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人張季鸞先生傳》是201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報人張季鸞先生傳
- 作者:徐鑄成
- 類別:傳記類圖書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8061287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是201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是2018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內容簡介 本書為老報人徐鑄成先生晚年撰寫傳記三種之一(另二種為《杜月笙正傳》和《哈同外傳》)。三聯書店曾於1986年初版,此次即據以...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是200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本書講述了辦報人張季鸞的生平事跡,記敘一個人,一份報和一個時代榮辱與共的風雨歷程。內容簡介 本書為老報人徐鑄成先生晚年撰寫的傳記三種之一(另二種為《杜月笙正傳》和《哈同外傳》)。三聯書店曾於1986年初版,此次即據以核實史料...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修訂版)》是200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鑄成。內容介紹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修訂版)》主要內容: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一個風雲激盪、各種新生事物不斷湧現,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時代。伴隨著皇權的禁錮、軍閥的專橫、敵寇的入侵,一批批報人從逆境中成長起來。他們始終...
張季鸞先生文筆犀利酣暢,在標題製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獨到之處。他和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水利科學家李儀祉並稱為“陝西三傑”。 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唁電中這樣說:“季鸞先生,文壇巨擘,報界宗師。謀國之忠,立言之達,尤為士林所矜式。”張季鸞幼年時有點口吃,還體弱多病,但文章卻寫得又快又好。光...
張季鸞先生人生最輝煌的期間是1926年主持新記《大公報》筆政後,這15年間,他馳騁報壇,聲名遠播海外。其影響之大,享譽之高,不惟國內罕有其匹,就是在歐美新聞人中也不多見。評價張季鸞 張季鸞50大壽時,于右任獻詩讚之:榆林張季子,五十更風流。日日忙人事,時時念國讎。1938年在漢口,周恩來就曾對《大公報...
《張季鸞: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202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未鳴、韓淑芳 。內容簡介 張季鸞(1888-1941)名熾章,陝西榆林人。中國新聞家和政論家。1908年,在於右任主辦的上海《民立報》任記者。辛亥革命後,擔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負責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等重要檔案,並且發出了中國近代...
張季鸞先生文筆犀利酣暢,在標題製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獨到之處。他和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水利科學家李儀祉並稱為“陝西三傑”。 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唁電中這樣說:“季鸞先生,文壇巨擘,報界宗師。謀國之忠,立言之達,尤為士林所矜式。”目錄 國府當局開放言論之表示 論提倡氣節廉恥 中國文明在哪裡?論...
張季鸞先生紀念文集 《張季鸞先生紀念文集》是1991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季鸞先生(1888-1941)是我國近代新聞事業的奠基者,著名的報刊政論家和愛國人士,本書編收評贊、憶念和研究他的文章。
重訴生平一為陳布雷先生逝世三周年作113 中國自由史上一位獨立的記者117 記費鞏教授124 根富老老128 追懷傅秉常先生137 悼念張道藩先生142 我與曾慕韓先生的交往(節選)146 悼念左舜生先生149 我所認識的張季鸞先生(節選)152 大記者與大英雄156 永憶吳南軒先生159 永懷梁鋆立博士162 續論“宋教仁與民初國會”...
吳延俊 吳延俊,1945年生,湖北天門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學史副會長,1997年11月《新記大公報史稿》獲吳玉章獎第三屆新聞學優秀成果獎。該書共4篇17章37.6萬字,訂正徐鑄成先生《報人張季鸞先生傳》中53處錯誤。與屠忠俊先生合著《網路新聞傳播學導論》。
張季鸞臨終前留有遺囑,一感念中國抗戰大業未竟,二感念《大公報》事業。9月8日,王芸生親自撰寫社評《敬悼季鸞先生》。在張季鸞兩周年忌日,王芸生又在《季鸞先生的風格與交流》一文中說:“我與季鸞先生相識十四年,同事12年,高攀些說,可算得‘平生風儀兼師友’,但我自忖,還不夠給季鸞先生寫評傳的資格,...
在傳授新聞工作經驗、培養新聞人才、研究新聞學發展趨勢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在海內外出版《舊聞雜憶》(正、續、補三編)及《報海舊聞》《新聞藝術》《新聞叢談》《杜月笙正傳》《張季鸞先生傳》《徐鑄成回憶錄》《徐鑄成新聞評論選》《風雨故人》等著作共17部,約300萬字,有的被翻譯成外文出版。出版圖書 ...
《報人張季鸞先生傳》史實考訂 《大公報史》史實考訂 重慶談判期間《大公報》評析 《大公報》“敢言”傳統的思想基礎與文化底蘊 胡政之的報紙經營思想與實踐 合法媒體與政府關係的理想模式 ——對“小罵大幫忙”的新解讀 “大公理想”的表達、承續與發展 ——由“忘己”“無私”到“四不”華文報刊史論 也談海外...
—兼論當代中國新聞史料之辨析》,《青年記者》2012年12月下;13、《報人張季鸞的1919年:以南北議和為中心》,《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第五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4、《新聞史,原來還可以這么寫!評介李彬〈中國新聞社會史〉》,《全球傳媒學刊》第六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丹青先生的那篇文章被收入本書,是出於其文獻意義。這篇文章半年前就出來了,被斃過,被刪過;“人物”部分介紹的是傑出報人張季鸞,微言大義,一切盡在不言中;0600中有一篇公路關於台灣現代民歌運動的文章,這次她鼓搗的是台灣校園歌曲部分,《幾個女生的歡喜悲》是上部,下部《幾個男生的曠古情》將刊於0603上...
