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法語: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1633年5月15日-1707年3月30日),法國波旁王朝時期軍事工程師,陸軍將領。
沃邦出身法國中部的小貴族。在福隆德運動期間加入大孔代一方,被國王軍俘虜後於1655年進入軍官團,任王室工程師。參加過法王路易十四進行的遺產繼承戰爭、法荷戰爭、普法爾茨選帝侯繼承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領導建築和改造大批要塞,並指揮一系列要塞圍攻戰。1678年任築城總監。1699年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703年獲法國元帥銜。1707年,沃邦逝世,享年73歲。著有《論要塞的攻擊和防禦》《築城論文集》等。
沃邦一生共修建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舊要塞,指揮過對53座要塞的圍攻戰。根據多年實戰的經驗,他系統地發展了棱堡體系的築城法,使當時法國派築城居歐洲首位,對歐洲築城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經濟學上,他提出了實施人頭稅、平等比例課稅的思想,被認為是重農學派的先驅之一。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影響,軍事工程學,經濟學,歷史評價,軼事典故,主要作品,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沃邦(又譯沃班、瓦本)在1633年5月15日生於法國中部勃艮第(尼韋奈)的聖萊熱-德富日雷的一個生活簡樸的小貴族家庭。
1658年,沃邦作為總工程師指揮格拉沃利訥(Gravelines)圍城戰。
1662年,負責為從英國購回的敦刻爾克修築要塞。
1673年法荷戰爭期間,法軍圍攻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要塞,首次採用他發明的平行攻城法。在敵要塞周邊挖掘平行或同心塹壕和伸向要塞的蛇形交通壕,掩護步兵接近要塞護牆,用炮火或炸藥打開突破口,迅速攻克當時被認為牢不可破的要塞。
1676年,沃邦獲準將銜。
1678年,沃邦任築城總監,掌管全國築壘工程,巡視、檢查並改進邊境築壘工事。他設計建造的斯特拉斯堡要塞(1681),是當時歐洲最先進的要塞體系。1687年,為巴伐利亞修築了蘭道要塞。此外,他致力於建設法國邊境防禦工事體系,1698年至1701年在阿爾薩斯的新布里扎克要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歐洲最好的要塞。
1688年普法爾茨選帝侯繼承戰爭時,法軍圍攻萊茵河畔菲利普斯堡,採用他發明的跳彈射擊法,殺傷隱蔽之敵。此外,他還發明插座式刺刀(把刺刀固定在槍口插座上)等方法。在手榴彈與炸藥包的使用和後勤供應等方面也均有建樹。
1701年,沃邦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3年,沃邦晉升為元帥,並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他晚年極力反對曠日持久的戰爭,致力於研究政治經濟學,匿名發表了《王國什一稅概論》一書,主張捐稅平等,因此觸怒路易十四而失寵。
1707年3月30日,沃邦因困擾多年的肺炎而在巴黎的居所(今巴黎聖洛克街旁一棟已被毀的房屋)中逝世,享年73歲。
主要影響
軍事工程學
沃邦作為軍事工程師,參加路易十四發動的所有對外戰爭,攻占圖爾奈、杜埃、里爾(1667年)、馬斯特里赫特(1673年)、瓦朗謝訥(1677年)、盧森堡(1684年)、菲利普斯堡(1688年)、蒙斯(1691年)、那慕爾(1692年)、沙勒羅瓦(1693年)、阿特(1697年)等城。一生共修建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舊要塞,指揮過對53座要塞的圍攻戰,並建立起近代第一支工程兵部隊。
沃邦長期從事戰術和軍事工程技術理論研究。根據前人經驗,把築城分為野戰築城和永備築城。其築城理論體系對歐洲軍事學術產生深遠影響。
