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溪村(湖南省新邵縣大新鄉下轄村)

塘溪村(湖南省新邵縣大新鄉下轄村)

塘溪村位於湖南省新邵縣西北邊陲的大新鄉,過去是一個典型的邊遠山區貧困村。近年來,該村在縣鄉領導的大力指導和扶持下,村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帶領全村人民紮實苦幹,團結協作,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人平年收入從幾年前的500元躍升到2006年的3000元。該村先後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村、全縣小康生態文明村、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塘溪村
  • 水田:560畝
  • 旱土:340畝
  • 山林:4200畝
貧困村,致富,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民族人口,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

貧困村

塘溪村現有水田560畝,旱土340畝,山林4200畝,該村過去十分貧困,村民致富無門,守著幾畝薄土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1992年,集中精力狠抓基礎設施的改善。2004年與大形山林場洞裡山工區合作,投資12萬餘元將23組、24組全長3.5公里的公路拉通,沒有要村民集資一分錢,更沒有向政府要一分錢。塘溪村唯一的從鄉道至村部的2.7公里道路過去坑窪不平,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唐孝周決心利用國家實施通暢工程機遇硬化該路。他自己帶頭捐款1000元,同時發動能人、老闆、村民自願捐款,得到了大家的積極回響,共募得10萬餘元的配套資金,使塘溪村成為大新鄉第一個實現村道硬化的村。2007年上半年,塘溪村又規劃了1.5公里的組道硬化,現材料已備,正在施工建設中。2004年全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現該村戶戶通電,為村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除此以外,塘溪村還利用山區水源優勢,以院落為單位建好自來水管網,實現了自來水戶戶通。今年還自籌資金60萬元,利用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高標準建設自來水廠,解決塘溪村、大西村、鄉政府、筱溪電站指揮部、派出所的4000人畜用水及消防用水。

致富

塘溪村村支部、村委會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條主線,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山區雜木優勢,2000年種植香菇40餘畝,每畝純收入達1.1萬元,產品遠銷廣州、深圳及附近縣、市,供不應求。該村又在太芝廟鄉,本鄉大秧田村、龍溪鋪楠木村大力發展香菇生產,形成產業基地。該村又瞄準花卉市場行情看好,與縣科協聯繫開發靈芝盆景2萬餘盆。銷售至深圳市場高達380元至500元1盆,效益驚人。2007年村里發展規模繼續擴大,預計直接可為村民人平增收達500元,銷售收入達150萬元以上。田間食用菌,山上果飄香。近年來,塘溪村植樹造林共營造速生豐產林1100畝,完成退耕還林180畝,其中果木經濟林56畝。養雞、養羊、養牛150頭以上的專業戶達50戶,從而為村里整體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塘溪村鼓勵村民勞務輸出,引導合理流動,推薦技能培訓。目前,全村有專業技工人才50餘人,在深圳、廣州成為廠技術骨幹,月收入過4000元的有30餘人。村里為此每年增加勞務收入4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廠口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4297.5畝(其中:水田1955.34畝,旱地2342.16畝),人均耕地0.85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97.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37.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畝;擁有林地1630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水面面積150畝,其他面積33243.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民族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99.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8.56 %。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產業。擁有企業 25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73戶,共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男性2569人,女性2610 人。其中農業人口 5111 人,勞動力354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苗族 2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68人,占人口總數的 10.9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9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 14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 公里。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2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575.2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 190.5萬元,有固定資產 60.5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4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9個,下設 2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
村委會由村支書:李志心等組成,下設中會、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 9個,共有團員 108 人。

人文地理

該村隸屬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地處廠口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8公里。東鄰新民村委會,南鄰沙朗鄉 ,西鄰富民縣,北鄰富民縣。轄界牌、太平哨、小村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73戶,有鄉村人口5179人,其中農業人口5111人,勞動力35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91人。
全村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297.5畝,人均耕地0.85 畝,林地15000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430元。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158人,少數民族黨9人,其中男黨員128人、女黨員30人。
明、清時屬沙浪里,清末為廠口堡,民國時屬北新鄉,1951年為廠口鄉,1958年為廠口管理區,1962年設廠口大隊,1984年三月設廠口鄉,2001年設廠口村委會。2004年9月為五華區廠口鄉廠口村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