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巷

墨池巷位於宜昌市新街和人民路之間,是宜昌較為古老的街巷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池巷
  • 外文名:mochixiang
歷史記載,書院遺址,洗筆名人,後三游,

歷史記載

墨池巷是宜昌比較聞名的一條文化名巷。據《宜昌地名志》記載,墨池巷形成於明、清時期,是宜昌較為古老的街巷之一,巷內原有兩個貫通的墨池。相傳東晉文學家郭璞、宋代文學家蘇軾、黃庭堅曾在此洗筆,清代在這裡修建了“墨池書院”,墨池巷由此得名。
因年代已久,墨池巷進入重新規劃開發階段,舊的墨池巷即將消失,取代它的將是嶄新的商業大廈和復建的墨池書院。據了解,這塊重新規劃的土地已經預留了1800平米,用於墨池書院重建。

書院遺址

日前,記者前往實地探訪了這條即將消失的小巷。從西陵一路轉入新街,右手邊是高牆圍起來的垃圾場。附近賣花生的攤販介紹,這圍牆之內便是墨池巷所在地。繞了大半圈來到人民路,找到墨池巷的入口。拱形的石門上,依稀可以辨認出“墨池巷”三個字。進入墨池巷,所謂的“墨池巷”就剩下樓道之間一條寬不過兩米的夾道。不一會兒,就走到了夾道的盡頭。回首測算了一下,巷子不到50米長。
巷子的盡頭,一居民告訴記者,就在他家的後面,有一塊墨池石碑。他所指的大概就是2004年9月,市文化局在此立下的“墨池書院遺址”的石碑。在他的介紹下,記者找到了巷內殘存的幾堵古牆和彩漆門楣,檐角翹起,上面伸出一簇茂盛的雜草。據其介紹,墨池巷原來是兩個池子,中間是一塊拱形的石橋,貫通左右池水,附近居民來往都從橋上經過。老人邊說邊比畫著:“橋上還有幾個扶手,每個扶手大小形狀如剝了皮的柚子。日本侵略宜昌的時候,在敵機轟炸下,這一片地幾乎被炸沒了,只留下一個墨池和一些殘垣斷壁。之後,墨池所在的位置建起了西陵竹器廠,巷內建起了民宅。”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夷陵州牧陳宣在洗墨池上建亭,題曰“墨池書屋”。清康熙年間,彝州知州宗思聖創建“墨池書院”。乾隆年間又數度修葺,“浚引池溝”,在墨池“周遭砌石條如式”。而到了道光年間,墨池書院已具有相當的規模,“郡諸生會課於墨池”,是當時東湖縣著名的勝跡之一。“芹香館”、“狀元橋”等古蹟,至今尚留在一些老人的記憶中。可惜事過境遷,只有墨池的傳說和墨池巷這一地名還流傳在人間。

洗筆名人

蘇東坡、黃庭堅曾在此洗筆。據宜昌市街道辦事處政工科科長楊麗介紹,墨池巷子所以出名,緣於大文豪蘇東坡、黃庭堅曾在此池內洗筆。
相傳晉代時期,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文字訓詁學家郭璞避居夷陵注《爾雅》,時常在此處水池內洗筆。但這只是傳說,郭璞的舊居爾雅台距洗墨池相去不止一里,在此洗筆,似乎有點遠。到了宋代,蘇軾、黃庭堅兩位書法大家也曾在這裡學書,經常在水池中洗筆,致使池水變為墨色。

後三游

西陵峽的獨特風光,吸引著歷代的文人學士。位於西陵峽北岸、西陵山懸崖峭壁之上的“三游洞”,是湖北省著名的古蹟和遊覽勝地。據說,唐代文學家白居易與其弟白行簡在西陵峽口巧遇大詩人元稹,三人同游,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此洞始名“三游洞”。到了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同游此洞,並各題詞一首,人們稱之為“後三游”。三游洞中保留有宋代以來的壁刻、碑刻56件,稱得上是古代詩文與書法藝術的陳列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