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概論(薩伊創作經濟學著作)

政治經濟學概論(薩伊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政治經濟學概論》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03年。

該書共分為四部分:導論,規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研究方法;第一篇財富的生產,論述了生產領域問題,如商品流通、對外貿易和貨幣等問題;第二篇財富的分配,提出了分配的對象是價值的理論;第三篇財富的消費,提到了個人消費並重點探討了公共消費。

該書宣揚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通過對斯密的經濟論的解釋,創立了“三分法”,即把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劃分為彼此獨立的三部分:生產、分配和消費,提出了三要素論、分配論及薩伊定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政治經濟學概論
  • 外文名: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
  • 作品別名:政治經濟學概論: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
  • 作者:讓·巴蒂斯特·薩伊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首版時間:1803年
  • 字數:471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概論》由《導論》和《財富的生產》《財富的分配》《財 富的消費》四部分組成。
在《導論》中薩伊首先規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研究方法。避而不談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故意把政治經濟學說成是研究財富即研究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從而否認了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生產關係的科學,迴避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階級剝削關係。
在第一篇《財富的生產》中,薩伊提出了效用價值論,他撇開了生產的社會方面,只談生產的自然方面。按照他的說法,生產就是通過各種要素協同活動,使自然界本來就有的各種物質適宜用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即“所謂生產,不是創造物質,而是創造效用”。接著他認為生產不僅創造效用,也創造價值,並把商品的價值看成取決於效用。既然價值是由效用決定的,這樣他認為創造商品價值的,除了勞動以外,還有資本和自然,進而又得出了生產三要素這一觀點。
在第二篇《財富的分配》中,薩伊完全拋棄了斯密工資理論的科學因素,斷言工資就是工人勞動所生產出來的那一部分價值。
在第三篇《財富的消費》中,薩伊把簡單商品流通歸結為物物交換,得出一切商品不能同時發生過剩的結論。該理論掩蓋了資本主義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也掩蓋了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原因,即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矛盾,還掩蓋了資本主義生產特徵,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生產。

作品目錄

原編者的話
第二篇 財富的分配
緒論
第一章 價值的根據以及供給與需求
第一篇 財富的生產
第二章 收入的來源
第一章 生產這個名詞的意義
第三章 價格的實際變動和相對變動
第二章 各種勞動以及它們協同生產的方式
第四章 價格的名義變動和金銀塊與硬幣所特有的價值
第三章 生產性資本的性質和它協同生產的方式
第五章 收入在社會中是怎樣分配
第四章 協同創造財富的自然力特別是土地
第六章 什麼生產部門給生產力生出最充分的報酬
第五章 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協同生產的方式
第七章 勞動的收入
第六章 一切種類勞動的共同動作
第一節 一般勞動的利潤
第七章 人的勞力、自然的勞力和機器的勞力
第二節 科學家的利潤
第八章 分工的利弊以及分工可能達到的程度
第三節 老闆、經理或冒險家的利潤
第九章 利用商業的各種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協同生產的方式
第四節 勞工的利潤
第十章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所經歷的變化
第五節 現代人從產業進展所得到的獨立
第十一章 資本的形成和增加
第八章 資本的收入
第十二章 非生產資本
第一節 有息貸款
第十三章 無形產品或產出便消費掉的價值
第二節 資本的利潤
第十四章 財產所有權
第三節 最有益於社會的資本使用
第十五章 產品的出賣或需求
第九章 土地的收入
第十六章 從貨幣和貨物的活躍流轉所得到的利益
第一節 地產的利潤
第十七章 旨在影響生產的官方規定的效果
第二節 地租
第一節 規定生產性質的規則的影響
第十章 一個國家從另一個國家得到收入的影響
第二節 規定生產方法的管理的結果
第十一章 產品數量怎樣影響人口
第三節 有特殊權利的貿易公司
第一節 和政治經濟學有關的人口
第四節 影響穀物貿易的管理規則
第二節 國家產品性質對於人口在各地區之間的分配的影響
第十八章 由政府所作的生產努力而發生的對國民財富的影響
第三篇 財富的消費
第十九章 殖民地和殖民地產品
第一章 各種的消費
第二十章 外來的暫時移民和永久移民對國民財富的影響
第二章 一般消費的結果
第二十一章貨幣的性質和用途
第三章 生產性消費的結果
第一節 一般性敘述
第四章 一般的非生產性消費的結果
第二節 貨幣的材料
第五章 個人消費——它的動機與它的結果
第三節 一種貨物從充當貨幣所得到的增加價值
第六章 公共消費
第四節 鑄造貨幣的功用與鑄幣費
第一節 公共消費的性質與一般結果
第五節 更動本位貨幣的標準
第二節 國家消費的主要目的
第六節 貨幣為什麼既不是符號又不是尺度的理由
第七章 對公共消費有實際貢獻的人
第七節 估計歷史記載的金額時應注意事項
第八章 課稅
第八節 兩種貴金屬間無固定比價
第一節 各種課稅的一般影響
第九節 貨幣應是什麼樣子
第二節 各種課稅方法與各階級的負擔
第十節 銅幣或賤金屬幣
第三節 實物稅
第十一節 更可取的鑄幣形式
第四節 英國土地稅
第十二節 誰該負擔硬幣磨損的損失
第九章 國債
第二十二章貨幣的符號或代表
第一節 國家舉債及其後果
第一節 匯票和信用證
第二節 公共信用和它的基礎以及危及它的健全的情況
第二節 存款銀行
附錄Ⅰ
第三節 發行銀行或貼現銀行;鈔票或兌現紙幣
附錄Ⅱ
第四節 紙幣
譯名對照表
資料來源

