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於1997年6月24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該專利的申請號為97111840X,公布號為CN1203078,公布日為1998年12月30日,發明人是丁德本。
《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由一個有增效作用價值的化合物磷酸萘酚喹和另一個有同樣增效作用價值的化合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或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二氫青蒿素)以及添加符合藥物學規定的添加劑混合製成複方,以提高該複方對瘧疾的治療效果。
2014年11月6日,《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
- 公布號:CN1203078
- 公布日:1998年12月30日
- 申請號:97111840X
- 申請日:1997年6月24日
-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東大街20號
- 發明人:丁德本
- 分類號:A61K31/675、A61K9/20
- 代理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專利服務中心
- 類別:發明專利
- 代理人:吳嘉善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複方磷酸萘酚喹是由具有增效抗瘧作用價值的抗瘧藥磷酸萘酚喹(簡稱萘酚喹)(I)和具有同樣增效抗瘧作用價值的青蒿素類抗瘧化合物(II)按一定劑量比例組合而成。
磷酸萘酚喹在抗瘧藥領域是一個尚未被廣泛套用的四氫萘酚類抗瘧化合物,是一種新結構類型的瘧原蟲血液裂殖體(無性體)的殺滅劑。該藥具有如下特點:①對多種抗藥性瘧原蟲株引起的惡性瘧和間日瘧均有明顯療效;②臨床用藥量較小(成人治療總量0.8-1.0克,預防量為0.4-0.5克);③有持效抗瘧作用,病人治癒率高(在上述劑量下,治癒率達98-100%);④有增效抗瘧作用價值(與其它抗瘧藥、尤其是與青蒿素類抗瘧藥伍用有明顯的增效抗瘧作用);其不足之處是殺瘧原蟲速度較青蒿素類緩慢,若給與大劑量或超過治療量(1克以上)時可產生一過性肝損傷。
青蒿素類化合物(II),包括從黃花蒿(Artemisia amua L)分離提取出來的青蒿素(R=O)以及半合成衍生物青蒿琥酯(R為-O-(C=O)(CH2)2COONa)、蒿甲醚(R為O)(CH3)蒿乙醚(R為O-CH2CH3)和二氫青蒿素(R為OH),均為同一類含有過氧基團倍半萜酯的新結構,是瘧原蟲血液內裂殖體(無性體)的殺滅劑。該類化合物的抗瘧特點是:①對抗氯喹惡性瘧疾有效;②對瘧原蟲紅內期無性體殺滅速度快,因此控制瘧疾症狀快;③有增效抗瘧作用價值(與萘酚喹伍用有明顯的增效抗瘧作用),其缺點是在一般治療劑量和短療程(3天)時殺蟲不徹底,原蟲復燃率高(達50%以上),需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5-7天)才能徹底殺滅瘧原蟲而提高治癒率,但是往往由於劑量的增加和療程的延長而導致藥物毒性的增加,因此在臨床套用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此外,1997年6月前占世界瘧疾發病總數80%的惡性瘧疾對常用抗瘧藥已產生抗藥性蟲株並迅速傳播蔓延,雖然各國都在研製防治抗藥性蟲株的抗瘧新藥,但是瘧原蟲對新藥產生抗藥性的速度遠比研製新藥的速度快,以致新藥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有鑒於此,對於抗瘧新藥的研究必須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有增效作用價值的藥物組成增效複方的研究渠道。
發明內容
《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提出的複方是經過大量實驗證明相互有增效抗瘧作用價值的萘酚喹與青蒿素類化合物中的青蒿素、或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或二氫青蒿素相配伍,按一定劑量比例組成複方,製成片劑,用於治療和預防各種瘧疾(包括抗藥性的惡性瘧及間日瘧)。
