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發現,1978、1979年兩次調查,前後共發現14座,清理髮掘9座。墓室平面均呈長方形,長21—25米,寬1.7—2,1米,高2.3—5米,磚雕仿木結構,四壁由四座房屋的外檐建築構成,呈四合院,墓頂皆覆斗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墓群磚雕
- 地點:稷山縣城西10華里馬村
- 占地南北長:150米
- 東西寬:140米
1973年發現,1978、1979年兩次調查,前後共發現14座,清理髮掘9座。墓室平面均呈長方形,長21—25米,寬1.7—2,1米,高2.3—5米,磚雕仿木結構,四壁由四座房屋的外檐建築構成,呈四合院,墓頂皆覆斗式。
1973年發現,1978、1979年兩次調查,前後共發現14座,清理髮掘9座。墓室平面均呈長方形,長21—25米,寬1.7—2,1米,高2.3—5米,磚雕仿木結構,四壁由四座房屋的外檐建築構成,呈四合院,墓頂皆覆斗式。...
雜劇演員, 1、3、8號墓為5人,2、4、5號墓為 4人。最高40厘米,最低30厘米。磚雕簡介 金代戲曲文物。共有雜劇磚雕6組,發現於山西省稷山縣馬村段氏墓葬群 1、2、3、4、5、8號6座仿木結構磚雕墓的南壁。其中1號墓原有戲俑5個,出土時被打碎。其他戲劇人物均為浮雕,現在原地保存完好。據6號墓金大定...
侯馬稷山金墓磚雕,金代磚雕。山西稷山金代仿木建築磚雕墓中,嵌於墓壁的墓磚上通常雕鏤各式人物圖案,其主題多與雜劇圖像等生活景象有關。稷山化峪金墓出土者分為兩組,高30-35厘米,每組均為5人,有末泥.副末、副淨和裝旦等角色。稷山馬村段氏基葬群出土雜劇磚雕6組,高30-40厘米不等,1、4、5號墓3組...
磚雕產品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秦磚、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製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於墓室...
友誼村墓群是吉林省首次發現的磚雕仿木結構壁畫墓群,其分布範圍大、墓葬等級高,形制多磚砌八角形,墓室雕磚裝飾,家居生活內容的壁畫等與中原相同,表現了遼契丹風俗與中原時尚的趨同性。友誼村墓群距遼代九百奚營和金代韓州故城—偏臉城城址較近,推測為同一人群不同性質的遺址,兩處遺址的共同出土意義深遠,其...
”等文字,為該處墓群的斷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001年酒泉市博物館搶救性清理髮掘出大型磚室墓一座,外表為山形大礫石土堆,墓室距地面達20米深,墓道寬4.3米,墓道左右兩側各有五個小龕,墓室全長21.60米,由照牆、外室、甬道、前室、兩側耳室、過道、後室等構成;照牆、甬道口兩側鑲嵌彩繪磚和磚雕,墓門為...
宋–金–元雜劇磚雕,中國宋、金、元時期磚室墓中的雜劇及散樂題材磚雕。歷史沿革 北宋時,仿木結構建築壁間嵌有雜劇磚雕的磚室墓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的鄰近地帶已開始流行。如河南禹州白沙的北宋末年墓和偃師酒流溝的北宋末期小型磚墓,墓室壁間都嵌有雜劇淺浮磚雕。前者有磚雕2組共11人,分嵌於兩壁;一組4...
東龍觀墓群,宋至金、元代家族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汾陽陽城鄉東龍觀村西北。2008年發掘磚室墓16座、土洞墓11座。磚室墓平面呈八角形、六角形或四邊形。墓室中有磚雕、彩繪壁畫裝飾。壁畫內容有廚娘手端包子和湯盤、傭人攆酒、收賬、金屬貨幣兌換紙幣等,反映了當時的世俗生活。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
宋金墓群,位於稷山縣城西四公里馬村西南隅,東與聞名全國的青龍寺相距300米,原為馬村段氏祖塋地。2001年6月25日馬村磚雕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宋金墓群,一九七八年省文管會派人在此考古鑽探,又發現同類墓室十二座,總計十五座,並發掘了其中八座,發現各個墓室,雖磚質相同,但在...
