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反射星雲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
基本介紹
概述,反射星雲(reflection nebula),特徵,特徵種類,觀測方法,NGC1999星雲,概況,特徵,相關NGC 1999,NGC2023,其它,
簡介
概述
1999年12月哈勃遺產計畫小組捕捉到這張獵戶座反射星雲NGC1999的照片。反射星雲(reflection nebula),是靠反射和散射近旁的照亮星的光而變得明亮可見的星雲。2010年所知HH天體是由非常年輕的恆星噴出的高速氣流。[1]
反射星雲(reflection nebula)
特徵
反射星雲,以天文學的觀點,只是由塵埃組成,單純的反射附近恆星或星團光線的雲氣。這些鄰近的恆星沒有足夠的熱讓雲氣像發射星雲那樣因被電離而發光,但有足夠的亮度可以讓塵粒因散射光線而被看見。因此,反射星雲顯示出的頻率光譜與照亮他的恆星相似。在星雲中散射光線的是含碳的微粒(像是鑽石塵粒)和其他成分的元素,特別是鐵和鎳,後二者經常會排列在星系磁場中,造成星光輕微的偏極化(Kaler,1998)。哈柏在1922年就區分出了這兩種類型的星雲。由於散射對藍光比對紅光更有效率(這與天空呈現藍色和落日呈現紅色的過程相同),所以反射星雲通常都是藍色的。
特徵種類
藍色的反射星雲反射星雲本身不發光,其主要成分是星際塵埃。它們能夠被看到主要是因為它們反射了鄰近恆星發出的光。這類星雲通常都呈藍色,這是因為它們反射的藍色光較多。事實上,發光星雲和反射星雲通常是不可分的,它們總是呆在一起。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漫射星雲”。這些星雲中通常會孕育著年輕的恆星。[2]
在已知的反射星雲大約有500個,其中最好看的就是圍繞在昴宿星團周圍的反射星雲,在天空中同一個區域中還有藍色的三裂星雲。心宿二是非常紅的一顆紅巨星(光譜分類為M1),被一個巨大的紅色反射星雲圍繞著。[3]
主要區別
昴宿五反射星雲反射星雲與發射星雲的發射線光譜不同,反射星雲的光譜是和照亮星相似的吸收線光譜。反射星雲照亮星從早B型到G、K型都有,多數為B1—B8型,而激發發射星雲的恆星都早於B1型;另一方面,有些照亮星為B1型的亮星雲,具有過渡光譜型,即同時存在發射線和吸收線。也觀測到一些混合型的亮星雲,即在同一個星雲里,一部分表現為發射星雲,另一部分表現為反射星雲。
發射星雲和反射星雲並沒有本質區別,它們之間的不同光譜特徵是由照亮星的類型(B1型似乎是分界線)決定的。在反射星雲中,由於照亮星的溫度較低,缺乏很強的紫外輻射,不能有效地激發星雲中的原子,因而光譜中不出現發射線。
觀測方法
從反射星雲的表面亮度觀測,發現它們有很高的反照率,由此推斷,星雲中產生反射的粒子可能是由氫、碳、氮、氧等輕元素的簡單分子化合物組成的小冰粒,顆粒大小約為1/4微米。反射星雲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和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
NGC1999星雲
獵戶座反射星雲NGC 1999是個典型的反射星雲,就像被路燈照亮的霧氣,瀰漫在星際空間中的氣體與塵埃本身並不發出可見光,只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而發亮。它位於獵戶座中恆星誕生活躍的區域,距離地球約1500 光年。這個星雲因第一個 Herbig-Haro 天體就在其旁被發現而出名。Herbig-Haro 天體是一種極年輕恆星噴出的氣體流。
概況
【中文名稱】獵戶座反射星雲
【英文名稱】NGC 1999
【球地距離】約1500 光年【星座位置】獵戶星座
特徵
照亮NGC 1999 星雲的年輕恆星編號V380,表面溫度達攝氏一萬度,散發白色光芒,質量大約為太陽的3.5倍,由於還很年輕,所以周圍還留有大量的氣體,也就是我們所看見的NGC 1999。星雲中央一片呈T字形的烏黑色雲氣相當顯目,這片黑雲就是以亞歷桑納大學天文學家Bart Bok為名的「博克球」,伯克球是一團低溫氣體與宇宙塵埃,它的密度很高,所以能遮蔽在其後方的光。在哈伯望遠鏡的照片中,伯克球被後方明亮的星雲襯托出來。天文學家相信在伯克球中央正醞釀著即將誕生的新恆星。
相關NGC 1999
NGC 1999為威廉赫協爾與其妹卡洛琳赫協爾在大約兩百年前所發現,十九世紀時被列入4NGC目錄中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反射星雲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
獵戶座的反射星雲1999年12月,就在NASA的太空人修復哈勃太空望遠鏡後數周,哈勃遺產計畫小組捕捉到這張獵戶座反射星雲NGC1999的照片,反射星雲就象街燈周圍的霧,因為其內嵌的光源照亮了星雲中的塵埃而發亮;星雲本身不發出任何可見光。這個星雲在天文學史上大名鼎鼎,因為第一個被發現的HH天體(赫比格·阿羅天體)就在它附近(該HH天體剛好不在圖中),所知HH天體是由非常年輕的恆星噴出的高速氣流。
這個反射星雲被一顆明亮的、新近形成的恆星(在圖像的中間偏左)照亮,該恆星編號為獵戶V380,因為表面溫度高達10000攝氏度(幾乎是太陽的2倍)而發出白色的光芒,其質量估計是太陽的3.5倍。這顆恆星如此年輕,以至仍被形成恆星的剩餘原始材料環繞,這就是我們看到的NGC1999反射星雲。NGC1999的中心附近有一個不尋常的黑色噴流雲,在圖中亮恆星的右下一點點。這個暗雲是一個“博克球狀體”,以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Bart Bok命名。該球狀體是一團非常稠密的冷氣體、分子、塵埃組成的雲氣,擋住了它後面所有的光,在被V380照亮的反射星雲襯托下顯示出它的輪廓。天文學家相信博克球狀體內的塵埃和分子雲氣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然後形成新的恆星。
NGC2023
華麗的反射星雲NGC 2023位於獵戶座,離我們約1500光年。它在著名的火焰星雲和馬頭星雲近旁。整個NGC 2023星雲寬約4光年,而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僅是星雲的南方局部圖像,其中還有一條酷似地球上夕陽餘輝的光芒。
其它
反射星雲通常也是恆星形成的場所。
在1922年,哈柏出版了他調查亮星雲的結果,這工作的一個部份是反射星雲的光度定律。他得到了反射星雲視大小(R)和關聯的恆星視星等(m)之間的關係:
5 log(R) = -m + k
此處的k是與測量儀器靈敏度相關的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