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簡介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征服此地。公元前4世紀該鎮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達到頂峰,後臣服於古羅馬。1860年併入
義大利王國。兩次世界大戰中為義大利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西北部的博爾戈為工業區,設有歐洲煤鐵聯營的大鋼鐵廠,是義大利的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罐頭食品、化學、紡織、水泥、亞麻及水產加工等,產牡蠣和貽貝。有鐵路通往布林迪西、巴里等。以古羅馬遺蹟較有名,有巨大的公共浴場、
圓形劇場、拼花地面和墓地。新城有
兵工廠、
天文台、博物館等。
氣候簡述
全年平均降雨量約700mm。潮差變化甚小,約0.3m。
港口介紹
塔蘭托港
泊位情況
港區名稱 泊位(個) 岸線長(m) 最大水深(m)
商業港區 3 550 10.8
工業港區 32 4690 26
總計 35 5240
港口信息
塔蘭托港裝卸設備有各種
岸吊、抓鬥吊、卸礦機、輸送帶及拖船等,還有直徑為152.4~863.6mm輸油管供裝卸原油使用。礦石碼頭最大可靠20萬載重噸的大型船舶,卸礦速率每小時可達2400噸,有鐵路線直通碼頭進行裝卸。還有
輸送帶可將礦石從泊位卸至鋼廠,也可以用輸送帶將水泥從工廠裝入船舶。另有CBM海上
浮筒最大可泊22萬載重噸的大型
油船。主要進口貨物為原油、礦石、木材、煤、鋼板、建材、穀物及磷灰石等,出口貨物主要有鋼材、鋼管、
生鐵、鋼製品、石油產品、貝殼、蔬菜、茶葉、小麥、酒、酒精等。年貨物吞吐能力約3500萬噸。
經濟概況
水產養殖業非常發達。海鮮,都是前一天晚上給捕撈上來,第二天一早賣了。當地居民都是吃新鮮的海鮮,而且價錢非常便宜。在熱鬧非常的魚市里,居民們一年四季,都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最新鮮的各種海產品。
區位優勢:是天然良港、海運便利、水源充足。
建築
建築以古羅馬遺蹟較有名,有巨大的公共浴場、圓形劇場、拼花地面和墓地。新城有兵工廠、天文台、博物館等。15世紀的聖天使城堡 (Sant'Angelo),主教堂和義大利收藏最豐富之一的國家考古博物館值得一看。
聖天使橋
連結新城和老城的是
聖天使橋橋。游者一走進塔蘭托,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矗立在碧波之上的鋼架大橋。鳥瞰全市,這橋像條扁擔,兩端挑著新城和老城。這座橋是當地人引為自豪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887年,原本是木製結構的,後經改建,至今仍是聯繫新舊兩城的惟一紐帶。
小街民居
老城的青石小街非常狹窄,周圍是希臘神廟的殘垣斷壁;
塔蘭托市政府已投資400億用於維護古建築,同時翻新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居民回老家去住。
特產
葡萄酒
作為義大利南部,工業城市代表的塔蘭托,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然而這裡的葡萄酒產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南部風情。這邊習慣了吃的跟葡萄酒很有關係,葡萄酒有甜的、比較鹹的、比較有礦物質的。
大海、陽光,這些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塔蘭托市里扎諾小鎮葡萄的獨特味道,除此之外葡萄園的土質,對本地葡萄酒的特色,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周末整個小鎮都很安靜,可是酒廠里來來往往的人卻並不少。很多住在這裡附近的街道鄰居,都會拿這么一個桶,來零買些這裡的葡萄酒。而且還有些,不是居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他們得開一個小時的車,到這個地方來,打這么幾瓶酒,幾分鐘就離開。
海虹
這裡產的海虹,在整個歐洲都非常出名。開春時節,海虹生長了一個冬季,正是肉多體肥的時候。這裡的海虹多的就像葡萄一樣,隨手都可以摘下來,隨手都可以嘗一嘗。到九月份的時節,這些海虹就能長成大的海虹,在市場上看到就能吃了。
