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

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1835~1910),美國作家。筆名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生於密蘇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於康乃狄克州。

簡介,作品集,

簡介

幼時家境貧困,12歲時因父親去世輟學,開始到印刷所當學徒,稍大一點便外出找活乾。21歲時,對輪船上的領港員生活發生極大興趣,決定拜師學藝。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領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樣的人。這一段經歷為他今後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 。 他的筆名馬克 · 吐溫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測標”,twain為“兩英尋(合12英尺)”,“測標兩英尋”說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他隨哥哥去內華達;先捲入找礦熱潮,後去報館工作,從此開始創作生涯。
19世紀60~70年代,馬克·吐溫發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數為小品類。它們的主要特色是極度誇張、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實,思想單純,有一套先入為主的想法,結果處處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名篇《競選州長》、《神秘的訪問》都是這樣寫的。在一部分作品裡,幽默含有諷刺,如《競選州長》、《壞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釋說“ 幽默只是花絮”,“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經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嚴肅的創作目的。這期間他諷喻的社會現象有: 種族歧視、新聞界的烏煙瘴氣、投機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錯位與虛偽。
60年代末馬克·吐溫到了東部之後,發表了《傻子出國記》、《過苦日子》和《鍍金時代》三部長篇作品。
《傻子出國記》為通訊集,是馬克·吐溫的旅歐報導。寫天真無知的美國人在歐洲的旅遊見聞,滑稽、詼諧,表現出美國人在歐洲封建社會及其印記面前的優越感。《過苦日子》是一部回憶錄,寫作者到內華達找礦經過,其中有不少虛構成分,把艱苦的淘金生活寫得生氣勃勃,熱氣騰騰,其間一些誇張 、滑稽的故事表現出馬克·吐溫的喜劇才能。《鍍金時代》是他同鄰居、作家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旨在諷刺當時瘋狂的社會投機心理。小說的人物有企業家、政客、農場主和小市民。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告訴我們:在那個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獲得大量財富的是投機商、企業家和政客,小人物永遠是在做夢,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發財夢做了一個又一個,可餐桌上“只見冷水和生蘿蔔”。
70年代初,馬克·吐溫同一位富商的女兒奧利薇亞·蘭登結婚,定居在麻薩諸塞州的哈特福德。《湯姆·索亞歷險記》、《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就是這段穩定的生活期間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少年兒童追求新奇、冒險的生活。小湯姆厭惡呆板乏味的小鎮生活,包括主日學校的虛偽刻板、守舊的小市民習氣、老一套的布道演說……他同小夥伴去島上“探險”,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表現出少年兒童的活潑的稚氣。《在密西西比河上》回憶了作者當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運經歷、弟弟遇難等真實故事,富有詩意,抒情氣氛很濃。書中寫到領港員協會的組織和鬥爭是19世紀美國勞工運動的寶貴史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名著。小說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容,主人公換成湯姆的朋友哈克——一個窮苦白人的兒子 。他害怕醉鬼父親毒打,又受不了保護人的清規戒律,離家出走,半路上遇見黑奴吉姆,兩人乘木排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尋找自由州。哈克雖沒有受過教育,愛撒謊,但本性善良,好開玩笑,又富於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顧哈克,哈克幫助吉姆匿藏。哈克長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種族歧視觀念常牽制著他。他們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內心矛盾越尖銳。當時蓄奴州的法律規定,幫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決定寫信向吉姆的主人告發。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臨危不懼 ,而且捨己為人等優良品質,哈克就感到為難,最後終於把信撕掉。哈克的作為表現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書中還描寫了南北戰爭前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創造了許多人物形象。小說純粹用美國口語寫成,開創了美國文學口語文體的傳統。
80年代後期開始,馬克·吐溫的作品有:用荒誕情節批判英國封建體制的 《亞瑟王朝廷上的康乃狄克州美國人》,用巧妙錯位的故事諷刺美國種族歧視的《傻瓜威爾遜》,歌頌法國民族女英雄的《冉·達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錢腐蝕作用、暴露上等人偽善面貌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80年代馬克·吐溫籌辦出版公司並投資新式排字機的試製工程。這兩項工作均告失敗,致使馬克·吐溫破產。1891年,他遷家歐洲,自己作環球巡迴演講以償還債務。1900年回國。這個時期,他發表的長篇作品有《赤道環遊記》。
20世紀初,馬克·吐溫發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論:《使用私刑的合眾國》、《給生在黑暗中的人》、《為芬斯頓將軍辯護》、《戰爭祈禱》等。在這些論文中,作者控訴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同情並支持殖民地人民的鬥爭。隨著作者對社會現實認識的深化,他的幽默風格逐漸從滑稽趨向諷喻 ,開朗活潑的心情也逐漸變為憂鬱憤慨,這在他後期反帝政論中尤為明顯。在《什麼是人》 ,《第44號,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還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悲觀情緒。

作品集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苦行記》
《競選州長》
《案中案》
《卡縣名蛙》
《百萬英鎊》
《三萬元遺產》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業報》
《大宗牛肉契約的事件始末》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歷》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鬥》
《稀奇的經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王子與貧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