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雜劇磚雕

宋–金–元雜劇磚雕,中國宋、金、元時期磚室墓中的雜劇及散樂題材磚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金–元雜劇磚雕
  • 所屬類別:雕刻
歷史沿革
北宋時,仿木結構建築壁間嵌有雜劇磚雕的磚室墓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的鄰近地帶已開始流行。如河南禹州白沙的北宋末年墓和偃師酒流溝的北宋末期小型磚墓,墓室壁間都嵌有雜劇淺浮磚雕。前者有磚雕2組共11人,分嵌於兩壁;一組4人,當系雜劇的各種角色;另一組7人,分別持大鼓、拍板、觱篥、腰鼓、笛子等樂器,當系散樂中各種樂部的代表性形象。後者有人物磚雕6塊,其中一組3塊,有人物5個,著不同服飾,作對話、戲謔等狀。另3塊各雕4女子作切鱠、烙餅、抱瓶狀,似為執役的女婢。
此種雜劇磚雕墓,到金元時代的平陽地區(今山西晉南一帶)尤為盛行,墓室的砌築和形象雕造更加富麗精美。其中如侯馬金衛紹王大安二年(1210)董氏墓,平面呈正方形,墓頂為八角形藻井,四壁遍砌磚雕。北壁雕堂屋3間,明間內雕曲足花桌,桌上置牡丹盆花,桌兩旁坐墓主人夫婦,兩側間各雕屏風,亦有侍立的男童女童。東西兩壁雕隔扇6扇,障水板上雕花卉人物。四壁上部皆砌垂花廊,廊上列置斗栱。
北壁上方正中砌有小戲台一座,台上有一排5個圓雕雜劇角色正在作場。襄汾南董金墓前後室的北、東、西各壁,共嵌高浮雕磚36塊,每塊都雕一散樂或舞伎等人物形象。另在河南省焦作市西郊金墓,前後室四壁的各朵斗栱之間,嵌有近於圓雕的散樂、舞蹈、說唱童子形象10多人,反映了雜劇、散樂在晉南、豫北一帶的蓬勃發展和廣為民眾所喜愛。出土有雜劇磚雕的元代墓葬,重要者有新絳吳嶺莊的至元十六年(1279)衛忠家族合葬墓、寨里村的至大四年(1311)墓、侯馬的延祐元年(1314)趙姓叢葬墓等。
其中吳嶺莊墓,分前後左右4個墓室,前後2室的四壁,均嵌有精美的磚雕。雜劇舞台面嵌砌在前室南壁的上方,出場的角色有末泥、引戲、副末、副淨和裝孤,兩端還有以拍板、腰鼓伴奏的司樂人。雜劇之外,前後兩室的壁間,還嵌有跑毛驢、獅子舞等由童子扮演的鄉村社火節目,生動地反映了雜劇這一藝術形式,由宋雜劇而金院本到元雜劇在晉南一帶的發展狀況,以及散樂、鄉村社火節目的繁榮景象。它們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創造,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戲曲、音樂、民間雜耍藝術的寶貴形象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