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膽道內置管引流術

塑膠膽道內置管引流術主治惡性腫瘤(原發性或繼發性)所致的膽道梗阻,既可用作術前準備,也可作為晚期腫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療。

操作名稱,適應症,禁忌症,用品及準備,方法及內容,注意事項,併發症,

操作名稱

塑膠膽道內置管引流術(ERBD)

適應症

1.惡性腫瘤(原發性或繼發性)所致的膽道梗阻,既可用作術前準備,也可作為晚期腫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療。
2.膽管結石有以下情況者:老年或其他手術風險極大、不宜手術者。不宜EST或內鏡取石不成功者。預防結石嵌頓或膽管炎發作,可作為術前準備。
3.良性膽道狹窄,可在內鏡膽道擴張後套用;硬化性膽管炎;膽瘺。

禁忌症

1.ERCP禁忌者。
2.肝門部膽管腫瘤,肝內多級分支膽管受侵引流範圍極為有限者慎用。

用品及準備

器械準備 十二指腸鏡(活檢孔道在3.2mm以上),導引鋼絲,膽道擴張導管(8.5-11.5Fr,根據所用內鏡孔道決定),7-14Fr塑膠內置管及其與之配套的支架輸送器(7-8Fr支架的輸送器僅為一相同口徑的推送器,10Fr以上支架的輸送器除推送管外,還有一5-7Fr的內襯定位管),所有器械均應嚴格滅菌。

方法及內容

1.行常規ERCP,了解膽道病變性質、部位、範圍等,確定內置管引流的部位。
2.經造影導管插入導絲,超過梗阻段,進入所需引流的膽管中。
3.膽道狹窄較嚴重者需行膽道擴張,選擇合適的擴張導管循導絲送入膽道,在透視下確定擴張管的最大徑處已通過狹窄部位,留置3-5min後退出。
4.順導絲插入內置管及其相應的輸送器,在透視下逐步將內置管送入膽道,而將末端倒刺以下內置管留在十二指腸腔內,最後依次拔除內襯管和推送管。

注意事項

1.為提高引流效果和內置管的引流時效,根據所用內鏡儘可能選用最大口徑的內置管,內置管的長度應測量梗阻段上界至乳頭的距離決定,避免過長或過短。
2.在內置管置入過程中,內鏡與乳頭之間的距離不宜過遠,避免支架在十二指腸腔內伸入過長,而應藉助內鏡屈曲與抬鉗器的上舉運動將內置管逐漸送入。
3.內置管放置好後,應仔細觀察其引流效果,儘量吸出膽汁和造影劑,確信引流滿意後方可取出內鏡。
4.如果乳頭附近有狹窄,內置管插入有困難,或擬放置較大口徑的內置管時,也可事先行乳頭括約肌切開。

併發症

1.膽管炎和膿毒血症 主要見於引流範圍小、效果不佳,或術中注射過多造影劑者,除加強抗生素套用外,必要時應考慮重新置管。
2.胰腺炎 一般僅為一過性胰澱粉酶升高,多數患者72h內逐步恢復正常,應禁食,也可適量給予抗胰酶或抑制胰腺分泌的藥物。
3.內置管阻塞和脫出 通常7-10Fr內置管的平均通暢期為3月左右,一旦患者黃疸復發或有膽管炎發作,應及時更換失效的內置管,可採用圈套器、取石籃或專用的支架回收器(retrievor)將內置管取出,然後置入新的內置管。需長期內引流者,有條件時宜每3-4月更換1次。
4.十二指腸損傷、出血或穿孔 較為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