創作背景

《政治經濟學概論》成書於法國大革命時期,18世紀末,法國在經濟上遠遠落後於英國。法國人口以農民為絕大多數,工業主要是手工作坊,封建制度的殘餘也依然存在。法國的階級矛盾與階級鬥爭已發展到白熱化,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打擊了封建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但資產階級害怕工人鬥爭,走上反革命的道路。在這種背景下,法國古典經濟學的發展未取得進步,走上了庸俗化道路。
薩伊是同一性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也是亞當·斯密的一般性觀點的普及者,在把這兩種作用結合起來時,他看到了自已的任務是把斯密所提出的思想系統化,提出應該作為這些思想的基礎的基本看法,並批評他所認為的斯密著作中的錯誤。和斯密一樣,薩伊也是當時的新經濟制度,即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護者,當時資本主義制度處於其幼稚階段,儘管薩伊也和斯密 一樣有自己的社會信念,並且批評了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帶來的某些社會問題。但作為一個辯護者,薩伊所關心的是要證明這樣一種觀點,只要取消了對貿易的限制,資本主義就有無限擴張的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他寫了《政治經濟學概論》,該書的第一版出版於1803年。

作品思想

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一書中,薩伊首先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三分法,即把政治經濟學中的經濟體系分為生產、分配和消費三個相互獨立的部分。該書共分為四個部分。
“導論”部分主要講述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方法和重要性。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他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應該採用哲學推理的辦法,其重要性在於既能使國家得到良好的經濟制度利益,又能提高公民管理經濟的水平。
在“財富的生產”這一部分中,薩伊認為,財富是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並和價值成正比。所謂生產就是創造效用的過程,生產數量是以產品所提供的效用來估計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和自然力三個部分,其中自然力是最重要的因素。這些要素在勞動過程中相互協作,它們都對產品的價值做出了貢獻。這些要素的使用是有價值的,對借用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所支付的代價分別叫做工資、利息和地租。取得任何產品的勞動都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勞動、套用勞動和執行勞動。這三種勞動對於一種產品的產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某一方面,就得不到產品。薩伊還論證了生產給產品創造了需求的理論,並對政府干涉生產過程的做法提出了批評,他主張產業和財富的健全狀態絕對是放任自由的,除了防止不正當行為的經濟管理外,一切政府的經濟行為都是應當克制和避免的。他甚至認為,政府經營生產性事業將給國民財富的生產效益和企業競爭帶來危害。在探討貨幣的作用時,薩伊認為貨幣的作用是價值尺度和交換媒介,它一方面可以幫助社會成員獲得自己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可以使交換公平進行。
在“財富的分配”一章中,薩伊首先分析了財富分配對象的性質,然後闡述了財富的分配規律。勞動、資本和土地之所以具有價值,取決於它們合作生產出來的財富的效用。各種生產要素價值的大小與它們在生產過程中所提供的作用成正比。產品是由人的勞動、資本和自然力共同創造出來的,這些產品就構成了擁有這些手段的人的收入。生產要素的價值同樣是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
第四部分“財富的消費"。消費意味著效用的消滅,也就是價值的消滅。消費分為國家消費和個人消費兩種,而國家消費又分為公共消費和私人消費。根據消費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所有的消費又可以分為生產性消費和非生產性消費。薩伊認為,課稅是將私人收入的一部分充作公用,其本身並不是再生產的方式,因此要徵收危害最小的稅,這種稅的條件是:稅率適當,最低限度地打擾納稅人,公平課稅,最低程度地妨礙再生產,有益於公民道德。同時,薩伊還分析了國家借債的行為及其後果。總體來說,他對這種做法是持反對意見的。

後世影響

《政治經濟學概論》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代表作,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西方世界廣泛傳播,成為當時歐洲大學裡的經典教材。書中提出的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觀點,被後人稱作“薩伊定律”, 它強調生產和消費、供給和需求( 經濟學術語稱為“一般均衡”)的相互影響決定了市場容量和產品價格,對以後的經濟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讓·巴蒂斯特·薩伊(1767—1832),法國經濟學家,被稱為“科學王子”、“亞當·斯密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及歐洲大陸的政治經濟學權威,生於里昂一個商人家庭,1794—1799年任《哲學、文藝和政治旬刊》主編,曾受拿破崙一世重視,被委任為法官,又被派往財政委員會工作,又因拒絕支持拿破崙保護關稅政策被解職,1805—1813年與人合夥辦紗廠,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後,先後在法國阿森尼大學、工藝學院和法蘭西學院講授政治經濟學,著有《政治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問答》《政治經濟學教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