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溫搭里哈遺址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是這一地區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前256年)典型的文化遺址。遺址中心部分開闊,外圍環繞大小不等的山包數個,山包邊建有房址,平面方形或圓形,土坯牆,存有木質建築構件。它對研究甘青地區青銅時代的文化、聚落形態以及環境的變遷有重要科學價值。
於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以國發〔2001〕25號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溫搭里哈遺址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時間:2001年6月25日
- 級別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127
- 分類號:127
- 時代:青銅時代
- 所在地區:青海省都蘭縣
- 地理位置: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
基本概況,主要保護內容,現存主要問題,
基本概況
塔溫搭里哈遺址: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西南約10公里的塔溫搭里哈(蒙語地名,即五個山頭的意思),由於該地區降雨量極少甚至多年不遇,遺存保存相當完整,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由四個大山包和三個小沙包包圍成一圈,中間是一塊黃土鋪墊的廣場,長約250米,寬約150米,廣場上沒有發現遺址和遺物,這樣獨特的布局在全國還是首次發現,是當時人們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遺址文化層直接堆積於地面之上,這與其它地區遺址埋藏於地下形成截然的對比,十分獨特。遺址丘平面呈不規則形,上有松木木柱,木柱上有榫卯結構的建築遺存和土坯牆建築遺存。遺址中發現的房址有平面方形或圓形兩種,房址周圍有土坯建築的大型圍欄,裡面堆積大量羊糞。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遺物,有絲毛織品、青銅器等。尤其是出土的繩線上,有的打著死扣結、有的打著活扣結,個別的繩上連續打著幾個結,可能是古人結繩記事在歷史遺物上的體現。
遺址延續時間較長,其上限在西周時期,下限可能到戰國秦漢時期。結合有關文獻記載,可能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創造的,對研究我國民族歷史變遷以及柴達木盆地古代文明的發展和氣候的變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塔溫搭里哈遺址等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主要保護內容
對遺址進行全面勘探,重點發掘;徹底調查是否像衛星照片上所反映的那樣遺址周圍有一圈城牆;結合考古地層綜合研究柴達木盆地古氣候演變與古文化產生、消亡的關係;以此遺址為折射點更深入研究諾木洪文化的遺址分布特點,搞清楚這一文化的內涵;為開展諾木洪文化聚落研究與青海西部地區古代民族變遷的關係作準備。
“九五”以來主要的保護工作是完善了遺址的“四有”及建檔工作。對該遺址的保護主要以防止遺址被盜和被破壞為主,並在該地區設立了文物保護管理站,架設了保護網圍欄。
期間計畫對該遺址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和清理,同時加大保護力度,增加人員編制,加強遺址的管理工作,此項工作計畫投資50 萬元。
現存主要問題
諾木洪文化是青海省特有的地處西部草原的古文化,由於氣候環境惡劣,除了1959年進行過一次試掘之外尚未開展過大規模正規發掘,而這一文化的產生和消亡至今仍是一個謎,急需作為一個課題搶救和研究。
由於都蘭塔溫搭里哈遺址地域遼闊,且地處偏僻,人煙稀少,文管部門編制少,對遺址保護力不從心,又由於經費緊張,使保護工作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