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奇人

塔蘭奇人

塔蘭奇(Taranči)又稱塔蘭奇人、塔蘭奇族、薩爾特-塔蘭奇,是突厥語和蒙古語的音譯,有譯作“塔里雅沁回子”,意為耕地人,“種麥子的人”,是指來自塔里木盆地維吾爾族,多數來自喀什,也有來源是阿克蘇、拜城烏什哈密,他們最早於公元10世紀定居伊犁地區,但由於後來的戰亂而大批遷徙至其他地區。在葉爾羌汗國時代,又有大量的南疆的維吾爾人來到伊犁河谷定居,十七世紀以後,準噶爾貴族控制伊犁,這些維吾爾農民普遍被冠以塔蘭奇的稱呼,他們其中的一部分是被準噶爾封建貴族遷至伊犁墾田的維吾爾人(在伊犁河以北的伊寧與以南的海弩克、以及在哈薩克南部的潘菲洛夫也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蘭奇人
  • 外文名:Taranči
  • 指代:來自塔里木盆地維吾爾族
  • 名稱來源:突厥語和蒙古語的音譯
  • 形成:十七世紀
塔蘭奇是突厥語辭彙,最早出現於11世紀的著作《突厥語大辭典》中,“taran ”意為耕地、田地, “qi ”意為者。但是在被蒙古人借用之前沒有表示文化,歷史背景的群體的稱呼。11世紀的突厥語詞典中出現時完全是一個語言學的角度出現。但是清朝時出現時已經不是單一語言學角度了,有了新的含義就是已經被蒙古人借用,並表示群體屬性的含義了。所以塔蘭奇表示群體屬性出現在清朝時是沒錯,再次之前沒有一個人群被叫做塔蘭奇,作者去過伊犁,提到過伊犁河,卻沒提到過那裡的人被叫做塔蘭奇。
準噶爾貴族控制伊犁時期,他們是國家農奴,他們不能逃出伊犁,否則被嚴拿治罪,清朝平定了準噶爾,後為供應滿洲人駐軍糧食與開發伊犁,保留了此制度(後來南疆來伊犁的維吾爾新移民,塔蘭奇人稱之為“喀什噶爾人”,以示區別)。派吐魯番及南疆遷六千多戶維吾爾族農民至伊犁屯田納糧,叫回屯。1760年初步實行,第一批五百戶、第二批500戶、第三批200戶。1761年再派一千戶,他們多數是吐魯番阿克蘇烏什庫車拜城賽里木沙雅爾人,到1768年滿6000戶不再進行移民。他們每年交16石糧食。塔蘭奇人由清廷特派的吐魯番郡王之子穆薩為首任伊犁阿奇木伯克管理(阿奇木伯克也有權把犯罪的自由維吾爾人變成塔蘭奇),下轄各級伯克,自成系統。他們頭人是伊犁將軍
他們在同治陝甘回變後同時反清,起初合作但後來反目屠殺伊犁的東乾人
他們民國時期曾經是分裂出的民族,成為新疆14個主要民族之一,後編回維吾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