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上果,即因助而生增上緣,依增上緣所得的結果。又指能作因所得的結果,即依助業之增上力所生的結果,亦即藉業餘勢而顯現的結果。又能作因與增上果有寬狹之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上果
- 外文名:adhipati-phala
- 別名:無
- 釋義:因助而生增上緣
含義,意義,
含義
五果之一。資助主因之助因為增上緣,依增上緣所得之結果,即為增上果。此外,又指能作因所得之果,即依助業之增上力所生的結果,亦即藉業之餘勢而顯現之果,如相對於眼根,眼識是其增上果。《俱舍論》卷六謂能作因唯無障住,若與勝力,所得之果即稱增上果,其文雲(大正29·35a):“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唯無障住,有何增上,即由無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勝力,如十處界於五識身,諸有情業於器世界,耳等對於眼識生等,亦有展轉增上生力,聞已便生欣見欲故。”
意義
按,能作因與增上果有寬狹之別,依《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一之意,能作因指住於無障者,故廣攝有為無為一切法,其體較寬;增上果則約於因果故,除去非因果之無為法,唯攝有為法,其體較狹。
又,有關增上果與士用果之別,《俱舍論》卷六認為,士用果唯對作者而立名,增上果則廣對作者及非作者,故其義亦有寬狹之別。此外,《成唯識論》卷八謂十五依處中,習氣依處得異熟果,士用依處得士用果,真實見依處得離系果,隨順依處得等流果。相對的,語依處、領受依處,乃至障礙不障礙等其餘十一依處則得增上果。又此果系十因中之隨說、觀待、生起、定異、同事、相違、不相違等七因及攝受因之少分所得。
以下依依宗喀巴大師之《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及益西彭措堪布所講授之細說如下: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器世界上的果報,由於有情行持不善業,以業力的增上,便感得外器世界衰敗不悅意。以下一一說明:
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
以殺生業,能感外部器世間一切飲食、藥物、果實等都缺少光澤,這一切外法的勢力、功能、威力都很微劣,即使食用也難以消化,反而生長疾病,由這些因緣,無量有情壽命還沒有圓滿就中途夭折。
不與取者,謂眾果鮮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果多乾枯及全無果。
不與取是奪人所有,以這種業感得外境的衰敗,從數量上來說,果實結果很少,從成熟上來說,果實難以滋長成熟,即便結果也多數變壞,果實不貞實,或者天時不調,遭逢旱澇之災,使得果實多數乾枯或者根本不能結果。
欲邪行者,謂多便穢,泥糞不淨,臭惡迫迮,不可愛樂。(“多”字要統貫到下面四句。)
欲邪行的業染污、不自在,所以感得轉生的環境也是很不清潔,有很多糞便污穢、泥糞不乾淨、發出臭味,或者環境狹窄壓抑,很不舒適,或者多有不可愛樂之處。
虛妄語者,謂農作行船,事業邊際,不甚滋息,不相諧偶,多相欺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農作行船,事業邊際,不甚滋息”就是農作航運等事業不會發達興盛。譬如一塊田地,前面主人有很好的收成,後面換了一位有妄語業障的主人耕種,莊稼就長不好。行船也是如此,前面船夫行船有很多人坐,換了人開船生意就會敗落。“不相諧偶”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
一切和諧、興盛本來都是來自真誠心,而妄語是不真誠,以妄語的業感,導致農作耕耘、行船商業不會興盛,人和人之間很難諧調、合作,人們以妄語業的障礙,彼此沒有信任感,互相欺騙,三個人在一起都無法合作,無法真誠地交流,世界充滿了怖畏、恐懼的因緣。
離間語者,謂其地處丘坑間隔險阻難行,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離間語的業相是使人關係破裂,人與人之間乖離不相通,矛盾重重,因此感得器世間處處不通暢,外境上顯現有山丘坑坎,有山河的阻礙,路很難行,世間充滿了怖畏恐懼的因緣。
粗惡語者,謂其地所多諸株杌,刺石礫瓦,枯槁無潤,無有池沼,河流泉涌,乾地鹵田,丘陵坑險,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外在種種的相正是我們內心的影像,心穢則國土穢,心淨則國土淨,緣起不可思議,如是用心,如是取相,就會如是變現,精確得絲毫也不錯亂。看到器世界的相,就要回歸自心,知道這一切都是心變現的,反映了人心和業的狀況。以這條道理觀察宇宙、社會的現相,才會懂得真正挽救自然、社會的方法。