鑒於萘酚喹具有對瘧原蟲紅內期無性體有持效殺滅作用的特點以及青蒿素類化合物(包括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素以及二氫青蒿素)均有對瘧原蟲紅內期無性體快速殺滅的優勢,其目的在於發揮兩類抗瘧藥各具不同的優點,揚棄各有的弱點(如萘酚喹殺蟲速度較緩慢,青蒿素類殺蟲雖快而不徹底,原蟲的復燃率高),從中找出兩藥合適的劑量比例,組成有增效作用的複方,以發揮兩藥在抗瘧治療中的優勢互補作用,既能延緩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速度和時間,又可以達到較高的治癒率,而且可利用其持效作用的特點,作為長效預防藥。
通過複方磷酸萘酚喹對鼠瘧、猴瘧以及人惡性瘧的療效和對鼠、狗的急性及長期毒性試驗表明,萘酚喹和青蒿素(或青蒿琥酯、或蒿甲醚、或蒿乙醚或二氫青蒿素)對鼠瘧的增效劑量比為1:1-50;對猴瘧和惡性瘧的增效劑量比為1:1-50以該比例配製的複方進行毒性試驗證明無增毒現象。
萘酚喹和青蒿素是以最佳劑量配比,在添加不影響藥效或產生毒性的固體輔料情況下,配製成複方片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組合物,包括磷酸萘酚喹(I)、青蒿素衍生物(II)和藥學上可接受的敷聊,其特種在於磷酸萘酚喹與青蒿素衍生物的劑量比為1:1-50,
其中,R為氧、羥基、O-(C=O)(CH2)2COONa、O-CH3或O-CH2CH3。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青蒿素衍生物為青蒿素。
3.根據權利要求1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青蒿素衍生物為二氫青蒿素。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青蒿素衍生物為青蒿琥酯鈉。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青蒿素衍生物為蒿甲醚。
6.根據權利要求1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青蒿素衍生物為蒿乙醚。
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藥物劑量配比
(一)通過動物試驗確定該複方萘酚喹和青蒿素類化合物(青蒿素、或青蒿琥酯、或蒿甲醚、或蒿乙醚、或二氫青蒿素)的劑量配比關係和兩藥增效作用
用伯氏瘧原蟲(Plasmodium berghei)感染的小白鼠為試驗模型,以正交試驗設計和4日抑制試驗法,測定各相加劑量組瘧原蟲抑制率,並以直線回歸方程計算法分別求出各系列相加劑量的ED50和ED90。
(二)用相加線圖示法分析複方的作用類型
在縱坐標和橫坐標線上分別標出兩個單藥的ED90,並將其連成線作為相加線。凡兩藥相加劑量組ED90的點位於相加線附近者為藥物間呈相加作用;位於相加線下方、並遠離此線者為藥物間有增效作用;位於相加線上方,且遠離此線者為藥物間的拮抗作用。
(三)增效指數的計算和複方中兩個單藥最佳配比的確定
以相加線以下或靠近相加線的點進行藥物對比試驗,並以複方中的單藥ED50-ED90,分別與複方ED50、ED90中的單藥劑量之比值為增效指數。選擇複方中單藥的增效指數均大於2以上較高者的複方兩單藥劑量比為最佳劑量比。
按此公式求出該複方抗鼠瘧兩藥最佳劑量配比及增效指數。
實施例二: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藥效評價
(一)鼠瘧藥效評價
採用“4日抑制試驗”方法,在感染伯氏瘧原蟲的小白鼠中測定複方磷酸萘酚喹及其單藥口服給藥(灌胃),每天一次,連續四天,測定伯氏鼠瘧正常株和抗氯喹株的ED50、ED90(毫克/千克/天·MKD),並以抗氯喹株ED50或ED90除以正常株ED50或ED90求出抗性指數(或稱抗性倍數)I50、I90。
(二)猴瘧藥效評價
用Davidson氏方法,設定萘酚喹和青蒿素不同三個劑量比例配伍組和兩個單藥劑量組,每組3隻猴子。以諾氏猴瘧原蟲紅內期無性體感染恆河猴,當瘧原蟲紅細胞寄生率升至較高時,口服(灌胃)一次給藥。觀察各猴原蟲24小時下降率、轉陰時間及105天內有無再現(或稱復燃)情況,以判斷凡是萘酚喹與青蒿素配伍取得最佳療效者,也即取得複方兩藥的最佳劑量配比。
(三)對惡性瘧原蟲的藥效評價
採用氯喹敏感性體內試驗(觀察28天)方法,以萘酚喹、青蒿素片劑設定不同四個劑量比伍用,以及兩個單藥,一次口服給藥,治療無合併症瘧疾病人。以退熱時間、瘧原蟲24小時下降率、轉陰時間和28天內瘧原蟲無性體有無再現(或復燃)來判斷藥效。凡是取得最佳療效者,也是萘酚喹和青蒿素伍用所取得的最佳劑量配比。
