於領導該城發掘多年的女考古學家勞瑞特·澤約涅也不禁驚嘆:這非凡的智慧從何而來,何以完成如此偉大的規劃?
而且,對考古學家來說,他們有待發掘的,不僅僅是一個特奧蒂瓦坎,因為在這個“眾神之城”的建造過程中,其建築物每當經過大約100年左右,當時的居民們便重新建造一次。自1905年墨西哥政府開始組織發掘工作以來,差不多花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耗以巨額資金,才將古城遺址的多姿多彩的風貌展現出來。到目前為止,4層廢墟已經掘出3層,從挖掘層可以看出,其建築物都是層復一層地疊建上去的。
令人迷惑的是,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奧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斷,此後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這座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廢棄。不知是由於什麼原因,“眾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公元1000年,托爾特克人占據了城市部分地區。當隨後的阿茲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興起時,特奧蒂瓦坎古城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特奧蒂瓦坎神秘毀滅的800年後,當16世紀西班牙人來到這裡時,他們見到的,是仍然生活在石器時代的阿茲特克人。
特奧蒂瓦坎突然衰落,事情來得既突然又神秘。街道人跡全無,神廟倒塌,居民們都走光了。
考古學家經過了100年的研究,至今還並不了解特奧蒂瓦坎人使用的是什麼語言。在整箇中美洲,沒有人能說清究竟是誰建造了這座眾神之城,也不能確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們不知道特奧蒂瓦坎人從哪裡來,又去了什麼地方。
至今,人們對特奧蒂瓦坎古城的居民種族來源還是找不到一點線索。19世紀,當考古學家發掘出了這座古城遺蹟的一小部分時,把它當做托爾特克人的城市。不過,後來的研究結果顯示,托爾特克人的歷史始於公元10世紀後半期,而那時的特奧蒂瓦坎早已成了廢墟,而且托爾特克人的首府在更北的圖拉地方。
我們不僅不知道這個“眾神之城”到底是誰建造的,甚至也無法說清,這座古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建造的。
一般學者認為,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大約是在4500年前興建的,對於特奧蒂瓦坎城建立的年代,學者卻沒有一致的看法。大多認為,這座城市興盛於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之間;在考古學家利用碳-14對古城內的灰燼和木塊進行測定的過程中,有人認為整座古城的歷史年代,應比斷定的還要早幾百年;也有人認為,特奧蒂瓦坎城的崛起,時間應該更早,約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1000年之間。還有的學者根據地質資料,將特奧蒂瓦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之前。
特奧蒂瓦坎建築的宏偉、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遠,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這座神秘的“眾神之城”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天路標識
阿茲特克人把特奧蒂瓦坎的建造者稱為“偉大的工匠”。根據阿茲特克人文字記載的一種解釋,這些“偉大的工匠”建立“眾神之城”是為了紀念“第五個太陽”,或者說是紀念世界的第五次復興。阿茲特克人說,這個太陽從特奧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而那座屹立城中心的太陽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標識。
通過100多年的發掘,考古學家把特奧蒂瓦坎崛起、興盛以至衰亡的過程大致分為6個時期。
公元前800年左右,這一地區即有人類聚居。公元前200年,在特奧蒂瓦坎的山谷里大概只有些小村落,他們分布在各自獨立的村落里。公元200年左右,特奧蒂瓦坎已經有居民5萬多人,他們建造了中美洲第一座城市。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有太陽金字塔、
黃泉大道及其兩側的20餘座建築,並開始了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此後,又修造了“奎扎科特爾廟”,太陽金字塔大廟、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屬建築。公元五六世紀,為特奧蒂瓦坎的巔峰時期,人口增加到20萬左右,城市發展達到鼎盛,公元650~750年,這座城市突然衰落並被放棄。
我們都知道,許多的古代城市大都是自然形成的,即使是像羅馬或長安那樣舉世聞名的大都市,也處處可以看見雜亂無章與城市布局不合理之處,然而特奧蒂瓦坎的建築卻處處經過精心設計,全城採取格線布局,構成一個巨大的幾何形圖案,整座城市氣勢磅礴、規模巨大、中心突出。
該城的布局特點是,主要建築沿城市軸線黃泉大道布置;各建築群內部對稱;形體簡單的建築立於台基上;以57米為城市的統一模數;居住建築內部有庭院採光通風。
特奧蒂瓦坎建築的主要代表是太陽神金字塔建築群,包括月神廟金字塔、羽蛇神廟、太陽神金字塔,都保留至今。
中心廣場上兩條大道垂直相交,3公里長、40米寬的黃泉大道縱貫南北,兩旁的建築錯落有致,街道的坡度巧妙地設定為30米,在3公里的街道,每隔若干米建六級台階和一處平台。
這樣,從北向南望去,台階隱沒在坡度差之中看上去是一條筆直的街道;而從南向北望去,街道上的台階與三公里外月亮金字塔的台階融為一體,沒有盡頭,給人以直逼雲天之感。這裡,從設計到施工每一處台階、平台的尺寸和間隔都要經過精確的計算,不能有任何偏差,即使是使用了先進儀器的現代城市建設也很難做到這一點,那么,還處在石器時代的特奧蒂瓦坎的建設者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需要說明的是,“黃泉大道”這個名字也是阿茲特克人起的,他們以為街道兩旁的建築是諸神的墳墓,其實並非如此。
