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増補都門紀略
- 作者:楊靜亭
- 類別:城市生活指南手冊
- 時代:清末
內容,內容徵引,作者,版本問題,
內容
清道光年間由清代楊靜亭輯、李靜山増補的《都門紀略》是一部城市生活指南手冊性書籍,主要是針對外省暫居京城的行旅客商的需要而編纂的。此書刊行後,深受社會歡迎,一再增訂改編,延續使用到清朝結束。
第1卷名“朝市叢載”,第2-7卷名“增補都門紀略”,第8卷名“鞠台集秀”。
‘天下全圖’;有中國各省簡圖;計有盛京全圖/京師直隸全圖/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19幅圖;京師內外城圖17幅,尤以內城圖以八旗分布製圖為難得史料。
“各省會館地址”: 原書名為“都門會館”揚靜亭編輯 繡谷李靜山氏增補當時京師有各地會館不下三百餘處,但書後十餘年,塌朽者其多,而新蓋者不少,後經趙子明者,逐街逐巷實地考察,作了增刪,遂於同治三年再刊。書中記錄了各省駐京省館,府館,州縣館在京地址;並有書行,錢行,玉器行,顏料行,藥行等各在京地址。其中在陝甘一章中有後人用小楷補充:‘甘肅南館 在官菜園上街’一條。
“天下路程”:清同治11年刊是記述從京師至各省路程,中間打尖休息地及里程。有京師至直隸/盛京/山東/河南/山西/山西關外線/江南省/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陝西/四川/甘肅的詳細路線;書中附有‘出路十二則’其只刊4則;謂出門在外當謹慎防盜,安全上路之要點;另有‘附逐月行船宜避風暴日期’一文,將舵師傳說12個月中易起風暴之日列出,叫人注意。
“皇城圖說(紫禁城)”:清同治刊介紹了故宮各宮殿,門閣庫等位置,名稱原由。亦有少量典故。本冊無圖,但首冊有皇城圖2幅。
“都門雜詠” :清同治11年刊 揚靜亭原編繡谷李靜山增補全卷。收錄有關描述北京的竹枝詞231首,分風俗/節令/對聯/翰墨/古蹟/人事/技藝/時尚/服用/食品/市塵/詞場共12章。竹枝詞俗稱打油詩,一般為描述市井風俗之作。
“鞠台集秀”:清同治11年刊 揚靜亭原編繡谷李靜山增補全卷。專門介紹北京戲院及當時名伶,國朝甲子錄等。
內容徵引
《増補都門紀略》里關於雜耍“皮條”的記載:“三條槓子乂來支,中系皮條分手持,鷂子翻身鴨浮水,軟中求硬力難施。”——《川劇品微續集》選篇(四)“吊皮條”。
作者
楊靜亭名士安,字靜亭,通州人,大約生活於清朝嘉道年間,曾供職於陝西榆林官署。因水土不服東歸。由於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長期潦倒京華,終日徜徉於都城大街小巷之間,所以他熟知北京市井風物、人情世故,、名勝古蹟以及梨園掌故、名班優伶等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自己的所見所聞,編纂成《都門紀略》一書。其他尚著有《都門雜詠》和《都門彙纂雜詠》等詩集。
版本問題
限於當年他的經濟條件,《都門紀略》在楊靜亭生前似乎未曾付梓。如今可以找到的《都門紀略》有兩種版本,一種題為《增補都門紀略》,光緒五年(1879年)刊行;一種題為《新增都門紀略》,宣統元年(1909年)刊行。前一種一函八冊,比較接近楊靜亭的原作,增補處不太多,開本較小,類似於今天64開本的“口袋書”,印刷較差,有些地方模糊不清。後一種一函七冊,開本較大,相當於今天的小32開本,印刷較好,但增補較多,除了與前一種對照可信為楊靜亭原作及篇章末章節附注有“靜亭主人謹識”字樣者外,相當多的篇幅已是後人增補的了。
光緒版《增補都門紀略》由李鴻逵署簽,未標明刊行書局,封面上印有“天下全圖、首善全圖、皇城圖說、天下路程、都門雜記、各省會館地址、國朝鼎甲錄、各衙門地址、都門雜詠、菊部群英”等十條目錄,說明書中有這些內容。八冊的全體安排是:第一冊《地圖》,第二冊《會館》,第三冊《國朝鼎甲錄》,只記到光緒三年(1877年)的丁丑科,第四冊《都門彙纂》(從皇城始,到慶成宮止),第五冊《都門打油歌》(即《都門雜詠》),第六冊《都門彙纂》(包括風俗、對聯、翰墨、古蹟、技藝、時尚等),第七冊、第八冊為《菊部群英》。八冊中除了第三冊《國朝鼎甲錄》不是楊靜亭原作,是陳鏡原所編外,其它各冊絕大部分為楊靜亭原作,只有少量內容為後人所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