實施例三:複方磷酸萘酚喹殺蟲速度的測試
採用已感染鼠瘧正常株高密度原蟲血症的小白鼠一次灌胃給藥治療後,觀察原蟲數量變化,測定瘧原蟲下降90%、轉陰時間及轉陰率或復燃時間,並比較複方和單藥的殺蟲效果。
實施例四:複方磷酸萘酚喹對瘧疾的治癒效果試驗
採用一次給藥,連續觀察30天的方法,對感染瘧原蟲正常株的小鼠一次灌胃給藥後,間隔3-4天檢查瘧原蟲血症情況,直至30天血中不出現原蟲者為完全治癒。
實施例五:複方磷酸萘酚喹抗藥性觀察
(一)交叉抗藥性
以Peters氏“4日抑制試驗”法,將複方及其組分單藥萘酚喹和青蒿素分別對抗氯喹(RCQ)、抗萘酚喹(RNQ)和抗青蒿素(RQ)株及敏感株的鼠瘧進行藥物敏感性測試。以各藥對於抗藥株原蟲與敏感株原蟲的ED90之比,求出抗性指數(即抗性倍數)I90,從而判斷瘧原蟲對複方藥物的抗藥性程度,其標準是:I90=1為敏感,I90=2-10為輕度抗性,I90=11-100為中度抗性,I90>100為重度抗性。
(二)延緩抗性
以口服(灌胃)給藥,藥物劑量遞增法培育藥物敏感的伯氏鼠瘧原蟲,使之產生藥物抗性株,然後測定其抗性出現的時間及抗性強度。
實施例六:複方磷酸萘酚喹藥理毒理學評價
(一)一般藥理學試驗
以小白鼠、大白鼠和貓為試驗動物模型,藥物劑量以複方對鼠瘧敏感株藥效ED90(MKD)的1、10倍;另設不給藥對照組。動物一次口服(灌胃)給藥後,進行各項藥理指標觀察和測定,即小白鼠自發性活動次數及其對熱板致痛作用反應和大鼠體溫以及貓的血壓、心率、心電和呼吸頻率的變化情況判斷藥物對神經、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影響。
(二)毒理學試驗
按照國家《新藥審批辦法》條例進行複方急性毒性和長期毒性試驗,以了解該複方有無增毒作用:
1.急性毒性試驗
(1)小白鼠急性毒性試驗
將小白鼠按體重隨機分為10組,每組10隻,雌雄各半,按萘酚喹與青蒿素合適劑量比例分別設計一次口服或腹控注射兩種給藥途徑各5個劑量組,連續觀察14天用Bliss法計算LD50、LD5,並以LD50與ED50,LD5與ED95分別算出化療指數和安全係數。
另設萘酚喹、青蒿素單藥各5個劑量組,一次口服給藥,測定LD50,按Finney公式計算複方的混合毒力。混合毒力值>2.7為增毒作用,<0.4為毒力拮抗作用,0.5-2.6為毒力相加作用。
(2)大白鼠急性毒性試驗
用Wistar大鼠,按萘酚喹與青蒿素設定比例設定5個劑量組,每組10隻,雌雄各半,一次口服(灌胃)給藥,觀察14天,記錄動物反應和死亡數,計算LD50、LD95。
(3)狗急性毒性試驗
選6隻健康雄性比格狗,用萘酚喹與青蒿素按設定比例的複方片劑,按Diechman50%計量遞增法設6個劑量,每個劑量1隻狗,一次口服給藥,觀察14天。記錄中毒表現持續或消失時間,特點和死亡時間。未出現中毒表現的最高劑量為最大耐受劑量(MTD),引起死亡最小劑量為近似致死劑量(ALD)。試驗死亡狗需作屍檢。
2.長期毒性試驗
(1)大鼠長期毒性試驗
以萘酚喹與青蒿素按設定比例設3個劑量組,用Wistar大白鼠隨機分組,每個劑量組和正常對照(不給藥)組各24隻,雌雄各半,每天口服給藥一次,連續14天。每天觀察動物表現,停藥後24小時,每組隨機活殺2/3(雌雄各8隻),剩餘1/3(雌雄各4隻)繼續觀察至28天活殺。
觀察項目:動物精神行為、活動、皮毛等變化情況,首藥後每7天測每隻鼠體重及攝食量一次;作血液學、血液生化學和病理組織學及骨髓塗片、切片檢查,對各項檢查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和顯著性測定,綜合分析各項檢查結果,為複方對大鼠的中毒致死劑量、中毒劑量和基本安全劑量及中毒靶器官、病變的可逆性情況提供分析依據。
(2)狗的長期毒性試驗
用健康比格狗,以萘酚喹和青蒿素按設定配比的複方片劑分3個劑量組另設不給藥的正常對照組,每組6隻狗,雌雄各半,每天口服給藥一次,連續14天。停藥後24小時活殺2/3(雌雄各2隻),餘下1/3(雌雄各1隻)繼續觀察至28天活殺。
觀察項目:生理指標及臨床表現包括:食慾、噁心、嘔吐、大小便行動步態、精神狀態、活動、抽搐,死亡狀態等,每天逐項記錄一次。體重、心率、食量、呼吸、體溫等,每周測一次。
血液學試驗、血液生化分析,尿液分析、心電圖、眼底、骨髓塗片及切片和病理組織學檢查等,所有檢查數據均經統計學處理和顯著性測定。
綜合各項檢查和觀察結果,。確定複方對狗的中毒致死劑量、中毒劑量和基本安全劑量及中毒靶器官,病變的可逆性情況等。
榮譽表彰
2014年11月6日,《增效抗瘧藥複方磷酸萘酚喹的製備方法》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