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2015年應急管理工作計畫
2015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實現應急管理網路健全、應急指揮體系高效、應急回響及時到位、應急處置協同有力、應急保障全覆蓋的目標任務,全面落實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和提前介入調處為突破口,以建立市、鎮(街)、村(居)三級應急管理網路體系為抓手,以推動形成規範有序的應急處置合力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努力提高全市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和應急服務。
一、全面摸清應急管理工作現狀和系統謀劃應急管理工作發展規劃
(一)全面總結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對照“十二五”規劃目標和任務,總結回顧“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分析實施期間重點、難點問題,總結規劃實施經驗,為“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依據。
(二)深入摸清全市應急管理底數。推動各級應急管理機構建設,摸清各級各類應急管理機構硬體、軟體建設情況,理順和指導完善各級應急管理網路體系和應急工作機制,明確各級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應急回響、應急處置體制機制,強化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保障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系統編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加強與應急管理專業機構的溝通、合作,廣泛借鑑先進地區工作經驗,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積極謀劃“十三五”發展思路和各項目標任務,高質量編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
二、健全完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
(一)建立健全市、鎮(街)、村(居)三級上下聯動、溝通暢順的信息網路體系。建立健全村(居)應急信息員隊伍體系,擴大信息收集渠道,延伸應急管理觸角,實現應急管理網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建立信息員長效工作機制,加強管理和培訓,科學有效組織開展先期處置,切實增強村(居)基層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二)強化指揮調度硬體和軟體支撐。加快推進市應急指揮平台升級改造和無線單兵系統二期建設;完善應急平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鎮(街)應急分平台建設,實現市、鎮兩級應急平台互聯互通,完善以鎮(街)和部門為節點平台的應急聯動回響體系。
(三)切實發揮應急管理專家職能作用。推動應急管理專家組換屆,完善充實應急管理專家庫;加強專項事件的專家會商和綜合研判,邀請和支持專家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充分發揮應急管理專家組在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中的作用。
三、全面夯實應急管理日常工作基礎
(一)健全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系統梳理現有專項預案,結合上級工作要求和我市工作實際,有計畫、有針對性地開展預案修編工作,繼續完善應急預案操作手冊;豐富形式和載體,加強應急預案宣傳和培訓;嚴格按照應急預案管理有關規定,認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加大預案演練頻次,檢驗預案科學性、實用性和實操性;推動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應急預案演練。
(二)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和提前介入調處。定期、不定期開展隱患排查,實行“一風險一預案”,規範細化普查登記、分析評估、統計匯總等工作,下達限期治理工作任務;深入基層一線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開展督查、暗訪;強化突發事件苗頭信息收集評估工作,按職能分工提前介入調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三)加大鎮街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對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指導,充實人員配置,加強技能培訓和演練,完善基層值班室及相關制度建設;配合廣州市應急救援協會做好我市社區應急救援支援服務站投放工作,逐步增強我市基層突發事件先期處置能力。
(四)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工作制度體系。修訂和完善我市應急管理十二項制度,加強組織培訓和學習,確保貫徹落實到位;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督查、通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督查現有制度體系執行、落實情況。
(五)加大應急宣教培訓工作力度。創新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應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動;繼續推廣應急包,豐富居民自備應急物資儲備;充分發揮農村公共廣播系統宣傳作用,廣泛宣傳應急管理相關知識以及自救逃生技能;創新培訓形式,加大應急管理培訓力度,重點加強對應急管理幹部的培訓,增強其應急管理意識,提高其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四、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一)全面落實應急指揮官制度。研究落實現場指揮官制度和實施細則,明確和規範突發事件處置現場指揮官職責,加強現場指揮官培訓,有效發揮現場指揮與協調機制的積極作用。
(二)強化應急指揮調度。充分發揮應急指揮中心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樞紐作用,細化、明晰各級各類突發事件應急回響細則,全面掌握應急物資底數,確保各類應急力量和物資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
(三)進一步推動形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合力。充分發揮應急管理機構綜合協調作用,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和協調配合,協調、督促有關單位按職能高效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五、全面推進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一)推進應急避護場所建設。研究制訂和落實應急避護場所建設方案,重點推進鎮(街)、村(居)應急避護場所建設,落實場所基礎設施,完善場所避護功能,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民眾熟練使用應急避護場所,切實提高城鄉民眾應急避險能力。
(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進一步加強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形成科學規劃儲備品種、最佳化儲備布局、拓展儲備方式、強化儲備管理、提高儲備配送能力的工作格局,實現應急物資儲備更充分、更科學、更有保障。
(三)加強各級各類應急隊伍建設。繼續推進和規範市、鎮兩級綜合救援隊伍建設,強化隊伍管理、培訓和演練,提升隊伍素質和應急救援能力;整合充實各行業各領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形成數量充足、布局合理、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隊伍體系;完善應急志願者服務機制,拓寬應急志願服務範圍。
(四)健全應急處突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暢通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合理安排應急處突工作經費,應急處突經費和物資必須按規定專款專用,遇緊急情況時,要遵循“急事特辦”的原則,簡化資金審批及劃撥程式,保障應急處突經費的及時足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