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頂是江門城區的發源地,是城市的原點中的原點。
墟頂是江門城區的發源地,是城市的原點中的原點。
遠在1000年前,江門只有一些小島浮在水面,小島中較突出的要算蓬萊山(原江門一中所在地)、煙墩山(蓬苑廣場附近)和鳳凰山(今文化城)。宋代西江在新會出海,西江支流蓬江切過蓬萊山和煙墩山,因兩山對峙如江之門戶,故被稱為“江門”。據載,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先人已在蓬萊山西山坡上辟一墟場,稱“江門墟”,而街在墟的最髙處,故稱“墟頂街”。今興寧路、倉後路、長堤一帶在當時是蓬江河面,每逢二、五、八日墟期,趁墟的人都是划船而來,船停靠在水埗頭下的河岸邊,再順著石板台階進人墟場。後來為了市場管理方便,將墟場劃分為若干擺賣地點。今日之“賣雞地”“京果街”“打鐵街”“豬仔墟(安龍里)” “缸瓦地(泰寧里)” “燈籠街(京果街一部分)” “糍街(東南勝街)” “棺材街(新盛街)”,就是沿用舊日擺賣地點的舊名稱,散發出濃厚的歷史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