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唐代王昌齡詩作)

塞上曲·秋風夜渡河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塞上曲》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以抑制憤激的筆調,描寫胡地秋寒,戍邊將士孤軍轉戰的艱苦,以及功多反而獲罪的不公平現象,寄寓著作者對邊疆愛國將士深深的同情和對朝廷是非不分的強烈不滿。全詩敘事議論,皆有所指,增強了詩的說服力,讀來頗為震撼人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塞上曲
  • 作者:王昌齡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品別名:塞下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塞上曲
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
遙見胡地獵,鞴馬宿嚴霜。
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
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雁門:唐代州屬縣,縣有西陘關,即雁門關,為邊防重地,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⑵鞴(bèi)馬:指戰馬不卸鞍鞴,以備不虞。鞴,即把鞍轡等套在馬上,裝束馬匹。
⑶“五道”句:《漢書·匈奴傳》載,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遣御史大夫田廣明等五將軍,分別自西河、張掖、雲中、酒泉、五原同時出兵以伐匈奴。這裡借指唐諸軍分道出兵。
⑷“孤軍”句:《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五將失道,陵獨遇戰。”這裡指將軍孤軍迎敵,百戰不衰。
⑸“功多”句:《漢書·張馮汲鄭傳》載,西漢雲中郡太守魏尚善養士卒,多謀善戰,功多未受重賞,反而因一次上報殺敵人數,差了六名,被關進獄中。此用其事。翻,反而。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秋風在夜晚暗暗吹過邊塞的河流,吹過雁門的桑田,邊地一片蕭瑟。
遠遠地能夠看見胡地有人在打獵,邊塞已經十分寒冷,戰士們只能在嚴霜中風餐露宿。
在戰場上,兵士們被分成五路作戰,將軍孤軍奮戰,身經百戰。
結果功勞多的反而會被下獄,想起這,真是讓戰士們傷心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是詩人漫遊河東時所作,《樂府詩集》中題為《塞下曲》其一。由於王昌齡有邊塞生活的經歷,所以他的邊塞詩都是紀實之作,即使是一些借邊塞之事以抒發情懷的作品,也是以他邊塞生活的體驗為基礎的。由於封建時代軍隊的性質,即使是在基本上是正義的戰爭中,軍中的矛盾仍然存在。像王昌齡這樣的有識之士,在邊塞生活中,不僅看到了廣大官兵輕身報國、建功立業的熱情,更以敏銳的眼光,洞察到軍中黑暗的現實:軍官腐敗,戰士艱苦,上下苦樂不均;朝庭失策,統帥無能,戰而無功,不能求得邊境的安寧,使戰爭曠日持久,使士兵和後方親人長久地忍受著征戍離別之苦。為此,王昌齡曾在詩中流露過對安邊良將的渴盼。更讓人憤慨和不能接受的是,真正能為國立功的才幹卓越的將士,卻常常受到壓抑、打擊,甚至殘害。這首詩即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真實反映。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塞上曲》寫的是一位在艱難作戰中取得勝利,建立了功勳,反被黜下獄的將軍的不幸遭遇。詩的前兩句描寫環境,並交待出時間、地點以及詩中人物的行動。時值秋季,又是在一個夜晚,雁門關上,一夥軍馬連夜過河。所謂“胡天八月即飛雪”,塞外的秋天,本來就已經非常寒冷了,秋天的夜晚,就更讓人寒涼難耐。在這樣的環境描寫中,詩人只想突出一個“寒”字,因此他沒有用更多的景物來大加渲染,只用秋風夜嘯,造成寒風徹骨的氛圍,使讀者聯想到,在這樣寒冷的秋天的夜晚,渡過冰涼的河水該是何等的艱苦。
“遙見胡地獵,精馬宿嚴霜。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遙遙望去,夜色朦朧中見胡人一隊出獵的人馬。大軍夜渡,頂著勁風,踏著冰涼的河水,當然不是為了去觀獵。再看他們,也並沒有胡人出獵的那種輕鬆愉快。夜營時仍是全副武裝,人不解甲,馬不卸鞍,隨時可以出發。接下來兩句,則道出了這隊人馬的真正來意。在這裡,詩人借用了漢宣帝曾遣五路人馬去討伐匈奴的古事,使讀者知道了這路人馬也是來打擊這些胡人,抵禦外辱的。“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最後一句才是揭示這首詩主旨的關鍵之所在。作者並沒有正面描寫敵我交鋒的過程,但“功多”句已表明這場戰爭是勝利了,而從“孤軍百戰場”中,又可看出這場戰爭是多么艱難,勝利是多么來之不易。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艱難環境中,率孤軍奮戰,並且取得了勝利的有功之臣,卻反被下獄問罪,難怪士卒要為之心傷了。
詩中前四句對胡地秋寒、部隊宿營場面的描寫頗有悲涼慷慨之氣,正是有了這四句的蓄勢,才使得後面的轉戰愈顯艱苦,有功獲罪讓人更感不平。全詩敘事議論,皆有所指,增強了這首詩的說服力,寄寓著作者對邊疆愛國將士深深的同情和對朝廷是非不分,賞罰不公,有功不賞的強烈不滿,讀來頗為震撼人心。

名家點評

明代李攀龍《唐詩選》:古今同恨。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