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塗嶺古街南起塗嶺中心國小,北至塗嶺鎮政府舊址,長1000多米,寬約2.5米,中間是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的古驛道,兩邊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塗嶺古街
- 地理位置:塗嶺鎮
- 尺寸:1000米*2.5米
- 朝代:宋
提起泉州市泉港區塗嶺鎮,許多人會相當熟悉。然而,地處福建省交通要塞,有32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貫穿全境的塗嶺,卻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古代福建“官馬大道”。這條被當地人稱明清時期“福廈路”的古驛道,“北通省會、南抵廈漳”,是當時官兵、商賈、文人的必經之地,舟車穿行,絡繹不絕,熱鬧非凡。驛道上圓滑斑斕的鵝卵石,密密匝匝的商鋪,記載著昔日的喧囂與繁華。
這條明清“福廈路”最直觀的歷史印證,要數是保存較好的塗嶺古街了。古街南起塗嶺中心國小,北至塗嶺鎮政府舊址,長1000多米,寬約2.5米,中間是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的古驛道,兩邊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築。古街的旁邊,至今仍保存一座完好的古驛站。據王炳成老人介紹,古驛站由驛館、驛埕、洗馬池等組成,前院為迎賓院和門衛居住地,後院為辦公和驛丞居住地,其它為驛信兵宿舍和馬廄,規模相當宏大。在古街的中段,有一座“陳公修路功德碑”,記載著惠安鄉賢陳文輝在清乾隆九年重修古街的歷史。街旁的兩口古石井,至今仍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清泉,養育著為數不多的古街居民。
從塗嶺鎮南部的驛坂村,沿著古驛道向北行走,一直到最北面的白潼村,一個個看似平凡不過的地名,都有一段段動聽的歷史典故。在驛坂村,明洪武年間設定的郵亭雖難覓蹤影,供往來官員憩息的驛坂鋪卻還依稀可辨。驛坂村之北的路口村,由於地處古驛道的十字路口而得名。古驛道從打珠溪中游經過的地方,架有一座“無量橋”,有村民在溪橋前建居,便取名溪頭。
塗嶺古街,北通省會福州上海北京,南抵泉州漳州廈門,素有古代福建“官馬大道”,向來是中國南方官吏商旅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多少年過去了,塗嶺古街依舊,盡情地張揚著不盡的春秋生命,成為一幅千秋不朽的古畫。品味塗嶺古街,其實就能夠聯想到泉州歷史文化古城諸多古代官吏、文人墨客千古流芳的故事,宋朝蔡襄,明末王忠孝,清朝李光地……,都曾從容地踏上這條古道古街,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坎坷,承載著文明古國復興的歷史責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塗嶺古街不因舊村改造、舊路改建而較完好地保存下來。實為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