他所構築的要塞有160個以上,其特點是強調了積極防禦。他的工事皆因時因地而異,從未有雷同的兩個工事。但一般說來,5.5米深的外壕及5.5米厚的胸牆,是典型的特色。他創造性地在防禦工事上設定了縱射火力,包括炮兵火力和步兵火力。當時歐洲在軍事工程方面堪與沃邦相匹敵的,只有荷蘭的軍官柯胡恩。柯胡恩發明過一種小型攻城迫擊炮,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還發明過3 種築城體系,適合於荷蘭等低地國家的地勢特點,故較複雜。他的攻城方法,主要是完全地集中攻城火力於一處,打開一條通道,然後從此處實施代價高昂的衝鋒。兩位軍事工程大師終於在納慕爾的攻防戰中進行了出色的表演,結果是沃邦略勝一籌。此役爆發於1692 年5月至6月間,法、荷兩軍相峙於柯胡恩所建並親自防守的納慕爾要塞。沃邦使用自己的戰術,在36天(另一說是10天)之內攻下這個要塞,法軍傷亡2600人,而守軍則付出多1倍的傷亡。在以前攻城時,沃邦常以加農炮集中轟擊壁壘,打開一缺口,再實施突擊。而這次他採用了“跳彈”及手投的手榴彈。“跳彈”是使用減裝藥,使炮彈在剛好越過胸牆處落下,然後再順著壁壘坡道跳起,在空中爆炸,將所經過之處的炮火及人員一同毀滅。
另外,攻取納慕爾要塞,沃邦還藉助了擲彈兵之功。這是一個由沃邦設立的新兵種,由精選的高大強壯步兵組成。他們被調至陣前,以手投擲“手榴彈”,其速度以及由其密度造成的火力,要強於炮火的實施。僅此役,法軍就用了兩萬多枚手榴彈。此後,投彈兵便成為法軍中的一個正式兵種,沃邦亦被稱為“擲彈兵之父”。3年之後,柯胡恩率荷軍來攻,試圖奪回納慕爾要塞。儘管沃邦已不在此地,但荷軍還是花了60天時間才迫使法國守軍投降。此戰荷軍傷亡1.8萬人,而作為防禦方的法軍僅損失了8000人。
經濟學
沃邦所謂的“什一稅”,不同於歐洲在“什一稅”名目下由基督教會向居民徵收的那種宗教捐稅。這種旨在使納稅簡單、確定、普遍,尤其是要求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內容,從理論原則上看,均系那一時期在歐洲流行的中國古代租稅思想之反響。L·A·馬弗利克《中國:歐洲的模範》中認為,沃邦主張主要稅收等於農業收成和工業產量的十分之一的建議,“與所報導的中國的習慣作法是完全一致的”。
沃邦的建議顯然是更著名的、由重農主義者在半個世紀後提出的土地純產品單一稅(參見詞條土地單一稅制)的先導。據說在18世紀前期,包括後來的重農學派成員博多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沃邦的什一稅建議是改革繁複、腐敗而苛刻的法國賦稅制度的最好辦法。但所有的廷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反對實行這個計畫,因此他的建議沒被採納,國家在貧困中苦苦掙扎。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沃邦的攻城戰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每逢攻堅,國王路易十四都攜帶著龐大的人員參觀。自從沃邦於1673年攻下了馬斯垂克要塞之後,每逢沃邦攻城作戰,路易十四都要親自督師,而且要帶著一大批宮廷人士,包括:貴族及其眷屬、一大批僕從、女裁縫師、理髮師,及主辦膳食的各色人等,均到軍中觀戰。他們在軍隊的營地旁,另建一營地,過著奢侈的生活。女賓們花枝招展,彩色帳篷,大臣和貴族的天鵝絨、絲綢錦緞,把戰場的一角變成了特殊的集市。當攻城開始時,那支特殊的觀賞團就在選定的高地上大飽眼福。看著沃邦元帥督統著他的士兵在泥土之中,象蜘蛛吐絲織網一樣,於要塞四周構築著平行壕及曲曲彎彎的通道。每天都有馳馬來報告戰況,“集市”的人們還就即將到來的戰果打賭,鬧得營地異常興奮。最後,當守軍放下武器時,他們還要前去參觀戰俘行列。
主要作品
沃邦著有軍事著作《論要塞的攻擊和防禦》《築城論文集》和《圍城論》等傳世。
後世紀念
- 墓葬
沃邦死後,葬於法國莫爾旺的巴佐謝。1808年,他的心臟被轉移在法國巴黎的榮軍院中。由安托萬·埃特克斯於1847年設計墓碑,其中有象徵著他作為工程師的指南針、長壽的柏樹等符號。
- 建築群
主詞條:沃邦防禦工事堡壘建築
- 紀念牌
1933年,在沃邦誕辰300周年之際,巴黎市在沃邦從前逝世的聖洛克街的居所(已被毀)外牆上放置了一塊紀念碑。
- 驅逐艦
法軍海軍有一艘獵豹級驅逐艦便以沃邦命名。這艘驅逐艦於1931年完工,1942年在土倫港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