甘谷磚雕,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谷縣文化館 。磚雕,俗稱“花雕”,是一種獨特的牆壁裝飾,它以磚為材料,不憑丹青,不借金玉,運用能工巧匠的雙手,在樸實無華的磚牆上,刻出豐富多彩的立體圖畫,它的獨特丰采和典雅魅力,構成了我國民間藝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38。歷史淵源 根據考古發掘,學界普遍認為臨夏雕磚藝術源自宋代,主要因為早時實物出土為金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嘉室磚雕。但這一時期的臨夏磚雕與各地發掘的宋金墓葬磚雕在形制、風格等方面均無明顯不同,不能...
為遼代晚期墓葬。因為耶律宗政墓志銘載“歸葬乾陵,附祖宗之寢廟”耶律宗允墓志銘載“陪葬於乾陵,附孝貞皇太弟之塋”,所以推定龍崗墓群是遼景宗乾陵的陪葬墓群。墓葬形制 1號墓為一座八角形多室磚墓。墓道為長斜坡式,長 約25 米,兩側繪壁畫。墓門為磚雕仿木結構,四阿頂。甬道兩側各有一六邊形耳室,主室...
磚室墓分為長方形單室磚墓、斜坡墓道單室穹窿頂磚室墓和斜坡墓道雙室穹窿頂磚室墓。穹窿頂磚室墓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墓室、耳室等構成;部分墓門上部有照牆,壁面上有磚雕的成排椽頭、斗升、承獸、天祿(鹿)、四神、菱格、穿璧紋等建築雕飾。部分墓室墓磚上殘存紅、黃色彩繪;墓葬為多人多次葬,有磚...
墓門朝向北,也為多室結構。3座漢墓的墓葬型制,出土器物與當地東漢中晚期墓葬相近,應屬這一時期。在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劍、漆盒和陶質隨葬品。唐代墓葬在漢墓北側,搶救發掘了4座,均為弧方型單室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構成。墓室頂部疊澀成穹窿頂,室內四角有仿木磚雕的柱子,四壁有磚雕板門,方格...
同時,5號墓的明堂是王氏墓地的地心,考古專家表示,此次發現的墓葬及附屬的明堂對山西金元墓葬制度、葬俗(明堂之制)、瓷器的流通和民窯瓷器的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明堂作為墓地的軸心樞紐目前來看在全國是第一次發現。省考古研究所宋建忠所長表示,這座距今800多年的宋金墓地排列清晰,墓葬磚雕、彩繪、壁畫保存...
清理出宋元茶末釉瓷碗1件(殘),天青釉鈞窯瓷碗1件(殘),白色石墜1件,花邊石珠1件,唐宋時期錢幣22枚,採集較為完整的磚雕標本13件,公安局案件偵破後移交銅鏡1面,豆青釉瓷碗1件(殘,粘接),豆青釉瓷碟1件(殘,粘接),模印磚20塊,灰陶罐1件(耳殘)。宋代柳毅傳書人物故事銅鏡 銅鏡直徑17.5厘米...
這些磚雕畫面,十分精緻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陪葬的器物有黑瓷梅瓶,黃釉小瓷碗,灰陶灶,灰陶彩繪蓮塔,這座蓮塔的蓮罐,置於三個相背而跪的大力士頭上。此墓葬的華麗堂皇正如墓誌所云,“各用香柏修棺,花磚卷屋”,“奇匠修極樂之宮,埏飾蓬萊之洞,睹而光添殊麗,千門罕比,其風事展後奢百里越常於眾...
從墓室結構看,汪家墳元墓群與宋墓相似,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有方形、復斗頂或卷頂和盈頂式,並有豎穴土坑墓。墓室結構極為繁華,有反映墓主人和當地人民生活的畫像磚,有神話故事的壁畫,有刻有二十四孝圖、鶴鳥、花草、天馬、牡丹和飛人的磚雕。如M20墓,墓壁由刻花磚砌成,起基四平,自下而上...