我們要淨化生存世界,只有從淨化自己的心地入手,心地不能淨化,世界絕不可能變得美好、清淨。所以真正要維護生態平衡,再現器世界的和諧莊嚴,不是在外境上做,唯一是要改造人心,所以莊嚴國土,應當從斷惡行善做起。轉輪王來到人間,使得日月清明,天地和順,主要是帶動眾生真正地趨入十善業道。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下面再看:粗惡語的相是刺傷他人,內心無有慈悲,以它所變現的器世界,大地有很多枯木、荊棘、瓦石、砂礫,處處不愛悅,傷人損人;環境總體的相是枯槁、不滋潤,沒有池塘、河流、湧泉,地面龜裂或者成為鹽鹼之地,處處都是丘陵、坑險,充滿了怖畏、恐懼因緣。
諸綺語者,謂諸果樹不結果實,非時結實,時不結實,未熟似熟,根不堅牢,勢不久停,園林池沼,可樂極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綺語的特徵是語言沒有實義,我們覺得說綺語不會有後果,這是斷見。人類的綺語增盛,世界就沒有實質性的法,以綺語充滿的緣故,只有包裝,沒有實質,這就是虛假。
論中說,以綺語業感得果樹不結果實,沒到結果的時節結果,到了時節反而不結果,沒有成熟看起來像成熟,這些都是不具實義的相。“根不堅牢”,就是樹根不堅固。如果語言具有實義,外境草木的根會很堅牢,相反人人說無實義的語言,這個世界從國到家、到事業、到外器世界都會變得沒有根。“勢不久停”,就是不會長久安住,沒有一個穩固的結果。“園林池沼,可樂極少”,就是園林、水池之中少有悅意景象,換句話說,以綺語的業力,美好的事物會漸漸消失。從這些地方,要能覺悟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實際上起心動念,身口意造業,都和這個世界息息相關,因此,真正想對世界、對自然界的生態秩序有所幫助的話,應當在自心上調整,人心能調整好,世界才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講四種語業增上果時,最後都說到“饒諸怖畏恐懼因緣”,由這一句應當覺悟到怖畏、恐懼都是來自惡業,如果人類的心田中能不播下惡業種子,世界一定會祥和、安寧,甚至連荊棘刺痛腳板的恐懼都不會有,一切都是平安、通暢、美好、吉祥。了解到器世界以業而造,業從心生,心轉則境轉,就知道能調伏內心,一切外器世界都會現前吉祥。
貪慾心者,謂一切盛事,經歷一一年時月日,漸漸衰微,惟減無增。
以貪慾增盛的緣故,世上所有圓滿、興盛的事物,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走向衰微,只有減,沒有增。所以衰敗來自於貪婪,興盛來自於無私,如果人民增上貪慾,國家將會走向衰敗,相反能少欲知足,勤儉節約,國家才會真正走向富強。這些道理都很要緊。
嗔恚心者,謂多疫癘,災橫擾惱,怨敵驚怖,獅子虎等,蟒蛇蝮蠍,蚰蜒百足,毒暴藥叉諸惡賊等。(“多”字統貫到“諸惡賊等”。)
嗔恚是要傷害對方,嗔恚增盛,自然界就會失去祥和。戾氣增上就會現出很多惡相。以災難來說,瘟疫流行,洪水、颱風、大火、地震等自然災害會頻繁出現;以人類來說,會出現很多恐怖、暴力活動,處在社會當中,人心惶惶不安,沒有安全感,隨時面臨被兇殺、搶劫的危險;以旁生界來說,會大量出現獅子、老虎、蟒蛇、毒蛇、蠍子、蚰蜒百足等等的猛獸毒蟲;以非人來說,多有毒暴的夜叉等等,“惡賊”就是強盜,這些都是由嗔恚心變現的惡相。
諸邪見者,謂器世間所有第一勝妙生源悉皆隱沒,諸不淨物乍似清淨,諸苦惱物乍似安樂,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歸依所。
“第一勝妙生源”是指寶物之源,即黃金、寶石等礦藏。“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皈依所”,對應來說,就是將會成為沒有總的從輪迴痛苦之中脫離的安居之處,沒有從善趣某些損害之中救護的救護之處,沒有從業惑中脫離的皈依之處。
邪見業力會給世界造成何種影響呢?邪見就是持顛倒見,有謗為無,以邪見力,很稀奇地,器世界黃金、寶石等等的寶藏都會隱沒。而且,由邪見顛倒是非,把不清淨執著為清淨,把苦惱執著為安樂等,隨著這種邪見力的增上,在人們的迷亂心前,很多污穢的法看似清淨,很多苦惱的事看似安樂。今天的時代,人們普遍不信三世因果,不信三寶佛菩薩,外境假相的欺誑性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強烈,尤其現代都市中,很多苦惱的法,比如飲酒、吸菸、淫亂、散亂、追逐欲塵、歌舞、狂躁、競爭,人們執為是幸福安樂。種種虛假、不淨的法,經過包裝渲染,竟然變成清淨、安樂、溫馨的形相,閃亮登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原因是:以邪見力將會不自在地顯現。
以邪見力所感召的環境,決定是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皈依所,譬如進入現代都市迷亂的環境,往往感覺沒有一處可以安心,到哪裡都覺得有一股力量在引你墮落,身心找不到皈依處,只是隨業力漂蕩。其實這都是在受業力支配。為什麼呢?因為邪見增盛的地方,顯現的只有欺誑、邪惡、迷亂之相,心隨這些境轉,當然是墮落、是沉溺、是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