關於這一點,上世紀初的《大公報》主筆張季鸞先生有過一個形象的“包花生米”比喻,大意是說他的評論文字上午刊發在報紙上有人買來讀,下午就會被他們用來包花生米或者用作他用,全不記得了。這當然是笑侃,張先生的《大公評論》百十年後讀來依然熠熠生輝,時弊之針砭,激揚之文字,酣暢淋漓,乃後學之楷模也。...
後轉入報界,深得張琴南、陳博生、張季鸞、胡政之等賞識、提攜,先後在《北平晨報》、《天津庸報》、《大公報》、《文匯報》、《中央日報》等擔任編輯主任、副總編輯等職,為《大公報》第二代高層領導之一,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代表。一度在北平中國大學、上海新聞學校、暨南大學等擔任講師、教授。1945年曾以《益...
不久,《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1888—1941)給孔昭愷又安排了一些採訪工作。他曾去過河南開封採訪第十六屆華北運動會,每天在下午七時前把寫好的當天新聞稿自編成電碼送到電報局,第二天天津《大公報》就有了運動會新聞,而天津其他報紙的訊息都要遲《大公報》一天。這是他第一次赴外地採訪大型活動,先前學習的電報...
2013年6月,報界宗師張季鸞先生紀念碑亭在原址上恢復重建。建築特色 革命公園採用中國傳統北方園林造園手法,對稱式中軸布局,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構築出自然、生態的園林景觀格局,既突出莊重、肅穆的紀念性特色;又形成自然、生態、休閒的紀念性文化公園的景觀特色。主要景點 綜述 革命公園內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
本書是歷史學者陳遠歷年來歷史隨筆選集,延續其研究知識分子的理路,內容涉及民國歷史上的大學校長梅貽琦、蔡元培、司徒雷登;報業巨頭張季鸞、吳鼎昌、王芸生、儲安平;以及新舊交替之間的知識分子黃炎培、梁漱溟、馮友蘭和解放區成長的知識分子賈植芳、李新、周而復等人,作者在考察這些知識分子命運時,力求在有新材料的支撐...
中國近現代二十七位學人列傳》將其中學者與文化名人部分抽出,單獨成冊;目次以人物出生時間為序。圖書目錄 推薦序 容閎 嚴復 辜鴻銘 蔡元培 孟森 鬍子靖 楊度 張伯苓 連橫 章士釗 余嘉錫 蔣夢麟 丁文江 張季鸞 王雲五 胡適 姚從吾 董作賓 錢穆 蔣廷黻 沈宗瀚 傅斯年 羅家倫 李濟 成舍我 張其昀 蕭一山 ……
第二展室主要展出李儀祉先生和地方十多位辛亥革命先驅的資料簡解、有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千古功臣楊虎城和先生並稱陝西三傑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報界宗師張季鸞和辛亥革命陝西骨幹人物李元鼎、寇遐、蒙浚生、韋協度、井岳秀和蒲案先烈常仙州、原斯建、常銘卿的照片及曾任辛亥革命陝西支部長的李...
報界巨子胡政之 《大公報》與胡政之 第二輯 辦報理念:忘己之為大,無私之為公 史海鉤沉 精神事業做人 報人的態度 望平街上的哀思 畢生盡瘁新聞事業 張季鸞、胡政之和《大公報》研究部 我所認識的胡政之先生 報業全才胡政之與《大公報》(節選)報壇巨擘的風範 壯志未酬身先死 胡政之先生的新聞觀 政之先生的政治...
1928年陶菊隱曾擔任《新聞報》戰地記者,隨國民軍報導“二次北伐”,冒槍林彈雨發回大量戰地訊息,親身經歷了日本侵略者製造的“濟南慘案”。這些對軍閥混戰時事新聞的迅速、準確報導和深入的述評分析,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與天津《大公報》的張季鸞並稱為當時中國報界“雙傑”。宣傳抗戰 從30年代起,陶菊隱又先後...
另外,于右任、李儀祉(水利專家)、吳宓(哲學家、文學家)、張奚若(建國初教育部長)、范紫東(戲劇家)、張季鸞(著名報人)等人都曾在此求學。乾嘉以後,在三原學派中湧現出了幾位很有影響的關學大師,代表人物有毛漢詩、毛班香父子、賀瑞麟和朱佛光。毛漢詩(1821—1892),名亞萇,字漢詩,以字行。毛班香(...
重訴生平一為陳布雷先生逝世三周年作 中國自由史上一位獨立的記者 記費鞏教授 根富老老 追懷傅秉常先生 悼念張道藩先生 我與曾慕韓先生的交往(節選)悼念左舜生先生 我所認識的張季鸞先生(節選)大記者與大英雄 永憶吳南軒先生 永懷梁鋆立博士 續論“宋教仁與民初國會”愛國報人潘公展先生(節選)吳稚暉先生...
15歲的張季鸞第一次見到劉古愚時,是在1902年的秋天。幾個月後,劉古愚受到陝甘總督崧蕃的邀請,離開陝西鹹陽老家,挈婦將雛,來到甘肅蘭州出任甘肅高等學堂的第一任總教習。從榆林老家來到幾百公里外的鹹陽,張季鸞就是奔著他人口中的“吾省有大師劉古愚先生”而去的。多年後,張季鸞在一篇《煙霞草堂從學記...
陳啟修就讀“一高”,名聲大噪,與當時在日學生交往密切,與魯迅和“一高”的張季鸞交厚,導致陳啟修在“五四”運動前後,主張文學走大眾化道路,提倡白話文,反對用文言文寫作,並以勺水、惺農、辛農……等筆名,翻譯蘇聯的文學著作,出版發行,並於20世紀30年代,繼魯迅主辦上海《時事新報》的“學燈”文藝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