“黃泉大道”東面是太陽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積為222x265米,與埃及胡夫金字塔底部面積相近,體積要小很多(胡夫金字塔塔高現高136.5米,體積258萬立方米,太陽金字塔體積為100萬立方米)。更令人驚訝的是,它的底邊周長與塔的高度之比為4π,三角形斜面傾角為43.5度,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底邊周長與塔高之比為2π,傾角為52度。這裡π的使用,不僅表現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數學智慧,而且使人想到這兩座遠古時代偉大建築設計者的某種相通之處。它們是來自於同一種遠古智慧的傳承嗎?塔的設計採取了古代印第安人視為神聖符號的五點形,即在正方形四角各置放一點,而把第五點放在代表生命的中心,使所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此合而為一。因此有人認為,太陽金字塔的建造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在阿茲特克人的傳記中 ,也有“太陽從特奧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的說法。
每年的5月19日中午和7月25日中午,太陽就會在你的頭頂上;同時,金字塔的西面也會準確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而每當春分和秋分時節(3月21日和9月22日)這兩天,陽光從南往北移動,在中午時金字塔西南的最下一層會出現一道筆直的逐漸擴散的陰影。從完全的陰暗到陽光普照,所花的時間不多不少總是66.6秒。有人曾在春分那一天,在太陽金字塔頂上向南眺望,太陽在一塊標有記號的石頭下墜入地平線,分毫不差。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壘砌而成,表面覆蓋石板,再畫上繁複艷麗的壁畫。經考古學家鑑定,太陽金字塔大約完成於公元2世紀,其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但它始建於什麼年代,卻無人知曉。
可以說,特奧蒂瓦坎所有的建築物,包括宮殿和民房,都與太陽金字塔的方向嚴格一致,坐東朝南,表示太陽在天上的運行軌跡。它告訴我們,這座城市的建造者擁有豐富的天文學、數學和測量學知識,並套用於建造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於黃泉大道北端,與太陽金字塔形狀相似,但規模較小,塔基長150米,寬120米,塔高43米,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據記載,當時這兩座金字塔金碧輝煌,塔內分別供奉著太陽神和月亮神,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在鑲嵌著金銀飾片的神像上時,便放射出神聖的光輝。
在太陽金字塔不遠處,人們發現了一處地窖。地窖內有許多石頭房子,在這些房子的房頂和牆壁上,都鋪設著一層15厘米厚的雲母,不難發現,這些雲母是被細心地、有意地鋪設的。當初的興建者,顯然對雲母有著特別的需求。專家們對這些雲母層的作用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為了起絕緣作用,有人則認為是陽光反射器。地質學家們鑑定後確認,特奧蒂瓦坎的這些雲母竟來自莫斯科(當然那時還沒有這個城市)。古代的特奧蒂瓦坎人是怎樣知道雲母的性能和產地,而且又是怎樣千里迢迢跑到遙遠的東歐把它們運到這裡來的呢?
名城衰落
也有人把特奧蒂瓦坎稱為“陶工之都”。特奧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手工業,其手工藝品美觀大方,富有超凡的想像力。鼎盛時期的特奧蒂瓦坎城,已不僅是個宗教首府,同時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制陶工業中心,出產大量陶罐、火盆等各種各類陶器,以品質純美、花樣繁多著稱。此外又用模子製造成千上萬的小塑像,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類似景泰藍的琺瑯彩釉等不同的製作方法。
特奧蒂瓦坎最具特色的產品是鼎狀陶罐,有三隻扁足,罐口有蓋,他們的這種陶器手工業,使中美洲各地的貿易廣泛發展起來。同時,該城的農業也有相當水平,能修築梯田,挖渠灌溉,種植玉米、番茄、南瓜、可可、棉花和菸草等作物。由於城市日益繁榮,商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外地的棉花、紡織品、玉石、硃砂和黑曜石等商品在市場上隨處可以買到。有人認為,特奧蒂瓦坎壟斷了黑曜石製品的生產和買賣。黑曜石是一種火山岩石,很像綠色或黑色的玻璃,硬度很高,可以作為武器使用。對當時的中美洲人來說,黑曜石就像現代人的鋼鐵。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生氣勃勃、繁榮富足的名城,為什麼慘遭廢棄,為什麼就突然衰亡了呢?
千年時光的流逝,並未能驅散籠罩在特奧蒂瓦坎的神秘和懸念,面對著重重迷霧,最簡單的一種說法是遭到了外敵入侵。但是,特奧蒂瓦坎的社會發展水平,諸如組織能力、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等方面,遠遠領先於當時美洲的其他所有民族。如果說這樣一種文明會被某些尚未開化的原始民族入侵而死亡,那無異於像是說今天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美國會在一夜之間被某個美洲或非洲的土人部落消滅一樣,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另一些考古學家勘察了一些遺蹟後認為,特奧蒂瓦坎後期曾發生過大火災,有些大火好像還有人為施放的痕跡。他們相信,火災就是這座古城衰落的原因。那么,縱火者是誰?為什麼?是敵對的入侵者,還是特奧蒂瓦坎人自己?
還有人認為,特奧蒂瓦坎的衰亡是內部鬥爭引起的。但是從內亂到崩潰、衰亡,總要先引起整個社會內部的巨變和陣痛,總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時間和過程,絕沒有一下子就消亡的道理。還有,特奧蒂瓦坎衰亡後,它那么多卓越非凡的智者、精英、能工巧匠以及幾十萬的居民都到哪裡去了呢?如果說他們融合在周圍的其他民族中了,那他們掌握的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怎么也隨之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
隨著特奧蒂瓦坎發掘和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得考古學家們陷入更多的謎團,變得越來越迷茫。其中眾多的證據,都可以使人得出互相矛盾的結論。倒是最先見到特奧蒂瓦坎遺址的阿茲特克人說得最簡明而又清楚:——神建造了特奧蒂瓦坎,又離開了特奧蒂瓦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