墓群特點 一、遼代壁畫保存完好、風格獨特、色彩艷麗,在目前國內已發現的遼代壁畫中實屬珍奇 獨特性、典型性、代表性壁畫居多。如我國首次發現的“中西合璧天文圖”,有珍奇的“茶道圖”“女扮男裝散樂圖”“三老對弈圖”等,或獨具、或罕見、或稀有 二、墓葬結構形式多樣 墓葬為磚雕仿木結構,有單室墓、雙室墓...
臨夏回族磚雕,建築裝飾工藝。工藝簡介 元末明初出現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屯居地區、風格獨特的磚雕工藝技術。在甘、寧、青地區久負盛名。多套用於清真寺、拱北(伊斯蘭教聖徒之墓)和住宅等建築物的影壁、障壁、門樓、券門、墀頭、脊飾及山花之上,製作技術極嚴。從燒制、打磨、格方、落樣、雕刻到安裝,每道...
金元墓,共14座。除一座長方形磚棺墓位於工地北端,其餘皆為磚室合葬墓,由單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墓葬都遭到嚴重盜毀,依據墓室結構大致分圓形、八角形和長方形三種。圓形和八角形為主要墓葬平面形制,據出土碎磚情況推測,圓形墓室中有仿木結構磚雕的占一半,且形制較大而深,其中一座墓推測還曾有彩繪,八角形...
從墓室結構看,汪家墳元墓群與宋墓相似,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有方形、復斗頂或卷頂和盈頂式,並有豎穴土坑墓。墓室結構極為繁華,有反映墓主人和當地人民生活的畫像磚,有神話故事的壁畫,有刻有二十四孝圖、鶴鳥、花草、天馬、牡丹和飛人的磚雕。如M20墓,墓壁由刻花磚砌成,起基四平,自下而上...
死後葬於宣化城西下八里遼墓群中。其子張恭謙任遼國樞密院留承,並與耶律氏通婚。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墓室組成 墓室建在地下4~5米處,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多種多樣,有雙室墓、單室墓,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大部分墓葬都是磚雕仿木結構。
關山遼墓群中墓道最長的為18米左右,最短的為12.5米。關山遼墓中有天井的墓葬為6座,分別為M4、M5、M9、M1、M8和M6。M9的天井呈方形,其餘墓葬天井皆呈斗形,6座墓中僅有M4的天井中繪有壁畫。關山遼墓群中僅有早期M7的墓門未採用磚雕仿木結構,其餘8座墓葬的墓門皆採用磚雕仿木結構。這其中以M6的墓門為...
墓葬未遭盜擾,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遺物推斷,墓葬年代屬遼代早期晚段。16號(蕭義)墓 16號墓是一座八角形多室磚墓,規模宏大,由墓道、墓門、甬道、前室、耳室和主室組成,墓向160°。墓門為磚雕仿木結構。主室、耳室平面皆為八角形,穹窿頂。耳室邊長1.32米,主室邊長約2.6米。主室北部橫置1具石棺,棺...
四五號墓 四號墓為雙室墓,前後左右壁中各設一耳室。照牆高8米,墓底距地表深11米。五號墓為三室墓,墓道長37米,照牆高9.3米,墓底距地表深11.8米。兩墓的墓門上均建有高大的門樓式照牆,照牆上都鑲嵌有磚雕、門闕、斗拱、彩繪磚等,裝飾達十幾層之多。彩繪磚和磚雕內容有雞首人身、牛首人身、...
中國的磚雕由東周的瓦當、空心磚以及漢朝的畫像磚發展而來,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製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種圖像。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量、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於墓室主人的社會...
該墓地是濟南地區黃河以北區域首次發掘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明代墓群。初步統計,磚雕墓葬32座,是山東地區磚雕數量最多的明代墓地之一。出土大量瓷碗、瓷罐為研究濟南地區明清瓷器的演變規律提供了豐富資料。該墓地毗鄰黃河,此次考古發現也有助於了解不同時期該地區黃河的水文、泛濫演變。考古成果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