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極限論

增長極限論亦稱“零增長理論”。指關於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成長的代價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從經濟成長引起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的角度出發而得出極其悲觀的結論: 資本主義的經濟成長,已經把世界推向毀滅的邊緣,人類社會的經濟成長已經到了極限,今後即使想按照同以往一樣的速度增長,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類社會繼續這樣增長下去,用不了多久,地球就會毀滅,人類社會的末日將會來臨。這種理論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提出了使經濟成長率下降並保持為零的主張。持這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麥多斯。麥多斯與人合作在1972年寫了一份 《論人類困境》 的報告,後以《增長的極限》為書名出版。書中指出,由於人口增長和可耕地面積有限,再加上城市建設、道路建設、渠道建設等占用越來越多的可耕地,人類社會遲早會遇到糧食供應不足的危機; 由於不能再生的資源 (如鐵礦石等) 被大量消耗,若干年後,這些資源也會耗盡。此外,由於工業的增長和技術的發展,對空氣和水源的污染會越來越嚴重,自然環境和生態破壞的速度加快,這些不僅會反過來影響糧食的生產,甚至會威脅到人類社會本身的生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長極限論
  • 性質:極限論
  • 屬性:增長
  • 時間 :1972年
簡介,重大意義,

簡介

該書認為,在以往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只要人口增長和經濟成長的正反饋迴路繼續產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資源需求,這個系統就會被推向它的極限—耗盡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資源”。
增長極限論
基本觀點:如果實際上自然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關係不發生重大變化,由於糧食短缺,資源耗竭,污染嚴重,世界人口和工業生產能力等因素的變化,人類社會將要發生非常突然的和無法控制的崩潰。

重大意義

我們應發現人類生存的地球極限性的存在,承認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等問題都關係到全球命運和人類前途,增強人類全球性的意識,使全球性問題成為人們探索和研究的中心熱點。
經濟成長中,不能僅僅追求產量和速度,不能忽視了人口、資源、環境和生態等問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麥多斯提出的避免人類崩潰的主要措施:
(1)在出生率死亡率之間增加一個環路,使每年的出生嬰兒數等於該年的預計死亡數,從而保持人口不變;
(2)在投資和折舊之間增加一個環路,使投資率等於折舊率,從而使工業資本保持不變。從而保持對立力量的平衡,達到“全球均衡狀態”。
麥多斯還指出,為了保持持續的均衡狀態,還需要有控制增長的技術政策:
(1)每一單位工業品的物資消耗量降到1970年價值的1/4以避免不能再生的資源的短缺。
(2)經濟重點應從生產物質商品轉移到增加學校、醫院等服務設施上;
(3)污染降低到1970年數值的1/4;
(4)為了提高按人口平均的食物量,要將資本投放在糧食生產上;
(5)農業資本應優先使用於增加土地肥力和水土保持;
(6)由於工業資本用於服務設施、糧食生產、資源回收和污染控制,工業資本存量將處於低水平上。為了抵消這種影響,工業資本的平均壽命就要增加,為此就要改善設計,以便使工業生產中的機器設備耐用、易修理和減少報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