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塘溪是一方奇異而美麗的土地。
白岩山是天台山脈中段北域的第一高山,它是鄞州主要水系之一大嵩江的發源地。梅溪是大嵩江上游的幹流,千百年來湯湯的梅溪流水滋潤了兩岸的沃土,哺育了發達的流域文明。塘溪鎮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岩山麓、梅溪溪畔,她北倚東錢湖,南枕象山港,匯聚天地之精氣,吐納日月之英華,是一個興起於唐宋,成型於明清的千年古鎮。
歷史沿革
塘溪鎮原為塘溪鄉,1992年5月撤區並鄉,原
塘溪鄉、管江鄉、赤堇鄉合併,成立塘溪鄉,1995年7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
經濟概況
全鎮國土面積94.6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7241人,外來人口14372人,耕地16000畝,山林71700畝。71省道由北向東穿境而過,境內群山環抱,山水秀美,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89億元,增長22.1%。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2.5%、23.9%和26.7%;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604萬元,同比增長30.2%。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075萬元,同比增長21.6%,地方財政收入3529萬元,同比增長4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2億元,增長30.9%。全年實現農業總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收入9426元,同比增長8%。
自然資源
重重疊疊山,鬱鬱蔥蔥林,彎彎曲曲溪,歡歡暢暢水,構成了塘溪美麗的自然畫卷。梅溪由西往東,亭溪自北而南,猶如兩條彩練玉帶貫穿鎮域,過金雞橋匯合後始稱大嵩江,再奔流15公里注入東海,河谷兩岸及河口形成富饒的塘溪盆地和大嵩衝擊平原,是
鄞州的主要稻作產區之一。
梅溪水庫是鑲嵌在塘溪自然畫冊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這座蓄水量為2650萬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地質勘探和測量,中間幾經曲折,終在上個世紀末劃上句號,圓了塘溪人幾代的夢想。人工勝自然,水害變水利。“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集灌溉、供水、發電、養殖、旅遊於一體的梅溪水庫,如今是塘溪一道最壯美的風景。梅溪水庫,這是名人智慧澆開的鮮花,更是烈士英靈守護的果園。
歷史遺蹟
塘溪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白岩山麓的保慶寺是歷史悠久的名剎,始建育唐朝。東山村的龍潭,紅岩山在當地頗負盛名。
金雞橋,董慶橋是有名的古橋。黃金岙水庫的石宕是幾百年來採石留下的遺蹟,氣勢磅礴,令人遐思。
著名人物
塘溪人傑地靈,名流輩出。近現代以來,一個遠離都市繁華,交通相對不便,人口不到3萬人的偏僻小山鎮,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突兀產生了4位國際級名人,50多位國內著名的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及教授級人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著名生物學家
童第周、書法泰斗
沙孟海、著名昆蟲學家
周堯、油畫家
沙耆等一批中外聞名的名人都孕育於此。這裡又是早期浙東農民運動的發源地之一,大革命時期廣州起義犧牲的沙文求烈士,建國後浙江省第一任省長沙文漢等一批愛國志士都誕生在這裡。他們是偉大時代的弄潮人,他們是先進文化的引導者,他們是家鄉人民學習的楷模和永遠的驕傲。
塘溪的靈山秀氣,孵化了塘溪人肯吃苦勤專研的韌性,孕育了塘溪人登泰山小天下的硬氣,成就了塘溪人建大功立偉業的風骨。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全鎮鎮上下圍繞加快建設“工業強鎮、文化名鎮、生態美鎮、和諧新鎮”四大目標,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快建設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不斷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塘溪,這是一方充滿激情畫意的紅色土地,也是一部飽蘸濃墨重彩的人文史詩,更是一座銳意改革進取的魅力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