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墨江文廟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有當地舉人金堂借上京趕考之便,繞道曲阜,請匠人用高梁桿按孔廟原型做成模型,帶回墨江按比例仿贈趨遙建而成。歷時10年之久,墨江文廟曾遭多次破壞,又幾次修復。
清鹹豐、同治年間,因兵變焚毀,由游擊孫世恆等倡捐重新修葺。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間,遭破壞,所有匾額、牌位均被燒毀。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間,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撥款重新全面整修。
建築格局
墨江文廟,是墨江較大的古建築群,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由大門,泮池,新樓,五經樓,崇文閣,魁星閣,欞星門,星宿門,鄉賢祠,名宦祠,東、西廂房,天子台,大成殿,後殿等建築組成,全部建築採用扣榫式結構,仿曲阜孔廟而建。共分六層、依山而建,層層相連,有198級石階直通其汗匙漿譽上,布局精巧。層層建築逐級而上,第一台中軸線南側為大門,中軸線正面本應建大門,因當時沒有狀元,乃建照壁。照壁內有畔池和狀元橋。第二台正中建築已不存在。第三台正中為欞星門,左右兩側為料早閣和文昌閣。再上第四台,正中為星宿門,左側為鄉賢祠。上到第四台後,可見正南的文筆塔、寶望山和連游橋,黑江城和塘南綠野。第五台居中為大成廚一天子台,東西為兩房大成殿,為抬梁式重檐歇山頂。大殿前有用石欄圍成的天子台,台正中雕有九條蟠龍。大殿面闊20米,進深約15米,殿正中放有孔子牌位。魁星閣和謎漏凌霄閣,四角的飛檐高高翹起。
文物遺存
墨江文廟天子台抬梁式重檐下懸有 “閥抹拜斯文在茲”御匾。
墨江文廟裡有一株2500年古樹,與孔子誕生的歲月相同,文廟破爛失修的年代,已經枯死,重修文廟後,又長出新葉。
歷史文化
墨江縣清代稱“他郎廳”,民凳燥放國設墨江縣。墨江縣城聯珠鎮東正街的墨江文廟也稱“他郎文廟”。墨江文廟建材為球香樹,不易被蟲柱,因此,廟裡堡囑迎墊既便沒有打掃。常年累月也不會有蜘蛛拉絲。墨江文廟承載著深厚的
北回歸線文化和哈尼文化。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線
從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坐車至聯珠鎮回回沖10號西南方向160米即可到達。
交通路線
從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坐車至聯珠鎮回回沖10號西南方向160米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