文物古蹟
在塔蘭托的墓葬區發現的這個面具牽涉到對於戲劇之神迪奧尼索的崇拜活動。人們在聖露西亞墓地發現了這個面具。由於
古羅馬人占領了塔蘭托,這種面具一直使用到帝國時期。這種面具用於廣為人知的新喜劇中。具體來說它是喜劇二號主角的面具,他的頭髮捲曲,表演時頭戴宴會的花冠,臉很長而眼睛半閉。在公元前五世紀到四世紀之間,這些演員登台表演了格拉蒂諾、艾歐波利和阿里斯托法內的喜劇,但他們總是默默無聞,不能和政治明星以及公眾人物相提並論。
在塔蘭托的希臘墓地中,有一些有墓室和豪華石棺的墓地是運動員之墓。這些墓屬於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早期,其中之一就是這座“運動員之墓”。這座墓的彩繪石棺於1959年被發現,它坐落於古代的村莊邊,在連線城鎮和內地的一條東西向的大道旁。
城市故事
二戰時英國海軍偷襲塔蘭托軍港,使
義大利海軍損失過半的故事,是現代軍事海戰教材中經常引用的戰例,塔蘭托也因之而名揚天下。但對筆者來說,原來對塔蘭托的了解僅此而已。查過地圖後知道,塔蘭托是義大利
普利亞大區的一個港口城市,處在義大利長靴形國土的“靴根”上。其他的,便不甚了了。這種模糊印象使此行增添了幾分尋根探寶的味道。
要尋源就得先訪老城。傳說這裡是海神波塞冬之子塔拉斯的故鄉,早在羅馬建城1200年前塔拉斯就踏上了這片土地並為她旖旎的風光所傾倒,於是破土建城。在近4000年的悠悠歲月里,這座神話般的古城經受了無數次外族人的入侵和洗劫,卻始終沒有被歷史的波濤淹沒。相反,古希臘文明得以在此復興,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同樣在這裡發揚光大。
漫步在老城狹窄的青石小街上,希臘神廟的殘垣斷壁與你擦肩而過;哥德式的屋頂與
巴洛克風格的台階相得益彰;即便是普通的民宅,其門窗也風格各異。街道大多不是筆直的,視線從巷道口進去是走不遠的,蜿蜒盡處露著一抹被兩邊房頂斜切出的藍天。仰頭遠望,目光極處的陽台上有少婦正晾衣服,她身著滾著五彩飾邊的白長裙,盤起的頭髮上別著銀光閃閃的飾物,身後牆上有明暗的雕刻,恍如人在畫中。
老城固然讓人留戀,但這仍擋不住塔蘭托人擴展城市空間、開闢新居住地的強烈願望。從19世紀初,許多達官貴人爭相在老城對岸大興土木。經過200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新城高樓林立,道路通暢。鬱鬱蔥蔥的棕櫚樹隨風搖曳。離市中心不遠處有座現代風格的天主教堂,是20世紀70年代米蘭著名建築師齊奧旁蒂的傑作。整個建築通體潔白,像一隻駛向上蒼的巨形帆船,設計師用他豐富的想像,將天、地、海融為了一體。
連結新城和老城的是座橋。其實,游者一走進塔蘭托,首先進入視線的就是這座矗立在碧波之上的鋼架大橋
塔蘭托悠久而豐盈的文化不僅體現在建築和雕塑等文化形式上,它同時也溶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塔蘭托人對傳統美食的酷愛真是讓人稱羨不已。義大利“歐洲綠帶”協會是一家旨在用文化推動旅遊和餐飲的組織,該協會提出的口號之一是“吃奶奶當年吃過的飯 ”。顧名思義,他們主張保護傳統飲食,倡導返璞歸真。
麵包、橄欖和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上帝對塔蘭托偏愛有加,該地區漫山遍野可見深綠色的
橄欖樹,是全國著名的橄欖油產地。說起葡萄酒,塔蘭托人更有掩飾不住的驕傲。
塔蘭托有太多值得驕傲的東西,可現代塔蘭托人仍不滿足,他們在思考要為後代做點兒什麼。老城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現住人口只有幾千人。主管旅遊、文化的副市長埃斯波西多先生告訴筆者,市政府從今年秋天起,將投資400億里拉用於維護古建築,同時翻新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居民回老家去住。塔蘭托的旅遊主題就是“歸根”。
仔細體味這“歸根”的含義,讓人頓生感慨。人類對祖輩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就是一次次的尋根行動嗎?塔蘭托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繁衍,也正是塔蘭托人對自己根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