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顆疙瘩十八道塔
堯昌里村位於晉陝黃河中游東岸渡口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磧口古鎮東北方向15華里處,西傍湫水河畔之三磧公路。祖先於明代世宗初年由今離石區坪頭鄉樊包頭村遷居於此。
據記載,初起名為“窯吃狼”村,同治四年本村進士薛文華進京趕考,因村民不雅改為“堯昌里”村,從開始延續起已約500年,薛姓家族祖傳21代。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堯昌里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0年3月,該村作為第二批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堯昌里村
- 外文名:Yao Chang Li Cun
- 別名:窯吃狼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臨縣磧口鎮
- 地理位置:磧口古鎮東北方向15華里處
- 面積:2.8 km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173 人
- 著名景點:國民學校舊址,清代被服廠,清代戲台,明代傳統民居;
- 機場:呂梁大武機場
- 方言:中原官話
- 主要產業:小雜糧、紅棗、紅棗加工 手工製作
- 村族姓氏:薛
村莊簡介,人口民族,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旅遊交通,
村莊簡介
堯昌里村,共345戶,人口1173人,農業人口1124人,勞力451個,總面積4222畝,耕地面積2316畝。2010年糧食總產量210330公斤,油料產量11400公斤,農民人均收入1772元。
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祖先前輩歷經艱險,飽負風霜,勤儉經營,辛勞耕作,得以宅有所居,老少康寧,民生安樂,騾馬成群。明清年間,村裡有13家財主,當時村中商業發達,貨運興旺,對當時繁榮古鎮磧口的經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走進村里遍地都是文化,到處見藝術。村內有明清時期民居20餘處,雖然年久失修,但其巍峨壯觀之勢猶存。大部分房屋依山就勢而建,高低疊置,錯落有序,磚、木、石雕及驚人的匾額比比皆是,造型精緻,形式各異,巧奪天工,無與倫比,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蘊藏著黃土民俗和黃河文化,與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所稱的“黃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磧口李家山民居有許多相似之處,是人們旅遊觀光與書畫寫生的絕美境地。
從整體布局特徵上看,堯昌里村選址對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村莊建在山頂,民居建築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層層疊疊,空間和平面布局豐富多彩,最高處可達六層。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給人以和諧秀美、渾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靜靜的從村前流過,見證了堯昌里的創建、興盛和衰落。從形象特徵上看,堯昌里村傳統建築的整體色彩是灰色,以黑、白、灰的層次變化組成統一的建築色調。結合傳統建築的構建,這使得建築群體組合的韻律更突出。
堯昌里村民居整體設計奇特,屬典型的晉西風格四合院,歷史文化氣氛濃厚,有濃郁的黃土文化特色。依山就勢,街街相連,院院相通,還有一個特點,和其它地方的建築不一樣的特點,它都是窯洞式的明柱廈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廈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廳,或者是馬棚、廁所、大門,它的建築形制都是這個,另外一個,因為它是順著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頂,我們這裡叫“腦畔”,“腦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層層疊疊往上修的。
傳說典故
相傳起初村名為“窯吃狼”村,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鎮下轄村堯昌里村的諧音初名。
祖先於明代世宗初年由今離石區坪頭鄉樊包頭村遷居於此。 據記載,初起名為“窯吃狼”村,同治四年本村進士薛文華進京趕考,因村名不雅改為“堯昌里村”,從開始延續起已約 500 年。
該村名由來,據記載在明代初年,該村民風淳樸、夜不閉戶,家家戶戶從不鎖門,門上只有一根類似的彈簧的機關可以自動關閉,一日一農夫在窯洞中打理秋收糧食,一隻狼推門而入吃掉農夫,結果由於門上的機關,狼進去容易出去難,數日之後鄰居發現要窯洞中的狼已然餓死(農夫已經被狼吃掉)。後來人們相傳窯洞吃掉了狼,後簡化成“窯吃狼”,同治四年本村進士薛文華進京趕考,因村名不雅改為“堯昌里村”,從開始延續起已約 500 年。
人口民族
漢族
地方特產
紅棗
風景名勝
國民學校舊址,清代被服廠,清代戲台,明代傳統民居,明代傳統四合院
旅遊交通
從太原出發直達磧口的客車每天只有一班次,每天上午 10 : 00 左右發車,到達磧口為當日下午,全程票價 75元 / 人。
從離石出發可以在車站直接轉乘發往磧口的客車,車型主要為中巴,發車時間從上午 9 : 00 點一直到下午 17 : 00 點,票價 8 元 / 人。