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兒童長期脫離大自然,造成心靈脆弱,成為“塑膠兒童”,引起社會關注。
台灣著名作家三毛有篇以《塑膠兒童》為題的文章,描述了一對被電視、可樂、動漫包圍的雙胞胎侄女和兩個對室外遊戲、夏夜星空、月光下的山巒毫無興趣的五六歲的孩子,三毛稱其為“塑膠兒童”。她認為這些城裡長大的孩子已經失去了大自然天賦給人的靈性,已經習慣用物質代言歡樂,無法與自然和諧共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塑膠兒童
- 作家:三毛
- 地區:台灣
- 特點:失去了大自然天賦給人的靈性
簡介,現狀,
簡介
“塑膠”時代的來臨逐漸讓孩子們脫離了大自然,他們不會上牆、爬樹、撈魚、摸蝦,而是每天上學、補習、學才藝,做完繁重功課後僅有的一點空閒,看看電視和上網玩玩遊戲也就不夠用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螢火蟲,分不清樹的種類,從不對大自然的存在感興趣。
現狀
假期里,有很多孩子都像這樣呆在家中,不願意出門,也不願去同學家串門,但對看電視和玩遊戲卻樂此不疲。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無法融入大自然,無法像他們兒時那樣從自然和荒野中尋找歡樂。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動輒自閉、抑鬱,令家長十分憂心。
這一代的孩子有他們自己喜好的東西,他們一長大就明白了國際化,一交流就用上了網際網路,從小到大接觸的都是現代的電子產品。他們生活的城市是一個“鋼筋水泥炮製”的世界,見不到農田、菜園、叢林。或許會對大自然有探索的好奇,但家長總是不放心孩子在外面跑,擔心他們被蛇咬、被蜜蜂蟄、被草割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少與外界接觸,只能在家裡看卡通片,玩電腦遊戲、看漫畫書,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
其實,不單兒童被打上了“塑膠”的標籤,一些“80後”、“90後”青少年也被稱作“塑膠人”,現代科技把他們從頭到腳都武裝了,但交際圈子小,經常泡網咖,進而逃避現實生活。在“被塑化”的時代,年輕人開始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